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札所的“四國遍路”形式的正式確立,約在16世紀末至17世紀之間。在第53番的圓明寺里,保存著美國巡禮者發現的四國靈場最古老的銅板納札。大正十三年三月,芝加哥大學的斯塔爾博士在周游四國的途中,發現了安置寺院本尊阿彌陀如來像的柜子里,有江戶時代初期的慶安三年(1650)的銘牌,這件沒有破損的納札是現存最古老的銅板制。在這張納札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記載了“遍路”的文字。
江戶時代的貞享四年(1687)真言宗僧人真念著有《四國邊路道指南》,元祿二年(1689)真言宗高野僧寂本又刊印了第一本對大眾刊行的遍路導覽手冊《四國徧禮靈場記》(圖0-1),首次出現了“四國遍路”的文字紀錄,講述了空海高徒真濟游歷大師遺跡的故事,書中充滿著臆測與傳說。
徧,是一個和字,在中國字典中沒有這個字,它表示偏僻、偏遠之意,因為是雙人旁,可以形象看作為“同行二人”,與遍路的遍發音一樣,因此表示的就是在偏僻之地遍路。兩位真言宗僧人的著作為四國遍路的大眾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真念還在遍路途中在四國各地設立了200多塊路標,被認為是四國遍路的中興之祖。
但是,江戶時期的四國遍路與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當時對人口的移動有了嚴格的管制,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朝圣則可以獲得往來的票據。四國遍路因此成為了當時的民眾往來移動管制中的一個缺口,反而擴大了遍路的影響力。此外,在故鄉沒有容身之地者、生患疾病的人和極度貧困的人也走在了四國遍路之上。
進入二十世紀后,巡禮的形式逐步形成體系。人們可以不僅僅依靠步行,也可以通過其他交通工具來實現遍路的目標。昭和二十八年(1953)開始有了用巴士巡禮的遍路人,在196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私家車巡禮的群體。在1988年至1999年,隨著瀨戶大橋、明石海峽大橋、西瀨戶汽車車道的開通,私家車巡視逐漸變成了四國遍路的主流。據統計,現在每年約有30萬人走完四國遍路的朝拜之旅,在參拜過88座寺院后,獲得心靈的重生。日本俳句詩人山頭火(?待查)因而得出“人生即遍路”這名句。
在現有的許多關于四國遍路和88所的書籍文獻中,記載了大量關于空海的傳說和寺院的神奇,許多是后人編撰形成的故事,又被廣為流傳。雖然與事實不完全相符,但期間充滿著的祈愿與信仰,是人們所樂于接受的。從這些傳說中,又形象地勾勒出了空海的身心前行軌跡,以一種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的方法,傳播著弘法大師的密教思想。
許多傳說已經無從考證其真偽,因此空海傳說在日本延伸到了文化、民俗、社會等諸多領域。許多寺院和佛像都傳為弘法大師所造、所刻,但實際上是空海在當時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空海所處的時代,正是解讀密教經典最費盡心思的時期,許多僧人共同的努力才成就了四國特有的佛教凈土氛圍,眾多僧人圓寂后沒有留下一名一姓,人們就把這些功德全部記在了空海的名下,弘法大師由此成為一個佛教基石、文化符號與歷史痕跡了。
【展讀】
《禪藝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人人可以訂閱,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專欄。禪藝文化十八項,由雅道八項(茶道、花道、香道、琴道、書法、繪畫、收藏、詩詞)、生活六項(建筑、庭院、空間、家具、素食、服飾)和藝術六項(書法、繪畫、雕塑、攝影、手藝、法物)組成。在這里,你將看到與眾不同的圖文資訊。原創無窮、圖片無碼、轉載無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郵箱:zenar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