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子的妻妾除了后之外,還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算起來天子的妻妾合計有121人,在周朝之前,天子的配偶并沒有嚴格的妻妾之分,比如商王武丁有60多位妻妾,誰是妻,誰是妾,并無嚴格區分,只是后世為了方便稱呼而按周禮后加的。同時商王武丁先后還有三位王后,分別是:婦妌、婦好、妣癸。
周朝之后,從周公開始頒布了周禮了,制定了一系列的禮制,同時也規定周朝之下的婚姻制度,這就是一夫一妻多妾。中國五千年社會,從來就沒有三妻四妾制,從古到今都是,所謂的三妻四妾只有一個夸張的說法。
那么三妻四妾是怎么來的?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朱熹: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大意是:人的正常飲食是按作息的,是合理的需求,如果你要求天天吃山珍海味,那么這就是你的欲望膨脹了,一夫一妻是合理的需求,如果你想三妻四妾的話,那就是你的欲望膨脹了,這是不合理的。
朱熹這是打了一個比喻,表示人可以有合理的需求,而不能縱欲,對于婚姻關系來說,一夫一妻才是合理的,這里的三妻四妾只是個夸張的說法,是相對于一夫一妻來說的。
根據個人的理解來說,三妻很可能與《禮記》中所說的三夫人有關,史書中并未明確記載三夫人是什么人,但后世有過猜測,在西晉時期,晉武帝司馬炎規定了三夫人是:貴嬪、夫人、貴人,其地位在皇后之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規定三夫人是:貴妃、貴嬪、貴人,北周時期的三夫人是:貴妃、長貴妃、 德妃,到了唐玄宗時期三夫人就是:惠妃、 麗妃、華妃。
但是歷朝歷代的三夫人并不止三個人,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其后宮有上萬人,皇后先后有兩人,貴嬪有2人,夫人有2人,貴人有1人,這只是被記載下來的,晉武帝的三夫人就有5人,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惠妃有1人,麗妃1人,華妃1人,貴妃3人,還有地位較高的嬪妃4人,這也能說明三夫人并非就是指三個人,這里的三只是一個泛稱,有可能是多人,有可能是三人,并不固定。
由于有三夫人這個說法,到了后世就被傳為三妻,其實上華夏五千年就從來沒有過三妻的時候,除非有些荒唐的帝王,完全不顧華夏的禮法,隨心所欲來娶妻的,比如十六國時期的漢趙君主劉聰,他把自己所有地位高級的妻妾都稱為皇后,設置了2位上皇后、2位左皇后、1位右皇后、1位中皇后,同一時間就有四位皇后,而且佩戴皇后玉璽的除了四位皇后之外,還有七個人,一共11個皇后。
《晉書》:聰立上皇后樊氏,即張氏之侍婢也。時四后之外,佩皇后璽綬者七人。
再比如北周宣帝宇文赟,就是個荒唐的皇帝,他獨出心裁,一下子弄了5個皇后,分別是:天元大皇后楊麗華、天大皇后朱滿月、天中大皇后陳月儀、天左大皇后尉遲熾繁、天右大皇后元樂尚。不過像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只能算非主流,而且這些政權都是少數民族的政權。
在華夏的禮制中,妻與妾的區別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以下區別:
1、來源不同。
妻是明媒正娶來的,娶妻有正式的流程,還要有聘禮,而妾的來源則五花八門,也不需要有啥聘禮,也不需要流程,比如花錢買來的,看中了就買過來,直接就是妾,再比如別人送的,古代皇帝也會賞賜大臣女子做妾,皇帝大手一揮,這些女子就成為大臣的妾,不用任何手續。
此外,妾的來源還有:戰爭中的女俘虜、強行搶來的、妻子陪嫁來的、家中的女奴等等,納妾非常容易,跟買賣商品一樣,甚至妾的地位還不如商品。
2、地位不同。
妻與妾的地位不同體現在很多方面,地位是最重要的。妻的家族地位都是比較高的,比如皇帝娶妻都是娶功臣之后、皇親國戚、貴族之后等等,不會娶一個出身平民的女子當皇后,而妾不同,理論上皇宮內所有的女子都算是皇帝的妾。
再比如說男人的妻子死了,男子還有幾十個小妾,但在法律上他仍然是單身,一般情況下,妻子去世了,妾也不能補上妻子的地位成為妻,而是需要男人重新明媒正娶一個地位較高的女子才算是妻,妻生的兒子是嫡子,妾生的兒子是庶子,嫡子有完全繼承權,庶子只有在主人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有繼承權。
那么四妾是哪四妾?
