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是三國時期除了三大戰役之外,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是劉備發起的,從公元217年開始,到公元219年5月曹操退出漢中而結束,差不多持續了2年時間,最終以劉備的勝利結束,這是劉備第一次在正面戰場打敗了曹操。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劉備傾盡益州國力打了這一場漢中之戰,是劉備一生中投入兵力和將領最多的一場戰役,也是劉備一生中唯一一場大規模用兵取得勝利的戰役,漢中之戰包括一系列的小戰役,比如下辯之戰、定軍山之戰、陽平關之戰、漢水之戰等等。
劉備一方在此戰中投入的將領有:張飛、馬超、趙云、黃忠、魏延、劉封、吳蘭、雷銅、吳懿、法正、陳式、黃權、任夔,除了關羽鎮守荊州不能來之外,劉備手下幾乎所有重要將領都到齊了。
1、張飛
劉備拿下益州后,張飛是巴西郡太守,公元215年,張郃率軍進犯巴西郡與巴東郡,并將當地百姓遷走了一部分,其中就有后來的蜀漢名將王平,后來劉備派經張飛迎戰張郃,雙方在宕渠對峙,張飛利用山路狹窄的地形,從小路攻擊張郃,把張郃打得全軍覆沒,張郃手下估計有七八千人,最后只有十幾個人跟張郃一起逃走,隨后張郃退回漢中。
漢中之戰開始后,張飛、馬超、吳蘭、雷銅等率軍攻打武都與陰平二郡,其中吳蘭和雷銅率軍進入武都郡,張飛、馬超等人駐守下辯,當時魏軍中的曹洪、曹真、曹休等人防備張飛等人,曹洪擔心攻打吳蘭、雷銅會受到張飛的攻擊,而且張飛故意放出風來說要斷掉曹軍的后路,后來曹休識破了張飛的計謀,先率軍打敗了吳蘭等人,然后張飛也就撤退了。
在整個漢中之戰,張飛沒有什么表現,下辯之戰張飛戰敗,其余戰事則沒有記載張飛參與的記錄了。
2、馬超
漢中之戰,馬超與張飛一起參與下辯之戰,由于馬超在羌人和氐人之中的巨大威望,當時馬超還策動氐族部落雷定七部共計一萬余人響應劉備,以牽制曹軍先鋒主力,實際上雷定七部沒起到重大作用。
在下辯之戰,馬超與張飛一起被曹洪等人擊敗,于是退入漢中,漢中之戰其余的戰事,馬超也沒再參與了。
3、趙云
趙云在整個漢中之戰只參與了漢水之戰,公元219年3月曹操進入漢中,運輸了很多糧食,黃忠當時去搶糧食,但到了約定的時間,黃忠沒有回來,于是趙云著數十人的騎兵小隊出去尋找黃忠,黃忠沒找到,結果遇到了曹軍主力的先鋒部隊。
趙云沒有驚慌,而是帶著幾十個人沉著應戰,邊戰邊退,曹軍多次將趙云包圍起來,都被趙云突圍而去,趙云一直退到了自己的營寨,并救回了手下將領張著,趙云進入營寨后,大開寨門,放倒軍旗,停敲戰鼓。
結果曹軍看到蜀軍營寨門戶大開,旗幟也看不到,戰鼓也不敲,擔心蜀軍有埋伏,因此不敢進攻,遲疑不前,反而向后退卻,正在此時,趙云下令敲打戰鼓,并親自率領營寨中的士兵沖向曹軍,曹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在撤退之中,再加上不知道蜀軍真實情況,以為蜀漢有埋伏,一時感到非常害怕,自相踐踏,而有不少人掉到漢水中淹死了,趙云大獲全勝。
第二天劉備視察營地并觀看戰場后,稱贊趙云一句話:子龍一身是膽也!這就是趙云在漢中之戰參與的戰役,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記載了。
4、黃忠
黃忠是蜀漢陣營漢中之戰最大的功臣,因為黃忠斬殺了魏軍最高指揮官夏侯淵,在曹操沒到漢中戰場時,夏侯淵是漢中之戰的最高指揮官,也算是曹魏西部軍隊司令員,如此高級別的將領,居然死在了黃忠之手。
黃忠在漢中之戰中主要參與了定軍山之戰,219年初,劉備聽從法正的建議,改變了漢中之戰的戰略戰術,放棄攻打陽平關,而是奪取了漢中的一個高地定軍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夏侯淵知道后就不爽了,于是從陽平關率軍出關,與劉備來爭奪定軍山。
當時劉備軍隊在定軍山的山項,而夏侯淵與張郃駐扎在定軍山的山腳,張郃在山腳的東邊,夏侯淵在山腳的南邊,互為犄角,劉備先派重兵攻打張郃的營寨,張郃兵力少,于是抵抗不住,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就分了一半兵力給張郃。
然后劉備又派人燒了夏侯淵營寨的鹿角防御設備,夏侯淵親自帶了400精兵來修補,就是這個時候,黃忠率領大軍從山項直沖夏侯淵營寨,當場斬殺夏侯淵,夏侯淵是主將,主將一死,魏軍震動,全部變攻為守,不再主動出戰。
黃忠斬殺了夏侯淵是漢中之戰中最大的功勞,由此奠定了劉備在漢中之戰的勝利,后來黃忠還率軍去搶奪曹操運輸到漢中的糧食,趙云還專門去尋找黃忠,還引發了漢水之戰,但黃忠沒有參與漢水之戰。
5、吳蘭、雷銅、任夔
