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市徽和標志,波蘭華沙的標志則是一條美人魚,這條美人魚與安徒生童話里的小美人魚可不同,它的上身半裸,五官端正,肌體豐滿,是個美麗、溫柔的姑娘。而她雙腿外側披著的魚鱗、用力上翹的魚尾,都顯示出其內在蘊含的力量。那魚鱗好似戰士的鎧甲,魚翅好似鋒利的寶劍,美人魚儼然是一位披掛上陣的戰士。
華沙的第一個美人魚銅像建于1855年,位于華沙老城廣場中心。名為Pomnik Syrenki,因為創作它的雕塑家名為Konstanty Hegel,所以又被稱作Hegel的美人魚雕像。而最初流傳的美人魚傳說中,講述了當時有一個名叫華爾的男青年和一個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結伴,順流乘舟來到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開拓家園,當時維斯瓦河中的美人魚是他們的見證人和庇護者。后來這里逐漸發展成一座城市,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他倆人的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而美人魚也成為了華沙的保護神與象征。
位于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雕像則為后來建造的。這座美人魚銅像高約2.5 米,比第一個銅像大很多,姿態也更加優美,是波蘭著名女雕塑家盧德維卡·尼茨霍娃于1936年的作品。盧德維卡·尼茨霍娃所創作的美人魚雕像用了約1年的時間,于1937年完成,1938年豎立在維斯瓦河畔。她在籌劃創作的1936年,希特勒德國侵略波蘭的意圖已昭然若揭,戰爭風云密布歐洲。 她心中充滿對祖國命運的憂慮,決心塑造一個保衛祖國的英雄形象。因此,她創作的這個美人魚塑像的臉龐不僅俊美而且威嚴。
整座雕像都給人以前進的感覺,好像航船已沿著明確的航向破浪前進,使人產生必勝的信念,給人以極強的感染力。
雕像的模特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女詩人克雷斯蒂娜·克拉赫爾斯卡,年輕貌美的她當時僅有24 歲。她在戰前和戰爭年代寫了很多動人的詩和歌曲。1944年8月1日,華沙人民舉行了反擊希特勒侵略者的全民大起義,她創作的《嘿,伙計,上刺刀》一詩也被譜曲成為1944年華沙起義的戰歌,克拉赫爾斯卡英勇地投入了戰斗,并為國捐軀,遂與傳說中的美人魚合為一體,成為城市真正的守護神。
華沙起義博物館內的人魚雕像
在希特勒德國侵占波蘭期間,美人魚銅像悄然失蹤,直到波蘭解放后才重新出現。原來,在德國法西斯軍隊入侵前,人們把這座銅像拆卸掩埋,精心保護起來。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人們把她重新豎立在維斯瓦河畔。
以美人魚為背景的郵票
美人魚在華沙人民的心中占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以美人魚為背景的各類圖標,符號等也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默默激勵鼓舞著大家!如今華沙政府決定重制華沙市徽,新的華沙市徽更加顯眼、更加鮮活,并同時也代表了波蘭名人居里夫人的形象。
波蘭天際旅行社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