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可扇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書畫。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象的藝術家也加入進來,扇子也就此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 團扇產生遠早于折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又因其由絲織物制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而產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稱。 團扇 折扇一名“折疊扇”,又名“聚頭扇”。折扇收則折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雖然折扇產生的時間較晚,但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 ![]() 折扇 或許是由于永樂時期明成祖的倡導,從明代起折扇開始流行。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與此相印證。折扇制作在全國范圍內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稱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黃扇、青陽扇、溧陽歌扇、豐潤畫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紙麥扇、吳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種。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趨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書畫廣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認可。此時的折扇,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