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昨天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叫“伊能靜我不是完美媽媽”。
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話題呢,起因是伊能靜在一檔節目里分享了自己教育女兒的方式,事后還專門寫了一篇小作文,在這個小作文里她說了一個例子:
有一次她帶著她的女兒小米粒去給同學選生日禮物,出發前說好了,小米粒這次不能給自己買玩具,可是到了商場小米粒還是要買玩具,看媽媽不給她買就一路從百貨公司哭到車上,哭到回家。
但伊能靜始終堅持原則,沒有給她買。
看到這可能有的家長覺得,不就是一個玩具嗎,又不是買不起,何必要這樣呢?
但是在這一點上,檸檬是支持伊能靜的做法的。
因為孩子的規則感就是在這些小事上建立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答應他的要求,那他以后就會養成用哭去要東西的習慣。
你是孩子的父母,當然你可以這樣慣著他,可是其他人對你的孩子并沒有這樣的包容度,等他長大了工作了,他也能用哭、耍賴去要東西嗎?
你認為別人都會像你一樣,一看到孩子哭了,就順從滿足他嗎?
這時候他感受到的打擊和挫折會更大。
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從小就培養這樣的規則感,這是讓孩子學會正確與世界相處,快速適應社會的方式。
當然很多家長不是不想給孩子立規矩,而是做不到,一看到孩子哭就心軟了,有時候為了避免麻煩只得一次次妥協。
但是檸檬前面已經跟大家說了,孩子缺乏規則感的后果,如果你真的愛孩子,那就必須要跟孩子一起嚴格執行。
伊能靜也是一個非常愛孩子的媽媽,之前有一個綜藝里,她還曾經因為孩子摔倒了而打自己,因為她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女兒。
可在這些原則問題上,她一直佷拎得清,檸檬希望其他家長也能向她學習。
另外在幫助孩子培養規則感這方面,檸檬也可以給大家幾個建議:
制定規則時,首先要注意規則應該是具體的,量化的。
比如你不想讓孩子吃太多糖,每次看到他吃糖都要叮囑他一句“少吃糖”,但是這樣的規則其實沒什么效果,你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每天或者每周他只能吃多少顆糖,這樣孩子也能知道“少吃”的這個量到底是多少,規則越具體就越容易落實。
其次你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下,這個規則執行的難度。
比如孩子覺得每天吃一顆糖太少了,自己根本做不到,那這樣的規則就是不合理的,但是也不可能任憑孩子自己定,你們需要一起討價還價,定出一個合理的量。
最后就是規則的執行,孩子如果自覺做到了,那家長要給予一些獎勵,可以是口頭的夸獎也可以是其他的,比如帶她出去玩等等。
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遵守規則是能獲益的。
如果孩子違反規則的話,那就需要給予一定的懲戒。
如果遇到像那種及時性的,比如出門說好不買玩具,他就是要買,那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鬧,也不要退縮,這期間你可以抱抱她,帶她去做其他的事,但就是不能給她買。
這一次之后,她就能記住,規則不會因為她的哭鬧而改變。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哪一天會在外面闖禍,因為他從小就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
希望家長們在心疼孩子的同時,深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為孩子的成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