合肥和濟南都是非常活躍的城市,合肥在經濟上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綜合實力已經逼近準一線城市,而近日蔚來汽車總部落戶和使用合肥長鑫內存顆粒的純國產內存條上市,又讓合肥烈火烹油,人氣又增!而濟南也是鉚足了勁,先收小弟萊蕪,再提強省會戰略,大項目、大投資不斷,已有復興之苗頭!
今天就來對比一下這兩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數據,預測未來誰更有機會沖擊準一線城市!
一、地理、面積和人口,合肥勝
濟南:位于山東腹地,黃河兩岸,泰山北麓,周邊無城市群,濟南就是中心,城市發展空間一般,南受制于泰山,北受制于黃河,城市東西狹長,交通擁堵問題嚴重。地理位置可以給8分,面積1.02萬平方公里,人口891萬。
合肥:位于長三角城市圈外圍,巢湖北岸,是長三角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周邊以平原為主,城市發展空間廣闊。地理位置可以給8.8分,面積1.14萬平方公里,人口818萬。
兩座城市的面積和人口都非常接近,地理位置合肥優于濟南。
二、GDP和人均GDP,合肥勝
2019年濟南GDP9443億,人均10.6萬元;合肥GDP9409億,人均11.5萬元。兩城GDP不相上下,但人均合肥領先,這有點令人意外!畢竟合肥曾經長期被譏笑是最窮的省會之一,而濟南則高高在上,這才幾年,合肥在人均上居然反超了?!
三、城市財力,濟南勝
公共預算收入,濟南是874億,合肥是745億;中央和地方稅收總額,濟南是1406億,合肥是1192億。兩項稅收,濟南都有優勢。濟南底子還是厚,作為老牌強省省會,濟南即使低迷了30年,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合肥在城市財力上與濟南雖然還有差距,但差距正逐年縮小,未來鹿死誰手不可知!
四、個人所得稅,濟南勝
個人所得稅能比較真實的反應一座城市的工資水平,上海、北京的個稅收入在1500億以上,廣州、杭州在450億左右,成都、南京、武漢等準一線省會城市也在200億左右。而濟南個稅收入是78億,合肥是63.8億,在省會中屬于中游水平,與準一線城市依然有較大差距!
五、銀行存款總額,濟南勝
銀行存款能真實反映一座城市的財力水平和民富水平。2019年濟南存款總額19.8萬億,居民存款總額7080億,人均存款7.9萬元;合肥存款總額17.9萬億,居民存款總額5389億,人均存款6.58萬元。在機構存款方面,濟南合肥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在于居民存款,合肥與濟南有不小的差距!濟南畢竟是老牌經濟強市,居民家底厚,而合肥作為新興城市,財富積累仍然不足。
六、進出口總額,合肥勝
2019年濟南進出口總額為1103億,合肥為2222億,合肥是濟南的兩倍!這種差距主要源自于兩座城市的經濟結構。合肥是一座工業強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5萬億,而濟南則不足1萬億。合肥在集成電路、家電、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在國內首屈一指。而濟南第三產業發達,軟件、信息產業強于合肥。兩種模式孰優孰劣,要看未來。不過現在合肥在集成電路上已經形成了規模和核心競爭力,發展勢頭要好于濟南。
七、人均收入,濟南勝
濟南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4萬元,合肥是3.88萬元,濟南依然領先。從上面的數據也可以看到,在人均和民富方面,濟南仍有一定優勢,但在總量上,合肥已經實現反超。
八、高鐵樞紐,合肥勝
兩座城市都是中國重要高鐵樞紐,合肥有著先發優勢,周邊高鐵推進速度快,目前領先濟南。但從山東的高鐵規劃看,一旦完成,濟南的高鐵樞紐實力并不弱于合肥。
九、高教科研,合肥勝
不論是高校數量還是質量合肥都更勝一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勝山東大學,合肥有3所雙一流大學,濟南只有1所。而在科研機構方面也是合肥領先,合肥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7個,濟南為12個,在質量上,濟南的國家實驗室主要是應用技術研究,而合肥則是尖端科學研究,如量子技術、核聚變技術、磁場、輻射等基礎物理研究,層次更高,意義更重大!
十、內外部競爭環境,合肥勝
濟南在省內有來自青島、煙臺的強勁競爭,能夠從上級所獲得的資源必然大打折扣。而安徽是省會獨大策略,一切以合肥有為優先,沒有實質的競爭對手。在外部環境上,濟南是孤軍奮戰,周邊沒城市群借力,規模效應、區域經濟政策都乏善可陳。而合肥已經被確定為長三角核心城市,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圈,合肥能從中獲得的利益和幫助是巨大的,要不然幾百公里外的徐州、連云港會搶著加入嗎?
對比結果:10項指標,合肥6比4勝!
綜上所述,從發展前景看我更看好合肥,一方面發展的慣性不是那么輕易中止,另一方面合肥地理位置優越,產業結構合理,高端產業大勢已成,不出意外,十年后合肥將是能夠影響世界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城市。而濟南呢,雖然現在山東省全力扶植濟南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難度比較大,新舊動能轉換難度也不小,未來如何,依然撲朔迷離!
總之,兩座城市都是希望之星,未來如何,事在人為,只要努力,奇跡就會出現,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