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唐朝的尊佛習氣十分盛行,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歷經千辛萬苦到印度去真經,回來后,玄奘受到了包括唐太宗極大的尊重和贊賞,可以看出,從唐代初期開始,佛教這個外來宗教就已經在中國開枝散葉了。
唐僧手持的是九環錫杖,應是象征了他的九次轉世。而現實中的這條法門寺的“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則是佛教界最高權威的象征,屬佛祖釋迦牟尼。
這件金光燦燦的寶物名叫“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現珍藏在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的法門寺博物館,于1987年出土于法門寺佛塔地宮,出世即震驚世界,是全世界唯一一件“四股”、“雙輪十二環”、“銀金花”錫杖,2002年,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它也被人們稱之為“世界錫杖之王”,是佛門中當之無愧的至尊法器。
克里克展柜中的國寶文物-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法門寺位于地震多發區,過去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因此,克里克在設計中引入了抗沖擊技術。19個獨立展柜配備了防震平臺,以保護珍貴展品。其中7個箱子安裝了防反射玻璃板,以使寶物的視野更加透明。
此錫杖的工藝令人嘆為觀止,出自皇家工匠之手,集實用與藝術于一身,造工之纖麗世所少見,是無量佛法的弘顯,也是唐代工藝的精品。
杖首為四股雙輪十二環,是佛教界最高權威的象征,屬佛祖釋迦牟尼。杖身中空,呈圓柱形,通體襯以纏枝蔓草,上面鏨刻圓覺十二僧,手持法鈴立于蓮花臺之上,個個憨憨可掬,下端綴飾蔓草、云氣和團花。鏨有流云紋的銀絲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輪,象征四諦:苦、集、滅、道,十二環代表十二因緣。杖頂是象征佛所在的兩重蓮臺,仰蓮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最重要的是錫杖股側鏨刻的銘文,記載了錫杖打造的時間、用料、規格以及工匠姓名等重要信息,全文如下:
“文思院準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銀金花十二環錫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兩,內金重二兩,五十八兩銀,打造匠臣安淑鄖,判官賜紫金魚袋臣王全護,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詣,使左監門衛將軍弘愨”。
從銘文可以看出這枚錫杖是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敕造的,這是唐懿宗執政時期,和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其它文物一樣,都是唐懿宗御賜,供奉佛祖舍利的。錫杖使用了黃金二兩,白銀五十八兩,打造錫杖的工匠名叫安淑鄖,還有幾位負責人的官職和姓名都刻在上面。
雙輪十二環銀錫杖整體造型精美絕倫,古今罕見,比日本正倉院收藏的,被稱為“錫杖之王”(以前是)的“白銅頭錫杖”等級更高,形制更復雜,工藝更精巧,是真正的“世界錫杖之王”。經過文物工作者測量,法門寺雙輪十二環銀錫杖全長196.5厘米,桃形輪直徑25.5厘米,桿徑3.25厘米,重2390克。
1987年,法門寺唐代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的錫杖還有兩枚,分別是鎏金二股六環銅錫杖和純金二股十二環錫杖,這枚迎真身銀金花四股十二環錫杖等級最高,也是全世界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