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左岸風文學】秦志峰

秦志峰,
1975年生于寧夏中衛,一邊務工務農,一邊讀書寫作。酷愛讀書,創作文學作品多篇。散文《快樂,看上去很美》 、《回憶一張軍人照》、《我的湖居生活》《豆花飄香》入選:銀川晚報副刊。散文《包裹里的愛》、《深愛》、《書信情思》、《車站》等被寧夏《新消息報·民謠》刊載。散文隨筆《塞上朔風憶賢亮》《悠悠歲月說平凡》《感恩》《書香滿懷氣自華》,親情散文《感恩》刊載于《銀川日報》。散文《回家》刊載于《固原日報》。散文《美麗寧夏——中國夢,我的夢》獲中國夢,我的夢寧夏征文二等獎。詩歌《我們永遠把正義歌唱》,《書香湖城里的幸福生活》等多篇作品被刊登在《中衛日報》副刊。詩歌:《大中衛禮贊》入選美麗寧夏叢書,其他作品散見區內《沙坡頭》、《紅枸杞》、《老龍潭》、《鹽州文苑》、《賀蘭》《石嘴山日報》《寧夏老年報》《中華日報》《中華導報》等文學期刊。1、這里輸入標題
秦志峰原創詩歌作品


《初相見》(組詩)


風,唱著歌
半是猶豫,半是歡喜
雨,在空中
半是渴望,半是迷離
日月是你動人的眼眸
把思念的心牢牢縛住
星星如一串串玉燈籠
照亮紅顏相聚的長路
誰的眸子里的晶瑩
感動了一場祥瑞雪
在心底噌噌生長的真情
照徹一路開放的紅玫瑰
眺望長空,暖陽正紅
西面晴好 ,東邊也晴

 

《冬天里的滿天星》

 

一雙雙尋找愛情和夢想的眼睛 
在朔風和寒氣里冰清玉潔 
在星空和紅塵之間 
默默走過或者飛逝 
點燃冬天里的一朵焰 
熊熊的暖意流淌心底 
給沙漠一些綠色的希冀 
讓它們熱情似火 
經歷了暮秋的落葉 
憔悴了血色紅顏 
寂寞的路又長過一年 
帶走飄零的,不知是清秋,還是內心的落魄 
幸好,這些閃亮的星花 
依依落在朦朧的枝梢 
似蒲公英回歸母體 
爍爍晶瑩,素雅迎風 
在靜謐溫暖的午夜 
愛的花葩綻放異彩 
瑩光下,低到塵埃里的情愫 
樸實無華的鳥巢里,孕育呢喃 
哦,春天已姍姍而來 
曙光和幸福從遠方抵達腳下

 

《明月歸何處》 

 

群樓林立,一個個鴿籠里 
有一樣樣面孔和心愿 
風飛遠了,去尋愛和夢 
鳥兒遁了,不知是怕冷還是失望 
斜陽遠照,跨過千山萬水 
花倦縮著,在城市里失了顏色 
樹變了模樣,不知是不是情愿 
一壺新茶,烹不出當年的淡味 
誰隔河張望,誰俯瞰人間 
誰扶著墻,找不到回家的路 
誰醉在紅塵,誰痛徹心扉 
有的人胡說八道,有的人緘口不言 
天上繁星朵朵,人間有數不清的楚楚文人 
抵不上橫店鄉村,一個搖晃口吃的女子 
太多的風月無色,太長的影子走不出孤獨 
太多的詩意和失意糾結盈缺 
我情愿尋覓云卷云舒,無意花開花謝 
一卷詩書,一個斗笠,去尋覓失蹤的明月 
不怕思念 
憔悴成一彎眉月 
泛濫成一條春江

 

《且走且吟》 

 