上文講到妾的來源有很多,按來源不同可以劃分為四類,分別是:女奴、媵、丫鬟、側室。
1、女奴
妾字最初的意義是指犯了罪的女子,也就是女奴,而且還有可能是受了刑的女奴,這些人被剝奪了原來的地位,成為最低賤的女人,同時也被統治者當成商品一樣做為賞賜送人,成為妾的來源之一。
唐太宗時期,在一次宴會上,房玄齡說了一些不怕妻子之類的話,唐太宗趁著酒興賞賜了兩個美女給房玄齡做妾,房玄齡仗著是皇帝的賞賜,就把兩個小妾帶回了家,結果他的妻子看到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破口大罵,連皇帝的面子也不給,直接把兩個小妾趕走了,最后鬧到唐太宗那里,房玄齡的正妻寧愿死,也不愿意房玄齡納妾,最終逼得唐太宗收回成命。
2、媵女
媵女的意思是指女方陪嫁過來的人,有男人也有女人,男人一般被稱為媵臣,比如商朝名相伊尹,他的父母都是奴隸,伊君是有莘氏首領的奴隸,商湯娶了有莘氏首領的女兒為妃,伊尹作為媵被一起陪嫁給商湯,成為輔佐商湯滅夏的功臣。
當然了,女方陪嫁過來的女性更多,古代貴族女子出嫁,肯定是有陪嫁女子的,而且還不止一個,比如張飛的兩個女兒嫁給了后主劉禪為妻,跟著張氏一起出嫁的還有個侍女王氏,王氏也被劉禪一并納入后宮,然后生下了劉禪的長子劉璿,這個張氏就是媵女。
3、丫鬟(侍女)
丫鬟是后世的叫法,也可以稱為侍女,古代的侍女是地位低下的女子,有些是在主人床前服務的,比如后世的通房丫鬟,是在主人床前侍候男主人與妻妾發生私密行為的,其來源有可能就是男主人家里的仆人,也有可能是女方陪嫁過來的仆人,還有可能是主人花錢買來的。
這一類女子大多數會成為主人的妾,其與男女主人的關系非常密切,比如《紅樓夢》中的通房丫鬟平兒與襲人,平兒是賈璉的通房丫鬟,襲人是賈寶玉的通房丫鬟。
4、側室
古代一些地位較高的男子在納妾時,也會納一些出身較高的女子作為側室,地位高于妾,低于妻,介于妻與妾之間,實際上還是妾,只是地位高一點,而且側室可以接正妻的班,正妻去世后,側室可以扶正。
比如清朝王爺,他們的正妻稱為嫡福晉,然后嫡福晉之下是側福晉,而且還不止一個,比如醇賢王奕譞,他有一個嫡福晉,還有三個側福晉,這里所謂的側福晉就是側室,實際上就是妾,只是這些妾的地位并不低,都出自達官貴族之家,而且在嫡福晉去世后,側福晉有權繼位為嫡福晉。
妻妾大多數情況是連在一起的,成為男人配偶的代名詞,然后在封建社會為了說明地位較高男子的妻妾之多,所以就把三妻與四妾連在了一起,所謂的三妻四妾并不是指三個妻和四個妾,而是泛指妻妾很多,并不是嚴格的數字,久而久之形成了三妻四妾這個說法,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三宮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