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這個姓氏的來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諸葛是黃帝后裔,來自黃帝長子玄器的四世孫伯益,伯益就是輔佐大禹治水的功臣,伯益有個后裔叫葛伯,是夏朝時期葛國的國君,葛伯被商湯滅亡,其后裔有一支遷到了山東諸城,由于當地已經有葛姓,為了區別當地的葛姓,遷到諸城的葛伯后人就以諸葛為姓。
這也就是說諸葛這個復姓來自于葛姓,《三國志 后主傳》引用魏略中,劉禪曾說過:政由葛氏、祭由寡人。連后主劉禪也稱諸葛亮為葛氏,這就說明了諸葛這一姓確實來源于葛姓,秦末時期,陳勝手下有一員大將叫葛嬰,是陳勝的首席大將,因為犯了政治錯誤,被陳勝所殺,后來漢文帝封葛嬰的孫子為諸縣侯,這里的諸縣就是山東諸縣,葛嬰也是諸葛亮的先祖。
到了西漢元帝時期,諸葛家族出了一個叫諸葛豐的人,因為通曉經文、性格剛直,成為當時御史大夫貢禹的屬官,之后被推薦為侍御史(負責監察的官吏),因功升任司隸校尉,后來因為得罪權貴而被免官,老死家中,諸葛豐的后代一直到東漢末年,有一個叫諸葛珪的人做了泰山郡丞,諸葛珪在公元189年就去世了。
諸葛珪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諸葛瑾、次子諸葛亮、三子諸葛均。諸葛珪還有兩個女兒,名字不詳,此外,諸葛珪還有一個弟弟叫諸葛玄。
諸葛玄是劉表的屬吏,奉了劉表的命令到董卓掌控的朝廷匯報情況,完了以后諸葛玄回到了瑯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的家中,因為其兄長諸葛珪病逝,所以諸葛玄來代為照顧兄長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當時諸葛瑾15歲,諸葛亮8歲,諸葛均7歲,兩個女兒年齡不詳。
當時諸葛珪的長子諸葛瑾應該是不在家中,在外游歷或者求學,這個時候正好遇到曹操攻打徐州而不斷屠城,為了躲避戰亂,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諸葛均及兩個侄女一起準備到豫章郡去,因為袁術推薦了諸葛玄擔任豫章太守,后來豫章太守被朝廷任命朱皓代替,所以諸葛玄一行人不能去豫章郡了,于是就來到了荊州襄陽投靠劉表。
公元197年,也就是建安二年,諸葛玄去世,當時只有16歲的諸葛亮與15歲的弟弟諸葛均及兩個姐妹就留在了襄陽,而三年以后諸葛亮的親兄長諸葛瑾因為在江東躲避戰亂,被孫權的親戚推薦給了孫權,因為諸葛瑾有才華,所以成為孫權的幕僚,當時孫權剛剛接手江東政權,正是用人之際,于是諸葛瑾就開始效力孫權。
1、諸葛瑾
諸葛瑾是諸葛珪的長子,投靠孫權后不斷得到孫權信任與重用,孫權稱帝后,任命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大將軍可是一國的最高軍事長官了,相當于國防部長,諸葛瑾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此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張昭的長子張承。
諸葛恪也是個人才,憑借才能在陸遜去世之后被孫權任命為大將軍,孫權去世前,還指定了諸葛恪為托孤大臣,孫亮即位為,諸葛恪成為吳國太傅,同時是東吳政權最有權勢的權臣,因此招來嫉恨,孫峻與皇帝孫亮全謀殺死了諸葛恪,并誅滅亡了諸葛恪的三族,因此諸葛瑾一脈在東吳被滅族。
諸葛恪死的時候51歲,他有三個兒子,長子諸葛綽因為涉及魯王與太子之爭,而被諸葛恪毒死,次子諸葛竦,三子諸葛建都被孫琳派人殺死。諸葛恪的三弟諸葛融在諸葛恪被殺后,也被毒死。
諸葛喬因為過繼給了諸葛亮,躲過了東吳的追殺,但諸葛喬24歲就在蜀漢病逝了,也就是在諸葛亮有了親生兒子諸葛瞻的第二年去世,諸葛喬有一個兒子叫諸葛攀,諸葛攀有一個兒子叫諸葛顯,他們一直都生活在蜀漢,但在諸葛瑾一族在東吳被滅族后,又回歸諸葛瑾一系,諸葛顯也成為諸葛瑾這一支唯一的直系后代,代代流傳下去。
2、諸葛亮
