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城市紛紛發布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明確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暢想了2035年的遠景。今天簡單對比一下西安、鄭州、合肥、濟南四座城市的目標和遠景。
一、2025年GDP目標
西安14000億以上、濟南14000億、合肥16000億、鄭州未定GDP目標。
西安和濟南的目標定的不高,年均名義增長7%就能實現,這對省會來說并不難,畢竟2020這么艱難的年份,兩城名義增速都在7.3%以上。而合肥要想實現1.6萬億的目標,年均名義增速要達到10%,有一定挑戰性,但并非不可能實現。
二、2025年人口目標
西安1000萬(城區人口)、鄭州1300萬、濟南1000萬、合肥1000萬
目前西安城區人口約900萬,藍田縣和周至縣距離市區太遠,撤縣設區意義不大,1000萬目標主要靠城區人口增長實現,每年需增長20萬,以西安的吸人能力,基本可以實現。
鄭州1300萬的目標則相對保守,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初步統計數據,鄭州目前人口已經超過1200萬,未來增加100萬易如反掌,如無意外,2025年鄭州人口可達1350-1400萬。
濟南目前人口890萬,七普估計能達到920萬,1000萬目標需要提高大學畢業生留存率。
網絡傳說合肥七普常住人口已經突破1000萬,不知消息是否屬實。
三、發展目標
西安:1、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取得突破;2、成為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西北國際門戶樞紐;3、建成現代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占工業比重達70%,打響西安創造品牌;4、文化產業崛起,文化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6%;5、形成6個千億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產值超過1萬億;6、生產性服務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
鄭州:1、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2、強化鄭州在黃河流域和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撐地位;3、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開放門戶、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
濟南:1、實現強省會戰略;2、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3、引領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做出示范;4、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5、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合肥:1、創新高地、全國先進制造高地,加快濱湖科學城建設;2、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制高點;3、加快“中國聲谷”、“中國肽谷”、“中國安全谷”、“中國環境谷”、“中國網谷”和海峽兩岸集成電路合作試驗區建設;4、實施“2833計劃”,即2個五千億產業集群、8個千億產業集群、3個千億級龍頭企業、300個小巨人企業。
四、重點產業規劃
西安: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智能電網、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光伏、軍工、食品、工業機器人、醫療器械、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
鄭州:汽車、食品、新能源、物聯網、大數據、新材料、智能裝備、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
濟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集成電路等;
合肥: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家電和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現代農業、文化創意、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等。
五、2025城市軌道交通目標
西安:運營里程423公里,2035年規劃總里程691.1公里;
鄭州:運營里程326.5公里,2035年規劃總里程700公里;
濟南:運營里程243.7公里,2035年規劃總里程604.8公里;
合肥:運營里程224.7公里,2035年規劃總里程578.9公里。
六、2035城市定位
西安:世界文化之都、創新創業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世界旅游時尚之都、現代生態宜居之都、國際重要門戶樞紐;
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黃河流域中心城市、華夏文明傳承中心、全球城市、國際綜合樞紐城市、國際物流中心、內陸對外開放門戶、國家先進制造基地;
濟南:國家中心城市、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國際醫療康養名城、中華文化樞軸(與泰安、濟寧聯手)、世界級山水文化名城、全國性科創中心;
合肥:國家中心城市、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區域性特大城市、世界級科創中心。
七、四城目標點評
1、西安
西安的規劃非常自信,對未來充滿激情,這這要是因為西安目前處于“春風得意馬蹄疾”的狀態,一方面手握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中樞、世界旅游名城、中國文化四張王牌,另一方面近年經濟發展迅速,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好的時期。西安對未來的規劃,歸納起來是四個崛起:科技崛起、文化崛起、工業崛起、商貿物流崛起。以西安今時今日所掌握的資源,以及強大的科教實力,西安的規劃相對最容易實現。
2、鄭州
鄭州的規劃相對比較模糊,數據性的東西較少,主要以文字敘述為主,這體現出鄭州對未來有一定躊躇。鄭州的短板比較明顯,高校實力較弱、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相對落后,在四座城市中,鄭州未來的路相對最難走。鄭州的出路有三點:首先,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規模優勢,做大做強城市,爭取到2035年成為人口1800萬左右的超級城市,以規模爭取資源;其次,加快高校、研究院引進和組建新高校,爭取新建2-3所國字號大學,爭取中科院在河南建設分院;第三,打好文化牌,爭取成為中國文化產業中心。
3、濟南
濟南規劃中涉及的項目、工程和活動最多,說明濟南十四五建設將全面展開,強省會戰略將如火如荼推進。濟南的綜合實力不錯,科教文衛都有很深厚的基礎,財力和資源也很豐富,能不能實現目標,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濟南在規劃中著力強調了科技創新和文化崛起,這都不是普通人所能實現的,需要具有科研能力、創業精神、創新精神、商業頭腦、管理才能、戰略眼光、國際視野的中高級人才來實現。所以濟南成敗關鍵在于能否留住人才,能否引來高端人才,能否給人才創造發揮才能的舞臺。
4、合肥
合肥的規劃做的最具體,既是規劃,也是執行方案,可操作性最強,顯現出非常務實的實干精神。與前面三個城市四面出擊,多領域開花不同,合肥的注意力更集中,一切圍繞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做文章,立志成為科創強市。過去十年,合肥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四五制定的10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也足以傲視群雄,未來只要繼續秉承實干精神,實現城市定位問題不大。合肥的問題是,未來15年能否實現城市升級?從“孫悟空”型城市,成長為“如來佛祖”型城市?這將決定合肥未來的城市高度!
總的來說,四大城市各有優勢,西安在勢,鄭州在大,濟南在強,合肥在技,未來勝負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