太陽掛在天空,燃燒熾熱,放送光明 
一個影子,重疊草叢,流戀尋覓 
鳥蟲兒吟唱,花草們生長 
樹木搖曳枝條,時不時把行人張望 
陽光在手,推不開惆悵 
吟詩的游子,秋愁一腸 
誰的腳步咯噔作響,一襲紅衣走不出夢鄉 
誰的長發卷曲渴望,誰在誰的愛情里受傷 
春花入夢,秋月無光 
一曲離歌,午時退場 
搖晃在十字街頭的流浪者 
夢中也有難忘的家鄉 
眉尖下的瑩光,無語牽強 
衣衫里的渴盼,最是迷茫 
一段舊時光,記憶著垂淚的孤芳 
捻花一笑的情郎,對飲月影里的吳剛 
秋深情長,抵不住歲月過往 
一個苦笑,按捺心中的悲傷

 

《晴雪吟》 

 

遠山,藏著一場春天的夢 
蟄伏的梨花,開錯了季節 
一輪紅日,映照內心的亮堂 
明月無聲,含情脈脈不忍歸 
炊煙飄不出,思念的故園 
長河上,浪散浪聚水悠悠 
內心的一團火,燃紅了半邊天 
天涯良人,誰借東風姍姍歸來 
一首詩,可否能完美曾經的愛情 
半軸畫,道不盡歲月成熟的熬煎 
淚落花瓣,西風掃卷起一席浮云 
月照衣衫,霜輝藏起了淡淡傷感 
一盞紅燈籠,搖回夢里水鄉 
剪不斷的燕影,伊人正回廊

 

《云空》 

 

一片樓,遮擋了陽光 
樹木被修剪,改變了模樣 
長街上,行人慌張 
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夢中的云朵,飄不出思念的天空 
愛受傷,借一陣清風撫慰臉龐 
路太遠,腳下沒有一絲痕跡 
心太軟,爹和娘遠在家鄉 
花滿枝,攜一朵留住芬芳 
淚滑落,默默滴落心上

 

《長街》 

 

街道很長,人很多,行色匆匆走向不同的方向 
樹木無言,風很小,看不見曾經的田野和快樂 
透過櫥窗,尋不見熟悉的笑容 
燕子春風,夢里沒有了難忘的鄉音 
舞起的長發,遮住純真的臉龐 
憔悴的抑郁,堆積成一片迷茫的影子 
濃妝掩不住,心頭的憂心忡忡 
那份純情,或許已隨東風漸遠 
他鄉的思念,淡如白開水 
誓言和諾言,已經花開花謝 
干凈的長街,沒有太多的記憶 
撕碎的愛情,飄撒的落英花雨 
搖曳在心底的那盞燈籠,照不亮回首的路 
暗夜的疼痛,借什么療傷 
失意的眼眸,滴淌著一絲絲心動 
夜幕掩蓋住,拿不起放不下的淡淡牽掛 
月光照不進,一片孤獨的身體 
星星滑落,斑駁了數不清的沉默

年俗中的家園(外一篇)

流水如歌,輪轉年華。年近了,家鄉不再遙遠,年俗中的家園也日漸清晰。

 

家鄉的青山更青了,黃河卻又清麗消瘦了不少。回望家園,故鄉的云不知飄散到了什么地方,新蓋的水泥屋檐下,不再有熟諳的春燕年年歸來,整齊的院舍里,也不再是牛羊滿圈,孩子們不再理解“五谷豐登”的寓意,麥浪滾滾稻花香走出了孩子的視野……少小離家老大回,在離人的腦海里,家是一扇門,夢是一本書,年是一度春風,一歲月明……小時候,爹娘很忙,忙著綠色的田野和金色的秋天。爺爺也很忙,忙著一群羊,一匹馬,一頭驢子的吃吃喝喝。小腳奶奶圍著家,圍著一日三餐和歲歲年年轉。年過中秋月過半,收拾了秋忙,吃罷爺爺奶奶烤制的月餅,冬爺爺捻著冰雪胡須,從晨霧晚霜里蹣跚著來了。鄉愁鄉思卻拂也拂不去!