吳蘭、雷銅、任夔三人受命攻打武都、陰平二郡,曹洪在曹休的建議下,率軍攻打吳蘭等人,吳蘭戰敗,手下的將領雷銅、任夔二人被魏兵所殺,張飛本來想牽制曹洪大軍,但沒有居功,最終吳蘭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被陰平郡當地的氐族首領強端所殺,首級被獻給曹軍。
6、陳式
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派出陳式率領十余名將領及其手下士兵攻打馬鳴閣道,這是一條連接漢中與陰平郡的咽喉道路,魏將徐晃迎戰陳式,最終陳式被徐晃打敗,損失慘重,但是陳式本人在場戰役中活了下來,還參與了后來諸葛亮的北伐。
魏延、黃權、吳懿三將在漢中之戰沒有戰績記載,劉封在此戰中曾經到陽平關叫陣,曹操還專門叫自己的兒子曹彰來漢中迎戰劉封,結果曹彰還沒有到,曹操就退出漢中了,法正是漢中之戰的謀略大師,所有謀略出自法正,包括定軍山斬殺夏侯淵。黃權也參與了部分謀略,包括漢中之戰的發動,也有黃權的推動。
曹操一方在此戰中投入的將領有:夏侯淵、張郃、曹洪、徐晃、曹休、曹真、郭淮、趙颙、杜襲、張既,曹操手下的將領差不多到了三分之一,五子良將到了2個,分別是張郃和徐晃,夏侯淵還是曹操手下西部軍區最高指揮官。
1、夏侯淵
漢中之戰從公元217年發起,到公元219年5月結果,曹操是在公元219年3月進入漢中的,在此之前,夏侯淵一直是漢中曹軍最高指揮官,起初,夏侯淵堅守陣地,劉備根本占不到便宜,張飛、馬超被曹洪擊退,陳式被徐晃打敗,劉備本人也攻不下陽平關,劉備一直在損兵折將,沒有進展。
直到219年正月,劉備渡過沔水,搶占了制高點定軍山,結果夏侯淵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非要來跟劉備爭定軍山,夏侯淵與張郃一離開陽平關,就注定了失敗,注定了要被劉備牽著鼻子走,最終劉備用聲東擊打的計謀,設法分了夏侯淵的兵,然后派出黃忠居高臨下猛攻夏侯淵。
當時夏侯淵再一次犯了重大錯誤,作為全軍主將,親自帶著幾百人在前線修補鹿角,結果黃忠一個沖鋒,當場斬殺了夏侯淵,曹操聽說夏侯淵被殺后,親自感嘆夏侯淵是個白地將軍,明明是當主將的人,卻去干小事做的事修補鹿角,所以才被殺。
2、張郃
漢中之戰,張郃是夏侯淵的副將,起初張郃鎮守廣石(今陜西勉縣),蜀軍多次進攻,均不能攻克,后來張郃隨夏侯淵來到定軍山山腳與劉備爭搶定軍山,劉備派出十部精兵狂攻張郃,張郃不能抵抗,于是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分了一半兵給張郃,勉強擋住了蜀軍的進攻,其實劉備的真實目標是夏侯淵。
隨后黃忠斬殺了夏侯淵,夏侯淵一死,魏軍震動,張郃退守陽平關,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推薦張郃為代理主將,穩定軍心,隨后張郃一直堅守等待曹操到來,而劉備在此期間想要攻打張郃,也沒有發現破綻,只能放棄。
張郃一直等到曹操進入漢中,但曹操進入漢中僅兩個月后,就宣布退兵,放棄漢中,張郃則鎮守陳倉。
3、曹洪、曹休、曹真
曹洪、曹休、曹真三人在漢中之戰中只參與下辯之戰,當時曹洪是主將,曹休是騎都尉,曹真是偏將軍,吳蘭攻打武都、陰平二郡時,曹洪不敢攻打吳蘭,擔心張飛與馬超在身后攻擊,最后曹休識別了張飛的計謀,勸曹洪發兵攻打吳蘭,最終打敗了吳蘭,斬殺了雷銅與任夔。
曹休是下辯之戰最大的功臣,正是他識破了張飛的計謀,果斷發兵打敗吳蘭,才在下辯之戰中取勝,此戰結束后,曹休就負責堅守陣地,最后隨曹操退出漢中。
曹真參與了下辯之戰,與諸將一起打敗吳蘭,后來都督徐晃一起鎮守陽平關,并打敗了蜀漢的將領高翔,并成功鎮守陽平關,曹操退出漢中后,曹真駐守陳倉。
4、徐晃
徐晃主要參與了馬鳴閣之戰,馬鳴閣是當時曹軍的一條重要的后方通道,劉備派陳式率十余營攻打,徐晃迎戰陳式,并打敗了陳式,導致蜀軍損失慘重,此戰徐晃立下大功,除此之外,徐晃就是鎮守陽平關了,沒有其他戰績,漢中之戰一結束,徐晃就被曹操派到襄樊前線對戰關羽。
5、郭淮、杜襲
漢中之戰時,郭淮是夏侯淵的司馬,杜襲是夏侯淵的督軍,二人一直跟隨夏侯淵作戰,先在陽平關鎮守,后來跟隨夏侯淵一起爭奪定軍山,夏侯淵被殺后,郭淮、杜襲與張郃一起退回陽平關,并且首先推薦張郃為全軍代理主將,曹操知道后,就下令封張郃合理主將,假節。
郭淮后來成為張郃的司馬,而杜襲則被曹操任命為留府長史,駐守關中。
6、趙颙
趙颙是益州刺史,在定軍山之戰,與夏侯淵一起被黃忠所殺。
7、張既
張既起初跟隨曹洪一起參與下辯之戰,并打敗吳蘭,后來張既勸曹操把氐人遷往關中,不讓劉備得到人口,曹操聽從了張既的意見,從武都、陰平兩郡遷走了五萬多氐人到關中扶風郡與天水郡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