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不算多了,我周圍很多人囤得比我多。”4月5日,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的物美超市停車場,《中國報道》記者見到一位五六十歲的婦女手推車中裝有三袋大米、三袋面粉和四桶油,“你沒看新聞嗎?很多國家都開始禁止向中國出口糧食了,疫情還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所以多囤點沒有錯。”
而在《中國報道》記者的采訪過程中發現,多地市民除了對國際市場糧食出口縮減有所擔心之外,對今年的糧食生產病蟲害、儲備糧是否充足等多個問題均有擔憂情緒。
越南從3月24日開始,禁止各種大米產品以任何形式出口;柬埔寨從4月5日起,也禁止除香米外的白米和稻米出口。目前至少已有包括越南和柬埔寨在內的6國禁止或限制糧食出口。正是受多國禁止或限制農產品出口的消息影響,國內不少市民開始出現擔憂情緒。
“我國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進口大米占我國大米消費約1%,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分析道。
4月2日,在商務部舉行的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直言,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我們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我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谷庫存大體相當于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我國谷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僅占我國谷物消費量的2%左右。
“我們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魏百剛如是說。
沙漠蝗蟲災害在一些國家的暴發,也是導致目前全球糧食形勢緊張及市民擔憂的原因。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到底能不能穩得住?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中等偏重程度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
“菌源量大、品種感病、春季降雨偏多是導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大流行的關鍵因素。”河南省植保站研究員呂國強分析道。
為有效控制小麥重大病蟲危害,確保2020年小麥穩產增收,全國農技中心制定了《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重點防控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紋枯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等“四病三蟲”。
此外,從中央到地方,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也一直在加快推進。中央財政安排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8億元,用于支持湖北、河北、安徽等26個省(區、市)做好糧食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提前制定預案,做好相關物資準備,派出工作組督導重大病蟲害防控;陜西、河南等重發區域開展春防行動……
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目前草地貪夜蛾累計防治了190多萬畝次,基本上做到應防盡防,一些地塊已經防治兩遍以上。此外,農業農村部優化推薦草地貪夜蛾用藥28種,庫存量能夠滿足6億畝同類型害蟲的防治需要。
“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家采取了超常規措施來穩住糧食生產,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4月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一是春耕生產的關鍵節點,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及時下發了《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確保不誤農時春耕備耕,穩住春播糧食面積。二是在春播大面積展開前,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及時將今年糧食生產目標下達各省人民政府,把穩定糧食面積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全年糧食面積穩定。這也是多年少有的。三是在農民選種備肥的關鍵時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來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
“今年糧食種植意向面積穩中略增,目前夏糧長勢較好,豐收有基礎,春播進展總體順利,應該說,糧食生產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局。”潘文博說。
3月2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庫倫(Maximo Torero Cullen)在接受《衛報》獨家專訪時發出警告,各國政府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會引發全球糧食短缺。”托雷羅的一番話迅速引發全球擔憂。那么,我國糧食會短缺嗎?目前我國中央和地方的儲備糧情況如何?這些儲備糧能夠全國人民吃多久?
“近年來,糧食庫存總量持續高位運行,目前稻谷、小麥的庫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了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完全沒有必要囤大米。”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在4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
據了解,中國糧食庫存的構成情況主要分三大類:一是政府儲備,二是政策性庫存,三是企業商品庫存。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存糧,這部分通常不統計在庫存范圍內。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地方儲備糧是按照能夠滿足產區3個月、銷區6個月、平衡區4.5個月市場供應量建立的。
“從此次應對新冠疫情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做到了‘四個有’,即保障體系有支撐、市場波動有監測、應對變化有預案、保供穩市有責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
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家。此外,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覆蓋了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
事實上,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全國糧油市場依舊運行正常。“這一方面與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給充裕、庫存充足有關。另一方面,全國糧油企業及時、快速復工復產,也對穩定全國的糧油市場起到關鍵作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王宏說。
截至目前,全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其中已經復工4750家,復工率88.2%;復工企業的小麥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2萬噸,折合19.2億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糧計算,僅這些糧食應急加工企業每天的加工能力,就足夠全國14億人吃一天有余。
△ 浩楠——“我們在一起”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招貼設計公益征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