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交這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看法:
有的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
有的人認為有一兩知己足矣;
還有的人嘴上說做自己就好,拒絕跟所有人往來,心里卻又渴望被別人理解。
前兩種都沒什么問題,而最后一種認知和行為卻是不協調的,因此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
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有社交的需求,我們渴望別人理解。
馬斯洛需要層次的第三層就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所以不合群、沒朋友對一個人的傷害才會那么大。
前段時間有不少十五六歲的小朋友找我咨詢:
她們都是在人際關系上出現了問題。
上了高中,之前的朋友都去了別的學校,自己在新的學校交不到新朋友。
看到其他同學們一起上下學,一起去吃飯,自己只能一個人,這種感受我想不少檸友也有。
有這么一句話“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們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我們跟別人保持禮貌的距離,看似獨立堅強,其實心里是希望能獲得一個溫暖的擁抱的。
你不需要像個社交達人一樣,讓每個人都喜歡你,但你需要至少一個懂你的人,這樣你才能不孤獨。
那具體該怎么做呢?檸檬給大家幾點參考:
首先,你需要篩選。
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朋友,有的人不敢交朋友就是因為曾經被傷害過,不敢相信別人,在友誼上沒有安全感。
朋友首先要志同道合,所以你可以參加一些興趣小組或者在相關論壇多發言,看誰跟你三觀類似,然后慢慢接觸,不要一下子就掏心掏肺,你可以逐步開放自己。
你找到的這個朋友,她要能理解你的敏感和脆弱,不會計較你的害羞和怯懦,你跟她在一塊可以不用偽裝自己,就做真實的你。
其次,建立友誼。
找到了合適的人,建立了初步的聯系,那下面就是一步步加深你們的感情。
比如多跟他交換意見,任何人際關系都是始于相互了解,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要看彼此在思想上和態度上的溝通,所以要多聊天。
除此之外,還要多關心對方,想要被人關心和喜歡,你得先關心喜歡別人,對方值得的話,那她當然會看到你的付出。
如果你覺得對方不夠關心你,可以直接跟他表達,如果他還是忽略,那說明你第一個步驟沒有做到位,他不適合做你的朋友。
最后,保持自己。
有的人會因為太害怕失去友誼,而選擇迎合對方,這是不對的。
這樣的友誼即便你擁有了,你還是會孤獨。
雖然我們與人相處會做一些妥協,但那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也就是對方也會為你妥協,絕不是一方的迎合。
所以你在相處時要把自己處事原則和態度都明白的表現出來,讓對方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這樣他會知道要尊重你的看法,不會勉強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
想要保持自己,那你要對自己有足夠清晰的認識,認識越準確,你跟對方相處就越自然。
不想一個人alone,兩個人lonely,那就要交對朋友,好好珍惜你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