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的發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窯口百花爭艷的態勢經由元代過度之后,到明代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各瓷窯一統天下的局面。景德鎮瓷器產品占據了全國的主要市場,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業時代特征的是景德鎮瓷器。景德鎮的瓷器以青花為主,其它各類產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單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里紅瓷是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青花釉里紅瓷不僅在工藝上體現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青花釉里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艷麗的和諧統一。
青花釉里紅,也叫“青花加紫”,是在瓷器上用青花描繪以后再用釉里紅加繪紋飾的一種裝飾手法。
青花釉里紅瓷器是將釉里紅與青花兩種釉下彩相互搭配裝飾工藝的瓷器,也可稱為青花釉里紅雙色釉下彩瓷。在青花釉里紅瓷器中,相對青花釉里紅瓷器的兩色釉下彩工藝,釉里紅釉下彩工藝是最難掌控的。
乾隆以后,中國瓷器燒造最輝煌的時代漸漸遠去了。嘉慶初期,乾隆以太上皇身份臨朝,一切與乾隆時期無二,到乾隆死去,進入清中期,嘉慶皇帝崇尚節儉,官窯生產也不斷縮減,青花釉里紅的燒造數量開始減少,工藝開始下降,胎體漸粗,釉汁漸稀,釉里紅色變暗。和世上的一切有著共同的命運,釉里紅,這種曾經輝煌一時的瓷器品種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能有能力燒制這種瓷器也只有身為天下之主的皇帝,他們有全國百姓的稅收作支撐,不惜工本燒制青花釉里紅瓷器這種事情自然不在話下。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淘到了明清兩代民間窯廠制作的青花釉里紅瓷器,那他一定是在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