諸葛亮、諸葛均兄弟倆后來投靠了劉備,諸葛亮的名氣很大,成為蜀漢丞相,在劉備去世后,諸葛亮更是主政蜀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諸葛亮當初在襄陽的時候,娶了當地名士黃彥承的女兒黃氏,三國演義中稱黃氏叫黃月英,正史上沒有記載黃氏的名字,但是諸葛亮一直沒有兒子,因為害怕自己會絕后,所以諸葛亮過繼了兄長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為自己的養子。
也就是說諸葛亮過繼了自己的侄子諸葛喬來當養子,但是,公元227年,也就是諸葛亮47歲的時候,終于有了一個親生兒子,名叫諸葛瞻,這個親生兒子很可能不是黃氏生的,而是諸葛亮的妾生的,諸葛瞻也就成為諸葛亮唯一的親生兒子。
諸葛瞻后來成為蜀漢的衛將軍,鄧艾率軍偷渡陰平后,諸葛瞻率領蜀漢最后的軍隊與鄧艾交戰,結果戰死沙場,年僅36歲,與諸葛瞻一起戰死的還有他的長子諸葛尚,除此之外,諸葛瞻還有一個兒子叫諸葛京,諸葛京在蜀漢投降后與諸葛喬的孫子諸葛顯一起遷到魏,后來還成為西晉的大臣,諸葛京也是諸葛亮的直系后代,之后便代代流傳下去。
3、諸葛均
諸葛均是諸葛亮的親弟弟,但一生為人低調,事跡很少有記載,只知道他在公元216年出任蜀漢的長水校尉,諸葛均一生活得很長,一直到活到了蜀漢滅亡的公元264年,活了82歲,由于諸葛均其人在歷史上并沒有任何貢獻,所以史書也沒有記載他的后代,但可以肯定諸葛均是有后代的。
清朝人張澍寫的《諸葛忠武侯文集》中,說諸葛均有個兒子叫諸葛望,但在史書中沒有記載,清朝離三國時期也有一千多年,因此這個說法是有疑問的。
4、諸葛誕
諸葛誕也是諸葛豐的后人,從年齡上看,他的年齡比諸葛亮三兄弟都要小,但諸葛誕是否跟諸葛亮同輩都沒有準確的記載,因此諸葛誕與諸葛亮只能算族人,兩人的關系沒有具體記載,諸葛誕與諸葛亮不同的是,他一直生活在家鄉徐州瑯邪郡陽都縣,也就是今山東沂南縣,之后諸葛誕開始在曹魏任職。
諸葛誕參與平定過淮南第一叛王凌的叛亂,并升任鎮東將軍,同時還參與了東興之戰,并與他同族的諸葛恪在戰場有過對決,但被擊敗,之后轉任鎮南將軍,諸葛誕因為被司馬昭猜忌,司馬昭從地方上準備把他調到朝廷擔任司空,由此引發諸葛誕叛亂,也就是淮南三叛,這一次叛亂持續的時間最長,達半年之久,諸葛誕雖然投靠了東吳,以爭取援兵,最終還是被平定,諸葛誕三族都被誅殺。
諸葛誕有個兒子叫諸葛靚,因為被諸葛誕送到東吳當人質,而在東吳活了下來,還當上了東吳的大司馬,東吳滅亡后,不再出仕,諸葛靚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諸葛頤和次子諸葛恢,一直延續了下去。
諸葛誕還有兩個女兒,長女嫁給了司馬懿的第五個兒子司馬伷,生了個兒子叫司馬覲,司馬覲有個兒子叫司馬睿,司馬睿就是東晉的開國皇帝,也就是晉元帝,算起來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是諸葛誕的曾外孫。諸葛誕的次女嫁給了王凌的兒子王廣,而王凌則是王允的侄子。
5、諸葛緒
諸葛緒也是諸葛豐的后人,與諸葛亮及諸葛誕一樣都是出身瑯邪郡陽都縣,但他的輩份也搞不清楚,史書中關于他的記載只有兩條,一條是東吳孫琳率軍十萬北伐曹魏,當時曹魏鎮東將軍諸葛誕迎戰孫峻,兗州刺史鄧艾派出泰山太守諸葛緒配合諸葛誕作戰。
另一條就是諸葛緒參與了263年魏滅蜀之戰,當時鐘會是主帥,諸葛緒與鄧艾各率領一支軍隊,但諸葛緒這一支被鐘會以畏戰為由奪了兵權,之后就沒有諸葛緒的記載了,只知道官至太常與衛尉,諸葛緒有兩個兒子,分別是:諸葛沖和諸葛厷,這兩人都在后來的西晉朝廷當官。
諸葛沖有兩個兒子,長子諸葛詮和次子諸葛玫,諸葛詮后來被石勒所殺,諸葛玫被東海王司馬越所殺,諸葛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后來的晉武帝司馬炎為妃子。
綜合起來,諸葛豐是諸葛家族在西漢時期的祖先,到了東漢末年,諸葛珪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的父親,而諸葛誕和諸葛緒只是諸葛亮同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