 

“兒行千里娘擔憂””每逢佳節倍思親!”。家是心靈安詳的棲息地,是最溫馨的碼頭渡口,也是人生車站站臺的最前沿,沿著人生的一個個驛站,我們帶著夢想奔赴遠方。

 

歲歲年年,斗轉星移。家鄉和爹娘默默靜立,等待游子,等待著流浪的人兒,等待著兒回還家鄉,不計較是不是榮歸故里。兒走千里夢鄉愁,感恩和思念捆縛在行囊,一遇到年節便竄得特別快,特別猛……人到中年的我,開始回眸青春,追憶少年,想挽住歲月老人的手,讓他慢些,再慢些的游走。

 

臘八是春節前的最后一個傳統節日,臘八過,春天近。臘八走來,曾經家家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粥,香甜了一家人,也融合著叔伯兄弟,溫暖了鄰里鄉親。我們無聲無息,默默把感恩和善良,慈愛的美德延續著,升華著……

 

回憶當年,一鋪大炕,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鄉間一幅民俗實景:一甕酸菜,聯系著一家老少的喜怒哀樂。冬至溜走,圓月又一次瘦下去了,樹木搖凈枯枝殘葉,爺爺奶奶開始圍坐在熱炕上,爺爺查翻“老黃歷”,練筆寫春聯,奶奶給小兒孫們縫織虎頭鞋,虎頭手套。爹開始謀劃怎樣迎接年節,娘也不閑著,收拾五谷麥豆,空閑的時候,坐在奶奶的身邊,聆聽奶奶教授剪窗花和福字的技巧。奶奶時不時的還要手把手的言傳身教,娘一臉喜色,偶爾也會雞啄米般點頭哈腰,無聲表示對奶奶的感謝。

 

我開始像模像樣的翻看爺爺的老黃歷,而且不必沾唾沫翻閱,也開始洗擦自己的花貓臉和小虎爪,還有黑腿子……而我那時候是絕不肯清閑的,翻出一盞煤油燈,一盒子牛皮影,賴著爺爺叫我吼秦腔,唱《秦香蓮》,演《斬秦英》……

 

幸好,百年前的古井鄉鄰們修繕保護的還不錯,潺潺井水,家常里短,問候和歡聲笑語交匯在一起。一株軟梨樹下,平息了多少紛紛擾擾,感慨著多少酸甜苦辣……背井離鄉的人兒,遠方歸來,便是座上賓,便是公眾人物……

 

張家醋坊的枸杞醋不錯,李家碾坊碾出的米面過去連皇上都喜歡呢!你說的是皇上啊還是和尚啊?都說啊!反正紅塵內外的人都喜歡呢!說不準連神仙眷侶老佛爺都喜歡呢!鐵嘴秦諞子,你說啥叫眷侶?你是吃西瓜多了嗎?連這個都不曉得。諞子叔叔捋了一下幾乎看不出來的胡子茬,說道:眷侶就是婆姨漢子一家人啊!你吃過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肘子沒有?人家蘇東坡都說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個嬋娟……嬋娟莫非是諞子兄弟的相好?嬋娟就是眷侶啊!看來你婆姨燒的熱炕把你燙懵了,你個大頭!我們秦家的前輩秦觀少游祖爺爺曾經把酒點歌,詞以詠志:兩情若是長久時,又何必朝朝暮暮……

 

年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一身新衣服,一本小花書,還沒有藏好,爹開始上街辦年貨,娘開始在炕上發面,生豆芽菜,奶奶開始繡我的虎頭帽子,爺爺是一家之主,決心雕刻一個嶄新的紙錢“印版”,他在選用梨木和棗木之間掂量了好久,最終選擇了梨木,而棗木則被爹留下,說明年秋天結束時拿來雕刻烤“拓烙餅”的面板。爺爺和爹是木匠世家,他們的手藝傳承了好幾輩,家里的門窗雕花,四梁八柱都是他們一下一下手工推雕出來的,結實耐用,曾經也很美觀……

 

哎呀,諞子兄弟,你婆姨喊你回家磨豆腐去呢!燒酒,燈籠,鐵匠鋪好多好多的民俗典故都還沒有演義完呢,這個傻婆姨,眼珠子里淺得就認得錢,先走了,啪耳朵,跪搓衣板的小品俺可都演煩了……嘻嘻!

