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有山
小編語:
偽 “興安西省”是中國解放前偽滿時期日本占領承德后在淪陷區(qū)建立的偽省份之一,巴林右旗曾隸屬偽興安西省管轄十年(1934--1943年間)。我們搜集整理出歷史上的偽興安西省這十年所發(fā)生的一些大事件,由此可推見偽滿時代巴林右旗民眾的苦難生活一斑。
一、建制沿革
興安西省在日本侵略軍占領承德后建立,比興安北、東、南三個省較晚。1934年(康德元年)10月前設有興安西分省,以后改制為興安西省。1943年10月,成立興安總省時撤銷建制。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6月)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傳統(tǒng)的六月廟會吸引著四于面八方的百姓和遠道而來的商人,在草原上扎起帳篷,相聚一起,廟會期間有喇嘛廟祭祀祈福消災的跳查瑪活動,百姓摔跤射箭騎馬的那達慕大會,各種商品交易集市。通過照片可見,歷史的巴林廟會當時規(guī)模還是比較大。
興安西分省隸屬于興安總署。其機構(gòu)有總務科、地方科、文教科、勸業(yè)科、檢查室(不久取消)。還有一個警備大隊(后來改為警察局)。總務科下設庶務股、文書股、會計股、需用股;地方科下設行政股、財會股、警務股;文教科下設教育股教股;勸業(yè)科下設農(nóng)礦股、畜產(chǎn)股、工商股,共有職員60名左右,多數(shù)為蒙古族,還有少數(shù)漢族和幾名日本人。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 (1935年6月),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薈福寺喇嘛們,是廟會期間祭祀儀式的主角,只見臺階兩邊,大小喇嘛各抬起長喇叭,年長的喇嘛鼓著腮幫吹著法號。日偽時期,喇嘛教在巴林地依然很興盛。
興安西分省省會設在開魯,所轄旗縣為扎魯特左右兩旗(不久合并為扎魯特厭)、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右兩旗、克什克騰旗、奈曼旗.開魯縣、林西縣、翁牛特旗(不久劃歸熱河省)興安西分省改為興安西省后,其組織機構(gòu)不斷擴大,科股名稱變動頻繁,約略如下:
總務廳下設總務科、會計科、經(jīng)理科、人事科。總務廳后改稱省長官房,設秘書室。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6月),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廟會期間,各地的商人運送著物資,售賣交易,人聲鼎沸,馬鳴陣陣。當時的巴林右旗商鋪依然很少,農(nóng)牧民一年的日常生活用品幾乎都在廟會期間交易成功。
民政廳下設行政科、文教科、勸業(yè)科、煙政科、建設科。警務廳下設警務科、特務科、保安科、指紋管理室、特務分室(管轄歸警務廳、工作歸特務機關)。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6月),廟會期間,遠方的商人搭起帳篷,售賣著陶瓷用品,很多產(chǎn)品都來自日本。通過照片可以看出,昔時女性吸煙也是一種常態(tài)。
二、人事情況
第一任省長為扎嘎爾。原是巴林右翼旗的末代王爺,在日本人的脅迫下,充當偽興安西省的第一任省長。但巴林有一說,日本人后來并不信任他,以治病為借口將其毒死。(可參見蒙遼風雅頌公眾平臺以前發(fā)布的《巴林末代王爺扎嘎爾》一文)第二任諾拉嘎爾扎布,第三任旺沁帕爾來。
第一任次長(曾稱參與官)為中村,其后有除野、海村等人。
各廳長均系蒙古族。警務廳長最初為敬文泰,不久更換為日本人當麻,民政廳長首任薩嘎拉扎布,繼任旺沁帕爾來(后任省長);總務廳長第一任敬文泰,后由薩嘎拉扎布改任;富業(yè)廳長由原文教科長布和克什克升任。總務科長為薩嘎拉扎布,地方科長為哈豐阿,文教科長為布和克什克,勸業(yè)科長為米吉道爾吉,后來繼任科長的有錫力德格都、勒旺端魯布、郭漠北、那孫孟和等蒙古人。最初只有警務科、特務科由日本人任科長,后來任科長的日本人逐漸增多,如緒方義道、寺田茂土、淺野良三、上層款次等人都先后升任科長。至于股長更多。1942年末,日本男女職員意占省公署全部職員的半數(shù)左右。來往公文幾乎全是日文,漢文多屬附件,蒙文偶見一二。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大板鎮(zhèn)的祖孫合影,一位奶奶帶著兩個孫女,老人滿臉皺紋,慈祥的看著小孫女,孩子們卻顯得拘謹。
三、主要大事
