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長率是多少,西方并不關心,但中國科技的進步卻令西方芒刺在背、如鯁在喉、膽戰心驚!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的競爭,中美之爭,焦點也是“科技”之爭!敵人不愿意看到的,正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的!
在今日之中國,GDP的重要性大大下降,科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沒有科技支撐的GDP就如同海市蜃樓、鏡花水月,只是虛影而已!中國應盡快建立一套科技評價體系,作為城市政績考評的重要指標!
今天我就以“科技”為核心,對15座副省級城市的科技實力進行簡單考評!
一、 軟件和信息技術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現代科技兩大分支之一,與硬件相對,是高度知識密集型產業,無污染,附加值高,是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在社交軟件、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游戲、金融科技、物聯網、網絡購物、信息資訊等領域已經達到世界水平,但行業軟件和工業軟件還高度依賴西方發達國家。
軟件信息營收前五:深圳8177億、杭州6023億、南京5934億、廣州5647億、成都4089億。
軟件信息營收靠后的城市:哈爾濱25.6億、長春80億。
二、集成電路產業
集成電路產業是中國最大短板,2020年進口規模達3500億美元,遠遠超過石油的1800億美元。
集成電路產業競爭力前五:深圳、杭州、西安、南京、武漢。
競爭力靠后的城市:哈爾濱、大連、沈陽、濟南。
2020年深圳集成電路產業僅設計營收就超過了1400億,競爭力僅次于上海和北京,與無錫半斤八兩,代表企業有華為海思、中興微、匯頂科技、比亞迪微電子等。
2020年杭州集成電路產值340億,營收超億元的企業近50家,已建成芯片生產線8條,芯片設計能力全國第四,代表有企業有士蘭微、矽力杰、阿里平頭哥、國芯科技等。
西安擁有中西部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半導體產業規模達700多億,位居全國第五,擁有半導體企業和科研機構200余家,從業人員達5萬人。
三、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前五:深圳18650家、廣州11610家、杭州7711家、南京6507家、武漢6259家。
排名比較靠后的城市:哈爾濱1180家、長春1766家、廈門2282家、大連2475家、沈陽2560家。
四、科創板
科創板是2019年設立的企業融資平臺,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的領域。
科創板公司數量前五:深圳27、杭州16、成都12、廣州9、武漢7。
科創板公司數量較少的城市:哈爾濱1、沈陽1、長春2、大連2。
五、技術輸出
科技研發,既需要投入,也需要產出,只有研發出來的技術能轉化為資金,科研才可持續,才能生生不息向前。
技術輸出城市五強:廣州1329億、西安1181億、深圳1027億、成都779億、武漢615億。
技術輸出較低的城市:廈門82億、長春90億、哈爾濱104億、寧波162億、青島170億、大連176億。
六、技術引進
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技術引進是縮小技術差距,快速實現技術趕超的重要渠道。
技術引進城市五強:深圳1506億、廣州1039億、武漢525億、西安444億、南京415億。
技術引進較低的城市:廈門53億、哈爾濱56億、大連69億、沈陽95億。
七、大學數量
大學是進行科學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究的重要平臺,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
大學數量前五城市:武漢46所、西安44所、廣州37所、南京34所、成都29所。
大學數量較少的城市:廈門7所、寧波7所、深圳8所。
八、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學科類最高研究平臺,代表了各自領域最前沿的研究和探索。
國家實驗室數量前五城市:西安20、武漢19、南京17、廣州12、成都11.
國家實驗室較少的城市:寧波1、深圳2、廈門3、濟南5。
九、獨角獸公司
獨角獸公司是指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長性較高,科技水平較高或商業模式具有開創性的公司。
獨角獸數量前五城市:杭州25、深圳20、廣州12、南京11、青島8。
獨角獸數量較少的城市:寧波、廈門、大連、哈爾濱、沈陽都沒有獨角獸誕生。
十、小巨人公司
“小巨人”又稱專精特新企業,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工業企業,往往具有高成長性,或在技術上具有獨特價值。小巨人企業數量往往代表著一座城市制造業實力,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小巨人數量前五城市:寧波182、深圳170、成都116、青島101、廈門84。
小巨人數量較少的城市:哈爾濱27、長春28、濟南37、南京49。
十一、科技實力綜合排名
廣州148、南京139、深圳134、成都133、西安133、杭州129、武漢129、青島96、濟南87、沈陽68、寧波61、長春54、大連51、廈門50、哈爾濱37。
十二、城市點評
廣州:制造業和集成電路稍弱,其他指標均在前五名,沒有明顯的短板,如果科創能夠再活躍一些,初創企業再多一些,廣州未必沒機會反超深圳。
南京:最大短板是制造業,小巨人排名倒數第4,這導致南京空有非常強的科研水平,卻無法轉化為GDP,無法創造更多財富,所以南京必須想方設法把制造業做起來,建議向合肥學習。
深圳: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短板太明顯了,建議從北京搬遷幾座大學過來,如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
成都:非常均衡的一座城市,沒有明顯短板,但也沒有排名第一的指標,需要涌現更多頂尖科技和頂尖企業。
西安:比想象的強大,綜合科技實力與成都不相上下,基礎科研實力甚至在武漢、杭州、深圳之上,短板是軟件信息和獨角獸,科技創業氛圍比較淡薄。
杭州:很強,但基礎科研是短板。
武漢:和科研相關的都很強,和技術應用和技術轉化相關的都比較弱,這也是內陸城市的通病。
青島:所有指標都不高不低,制造業和科技創業能力不錯,科研實力一般,和武漢正好相反。
濟南:除了軟件信息有一點亮眼,其他各方面都很平庸,尤其是制造業非常孱弱。
沈陽、長春、大連、哈爾濱:都有不錯的基礎科研實力,但科技轉化和科技創業能力近乎為0,經濟非常僵化,缺少活力。
寧波:制造業非常強,科學研究實力倒數,尤其是大學和科研機構非常孱弱;建議將東北的大學向經濟比較活躍但科研實力較弱的沿海城市搬遷,如深圳、寧波、廈門、泉州、嘉興、南通等,大學如果不和產業緊密結合,沒落是必然!
廈門:技術交易額倒數第一,原因不明,軟件信息、制造業有一些亮點,但總體科研實力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