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檸檬心理&QQ音樂/ 5分鐘心理學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Pexels、Pixabay、網絡丨圖源
可能你也有這樣的情況:
早上遇到同事跟她打招呼,對方卻臉色淡漠,你翻來覆去地想,“是不是我哪里得罪她了”。
領導交給你一個重要任務,你還沒開始干,就覺得“我肯定干不了,到時候做不好,領導會不會叫我走人。”
有沒有發現:
我們常常對自己抱有負面信念,在真相還沒有明朗前,過度思考,這時候內心會有好幾個聲音,不停地爭吵、相互攻擊,雖然我們身體上看起來毫發無損,但內心卻傷痕累累。
心理學上將這種狀態稱為:
“精神內耗”,是一種思想打架,它如同消耗體力一樣,也會消耗你的精神,讓你精疲力盡。
一旦長期處于精神內耗的狀態,你可能會出現這些糟糕的結果:
變得優柔寡斷,決斷力下降;
內心敏感,情緒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不穩定;
不自信,總覺得自己很差勁,最后影響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正處于這種“精神內耗”的狀態,并且想要跳脫出來,不妨試試下面這幾件小事。
第一,將自我抽離出來。
當你察覺到自己在內耗,比如:
同事求助你,你不想摻和進去,但又怕拒絕后,讓他不開心。
不妨試著將自己抽離出來,把自己替換成別人,變成:
你去求助別人,別人拒絕了你,問問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
可能你只會覺得:“哦,沒事,他正在忙,我還是不打擾他好了。”
你并不會產生生氣,甚至厭惡等情緒。
既然你面對別人的拒絕,是這種狀態,又為什么篤定你拒絕對方后,對方就會對你不滿呢?
第二,從能控制的事做起。
大多數時候,人們往往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感到懊悔,對未發生的事感到焦慮,從而陷入“精神內耗”。
但不管是已發生,還是未發生的事,我們都無法改變和預知。
所以,與其執著于無法控制的事,不妨——
從能控制的事做起,先取得一丟丟進步,既能增強信心,也能適當緩解我們的焦慮。
比如:
你無法控制老板什么時候開除你,與其天天提心吊膽,消耗自己,不妨現在就開始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做到不怕被開除。
第三,調整看事情的視角。
心理學家埃利斯曾提出一個“情緒ABC理論”:
A指的是事件本身,B是看待事情的視角,C是情緒。
這個理論告訴我們:
事件本身,會引發看待事情的不同視角,而不同的視角會導致不同的情緒。
比如:
桌上的牛奶被打翻了,只剩下一半。
有的人覺得打翻了一半好可惜;
但也有人覺得幸好還有一半,前者可能會催生不良情緒,但后者就不會。
所以,我們在遭遇不好的事情時,不妨換一個視角,往積極的角度想,催生出積極情緒,就可以避免精神內耗。
第四,給內耗劃定截止時間。
內耗,實際上是一種過度思考,如果很難抗拒,不妨給自己劃定一個“專屬時間”用來過度思考,比如:
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任由思想自由翱翔,不加任何控制和評判,此時你的自我意識也會悄悄參與其中,產生自我對話,你甚至可以發現內耗的根源。
時間到了,就立刻停止過度思考,告訴自己:
今天的思考時間結束啦,明天再開始吧。
結束之后,可以安排一些輕松愉悅的活動,比如:
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泡個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