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大彬是繼供春后,紫砂壺藝史上知名度最 大、影響力最深的一位壺藝大家,為紫砂壺藝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是壺藝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大師。
時大彬的壺主要造型有僧帽,菱花,六方,書扁,瓜棱,八角等,其泥質溫潤凝重,造型沉穩,可謂壺藝之典范。
大彬壺樸雅粗放的造型中滲透出來的正是他堅勁質古而純凈散淡的心性。難怪他的弟 子徐友泉一輩子講求制壺之精細,晚年終于感嘆:“吾之精,終不及時之粗。”此種藝術境界之高下,同時代的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看得出來,他說:“后則陳(用卿)壺、徐(友泉)壺,皆不能仿大彬萬一矣。”其實,他們不及的是時大彬身上的那股子晚明文人氣息和孤傲情懷。
紫砂發展至今,名人能匠數不勝數,其中時大彬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首創紫砂調砂法制壺,確定紫砂壺泥片鑲接成形的基本方法,開創方形、圓形等紫砂壺造型的經典壺式造型,可以說在制壺方面,取得了相當卓 越的成就。
時大彬是宜興紫砂藝術的一代宗匠,宋尚書時彥裔孫,時朋之子,生平活動期在明代萬歷朝至清代順治朝之間。
時大彬早期學習紫砂技藝,喜歡模仿供春的作品。這件紫砂壺件頭不大,但非常別致。此壺式因有龍帶裝飾,除龍帶邊沿為流暢對稱的曲線外,壺體光素,基本上屬于光貨,但亦可視為光貨和筋囊相結合的一種壺式。
時大彬,字少山,也稱時彬、大彬,是明萬歷至清順治年間的,紫砂陶藝大師,被譽為“千載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