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瓶(元1271)
上海博物館的二樓,有我關注的《中國古代陶瓷館》,我看了很久,拍了很多, 這里先介紹我最喜愛的的景德鎮古代青花瓷器.
走進《中國古代陶瓷館》,迎面而來的《前言》版面上方的第一句話是“陶瓷為全人類共有,瓷器則是中國的創造”, 瓷器是中國人的驕傲!從8世紀起,中國瓷器就源源不斷輸往海外,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館內的青花多是景德鎮古青花瓷,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始創于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青花是運用天然鈷料在白泥上進行繪畫裝飾,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溫1300攝氏度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于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幽倩美觀,明凈素雅。青花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裝飾,是釉下彩瓷的一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中較早發明的方法之一。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
元代(1271-1368),大批成熟青花瓷的制做使景德鎮地位迅速上升. 元青花瓷屬于奇貨可居.存世甚少. 2005年倫敦佳士德拍賣會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以折合人民幣約2.3億拍出 ,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明清(1368-1911)的景德鎮成了中國制瓷中心,釉下,釉上彩瓷和五光十色的彩瓷取代了青瓷,白瓷的地位,瓷器裝飾藝術發展到更為豐富多彩的階段.
傳統青花藝術在不同的時代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元代青花裝飾,其畫面形式構成豐富多彩,一般都是層層徊依,布滿裝飾,氣勢滂沱、莊重活潑;明青花在元代基礎上推陳出新,注重繪畫裝飾性,表現虛實空靈的藝術面貌;清代是青花發展的高峰期,其裝飾紋樣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中國畫的特色,如“文入畫”風格,畫面的布局與章法發生了改變,與過去相比,減少裝飾性,追求生動與自然.青花經歷了元、明、清三朝的歷練,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面貌,無論是御窯青花的富麗堂皇,還是民窯青花的清雅碧玉,都有其自己的藝術特色,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同時,也確立了傳統青花藝術的基調,端莊,清麗,滲透文人氣息,蘊含幽古典雅之韻味。
為什么青花會,備受青睞,長盛不衰呢? 在古代中國,青色是一種吉祥的顏色古人對青色的喜愛,也就為青花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青花自元代開始深受人們喜愛。一旦形成特定的審美傾向,就很難去改變.其次,在寫意國畫中,墨分輕、淡、濃、重、焦;青花料經火的錘煉后色彩會發生奇異的變化,此時的青花凝重、沉穩、典雅與墨色的運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的骨法用筆也有徊似之處,中鋒、側鋒、逆鋒,一筆之下既有剛柔、虛實,又有濃淡、輕重變化。青花與國畫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之間卻同屬一個審美體系.由此可見,青花瓷器長久以來一直是人們追捧喜愛的瓷器,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博的景德鎮古青花瓷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里有15件精品,還有5件非青花瓷器也都相當引人入勝,整理這些費了不少精力,相信大家會喜歡。
2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元1271)
3景德鎮窯青花瓜竹葡萄紋菱口盤(元1271)
4景德鎮窯青花山茶紋扁壺(明。永樂1403)
5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花卉扁瓶(明。永樂1403)
6景德鎮窯青花花果紋瓶(明。永樂1403)
7景德鎮窯青花雙獅戲球紋盤(15世紀中)
8景德鎮窯青花蓮瓣形梵文盤(明。萬歷1573)
9景德鎮窯青花離龍紋瓶(清??滴?662)
10景德鎮窯青花人物故事圖瓶(清??滴?662)
11景德鎮窯青花開光人物圖瓶(明。崇禎1628)
12景德鎮窯青花西湖景色圖瓶(清。康熙1662)
13景德鎮窯青花仙芝祝壽紋瓶(清。雍正1723)
14景德鎮窯青花四系尊(清。雍正1723)
15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海水龍紋瓶(清。雍正1723)
16景德鎮窯爐鈞釉瓶(清。雍正1723)
17景德鎮窯仿哥石榴尊(清。雍正1723)
18景德鎮窯茶葉末釉獸耳瓶(清。雍正1723)
19景德鎮窯豆青釉八卦紋方瓶(清宣統公元1909)
20景德鎮胭脂紅釉纏枝離龍紋瓶(清乾隆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