興安西省管轄的六旗二縣長達十年,所做之事舉其大致如下:
(一)建省不久,把扎魯特左翼旗和扎魯特右翼旗合并為一旗,稱扎魯特旗。
(二)在勸業(yè)科主管下,在開魯縣小街基一帶及扎魯特作過移民土地調(diào)查。計劃先遷來少數(shù)朝鮮人,再遷日本人,實際上只遷來少數(shù)朝鮮人。在各旗縣建立了興農(nóng)合作社,向農(nóng)牧民強征出糧”、“出荷畜“在日用品方面,以消費組合作為供應機構(gòu)。一般商店成立“小賣聯(lián)盟”。物價實行限制,規(guī)定商品必須貼標簽。標簽分為“公”,即公定價格:“停”,即自發(fā)布告后不得再行提價:“自”,即自行定價。重要物資實行配給制。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6月),廟會期間的市場上,兩位蒙古族女子,一位年長,一個年輕,楚楚動人,四處挑選心儀的物件。
(三)在警務廳主持下,日本軍、滿洲國蒙古軍五團、警察合力鎮(zhèn)壓奈曼旗八仙筒事件。1935年7月23口拂曉時分,周榮九領導的抗日武裝攻打八仙筒,在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僅用四個小時的時間攻陷八仙筒鎮(zhèn),打死日本參事官山守榮治和指導官中根長一,活捉日本警察署長佐佐木征太郎、警長田金座和警務局長木村等八人,逃出的只有一個名叫須藤的日本人。1936年末.又發(fā)生處理“歸還兵”事件(在諾門汗戰(zhàn)爭中逃回的蒙古兵)。日偽當時雖然采取了安撫改策,未敢采取嚴懲態(tài)度,但在各地也殺了不少逃回的蒙古兵。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12月),位于大板鎮(zhèn)的巴林右旗公署審判庭旁,三個老人正在看著什么。
(四)在總務科主管下,設置了弘報股,專門宣傳“王道樂大東亞共榮圈”、“日滿親善”等。
(五)在開魯縣開設了興安西省地方職員訓練所,對各旗縣的下級職員進行親日思想及施政、業(yè)務諸方面的教育,以加強其殖民統(tǒng)治。
(六)強征不合格的國兵(即所謂國兵漏子)服勞役,強化軍事設施。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35年),赤峰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的遠景,
(七)強迫貧民赴黑龍江省墾荒。
(八)1941年,興安西省警務廳下屬特務分室協(xié)助日本特務機關審理烏瑞廷、瑪尼拉(女,化名吳淑珍)地下工作組案。
(九)在文教科主持下,曾選派青年喇嘛赴日本留學。阿魯科爾沁旗罕廟的青年喇嘛斯楞拉布坦曾在日本和歌山佛教學校學習
偽滿興安西省成立初期,在文教科長布和克什克的西廂房成立文學會,不分蒙漢民族均可參加學習。省公署職員阿木古郎、福令阿等充任義務教師。偽興安學院學生額爾敦陶克陶呼昂如布、德力格爾、瑪尼扎布、額爾敦特古斯等熱血青年經(jīng)常為學會寫稿。蒙文學會宜布解散前曾出版《蒙古秘史》,《一層樓》等有歷史價值的書籍。
文教科在開魯成立兩所國民高等學校,第一國民高等學校專收蒙古族學生,第二國民高等學校專收漢族學生。
本照片拍攝于巴林地隸屬偽興安西省時期(1943年9月),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薈福寺。通過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巴林右旗地屬偽興安西省這十年,幾乎沒有任何發(fā)展,街面大型建筑一處也沒建。
四、人口狀況
據(jù)滿洲國1941年的政府公報披露,興安西省總?cè)丝跒?63701人,占滿洲國總?cè)丝诘?.8。在全滿洲國一個特別市、19個省中,位列第14。如果同當時的日本內(nèi)陸人口比較,比后川縣多6000人。在興安西省的六旗二縣中,人口最多的奈曼旗,共有174,486人。其次是開魯縣、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人口最少的是巴林右旗,只有62,978人。可見,巴林右旗至今人口還是赤峰地區(qū)人口最少的旗縣,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全省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0,3人,在全滿洲國列第17位。總?cè)丝谥心行?28,018人,女性335,583人。
本文根據(jù)暴有山先生的回憶文章修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