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和霍思燕的愛情,讓他們的兒子嗯哼見識得很徹底。
也許有人說這是導演故意導出來的恩愛夫妻,是讓我們這些勞苦大眾對愛情依稀有一個期望。
然而,嗯哼心中爸爸對于媽媽的愛又豈止是一個五歲的孩子憑借本身的年齡和知識面遐想出來的?
這背后恐怕脫離不了杜江和霍思燕的在家里的一舉一動吧。
我記得在《媽媽是超人》的花絮中,霍思燕說你爸不太愛吃辣的東西、所以每次去火鍋店,杜江總是會點一碗蛋炒飯,然后看著嗯哼媽媽在那里吃的爽歪歪。
愛不一定就是非要從對方嘴里說出:我愛你這是三個字,你開心我就開心,也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示范了吧。
“我愛你就要對你好,可以是物質(zhì)的,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不用說話一個眼神就可以表達的。”
不難說,杜江和霍思燕之間也肯定產(chǎn)生矛盾,但如果你要說夫妻之間一點矛盾都沒有,那這不能稱之為夫妻,或許陌生人更適合。
孩子不能在小的時候了解到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很可悲的:到底是怎么愛慕的,什么時間是在調(diào)情,什么時間是在默默關懷。
當孩子長大到能夠觀察或者自我體驗的時候,浪漫色彩往往已經(jīng)被轉(zhuǎn)移到地下了。
我在2017年下半年接到一個案例,這位來訪者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媽32歲結婚才生的我,可她在22歲時就和別的男人流過產(chǎn),有什么資格來干涉我的婚姻!”
她來咨詢的是婚姻關系,而每每都能從和她的交流中感受到她對父母的不屑。
人們?nèi)諒鸵蝗盏挠^察到的和經(jīng)歷過的事會對他們產(chǎn)生強大的影響。
我們會經(jīng)常見到:
擁有一個冷淡的父親最后選擇的竟然還是一個冷淡的丈夫;
有一個嘮叨不已的母親最后選擇的妻子竟然也是一個嘮叨不休的女人。
不可否認,這種極端的婚姻模式并不是因為遺傳,而是當事人追尋了相似的家庭模式。
“我希望結婚后我的生活能變的好些。”
“也許結婚后我們的關系就能不像現(xiàn)在這么糟糕了。”
當你有這些對婚姻的期待時,離婚的危機也離你不遠了,雖然你的婚姻還沒開始,但方向已經(jīng)定下來了。
我們期待婚姻能給我們帶來愛、性滿足、孩子、地位、尊重,歸屬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婚姻=?愛
婚姻是從兩個人扯一張證書開始,但愛卻是始于吸引,止于終老,這其中對愛的持續(xù)和成長的滋養(yǎng),卻是開頭和結尾的聯(lián)結,只有每日灌溉才會開花結果。
很多夫妻都是以愛的感覺開始,后來卻逐漸摻雜著憤怒和無助,極端于冷戰(zhàn)背對背無言,極端于爭吵到恨不得讓對方瞬間就被雷劈死,對方活著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折磨。
到達這種程度的婚姻最好的解決方式是給予這段關系一個豐厚的葬禮然后重新開始:
重新認識具體問題和圍繞這一問題存在的自我價值感。
也許,你從一開始就沒有真正的了解你的那個他,你想要的是“他喝酒成癮,但我們結婚后,他會因為愛我而戒酒的”“她有些物質(zhì),但在婚后,她會為了取悅我而去念書的”“他總是在公眾場合放屁,但我真的很愛他所以我可以忽視”。
而事實上,你指望他/她婚后改變,這種期望的基礎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為什么不嘗試在你們剛開始戀愛的時候看看對方愿不愿意為你做些改變呢?
要知道,求愛時期的關注點遠比婚后給彼此的關注點多得多。
求愛期間:
你是我生活的中心,雖然我還有父母、還有朋友,還有工作,但你是最有魅力的,我只愛你。
婚姻期間:
我還有父母,還有朋友,工作繁忙,你和他們在我心里是同樣的位置。
而這種對比,卻也是現(xiàn)在很多情侶亦或者結婚多年依舊無法走出矛盾中心點的兩個人所忽略的。
所以,為什么要結婚?為什么會嫁給這個人?你希望從這段婚姻中得到什么?
這些問題,我們確實應該再重新思考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