 

爺爺新買來了大口鐵鍋,支架在三岔人字形路口,撐起了三塊大石頭,地下點燃玉米桿,爐火熊熊,熱鍋里倒了一層清亮亮的胡麻油。這些油是自家種得夏胡麥,收獲收拾干凈,一直儲存著,前些日子倒騰出來,拿到了鄰家朱三伯的壓油坊壓榨的頭茬香油…… 油氣騰騰,香煙繚繞,娘搟圓了一張雪白的面皮,緩緩推進鍋腔,只聽呲啦啦,霹哩哩一陣交響,爹額頭汗珠密集,手法漸熟,翻過攤餅,金黃色的烙餅被撕扯了一面盆,分發給村里出來看熱鬧捧場的老少爺們,饞嘴的小孩,還有來來往往的人們,人人有一份。第二天,又是一個好日子,好天氣,莊鄰四舍,三大嬸,四大伯聚在我家里烤圓盤拓烙餅,一個熱炕棧倉,一盤燒熱的鐵皮,燒火的,搟面皮的,捏花紋的,有說有笑,一家家的拓烙餅,香甜了普通卻有情有味的農家生活。

 

娘看了看炕上發酵得棉花山一樣的面團,臉上映出了一簇金菊。笑盈盈的對我說:常言說得好,不蒸饅頭蒸口氣,好兒郎要有志氣,骨氣,書香氣,咱這個家全指靠你了……爹娘那年給我私人定制了一套衣服,說是過了春天過了年,種過莊稼我就該背著新書包上學堂了!我問娘,春天在哪里,學堂在哪里?娘笑了笑,撫摸著我新理的發型——奔頭,說:春天在莊稼地里,在小燕子的歌曲里,學堂就是咱們的村小學,這一切都要你自己去尋找,去發現……

 

我把爺爺的老黃歷翻了個底朝天,可惜春天認識我,我不認識它!

 

我鼓著小嘴背誦《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氣老黃歷上的蝌蚪文,羞它,小瞧它……感覺那些蝌蚪都變成了魚尾紋,在氣我,羞我,小瞧我……我暗自下了決心,今年磕頭叩首掙的壓歲錢,我不再買地老鼠和竄天猴鞭炮,我要用紅手卷疊整齊,包好,做一個大紅包,買一本好看的書,再買一個新文具盒,一支新鉛筆……上學了,不再是土娃娃,泥孩子,一抹鼻涕在土地上畫號碼數,同學們會笑話的!鄰居小芳看見了,她會不再和我同學同桌的!

 

爹揉捏面,娘做花卷和圓蒸饃,我在爐灶旁添柴火,燒蒸籠鍋,熱氣和火苗遙相互應。兩籠屜蒸饃不大功夫就飄香四溢了,娘又做了棗饃和兔兒饃,說是敬獻月亮娘娘的……

 

    娘把屋里院外都清掃了個遍,洗干凈了鋪鋪蓋蓋,豆芽菜也長得飽滿肥壯,爹買回來了煙酒糖茶鹽,幾幅年畫,還有一些紅紙,黃紙,白紙、鞭炮,一對小燈籠,也沒忘捎回了一瓶黑墨汁……爹裁齊整紅紙,白紙,黃紙,爺爺佩戴好老花鏡,挽袖研墨,端坐在炕坐一側,屏心靜氣,揮毫潑墨,唰唰唰一氣呵成,寫下了門窗灶屋九,十幅對聯。爺爺說:一幅對聯,一張橫額,兩篇豎條,暗合天地人,日月春,有筆墨紙硯四寶通力合作,書寫者精氣神匯聚,堪稱吉祥三寶……

 

年三十家里的最后一項烹飪計劃開始實施了——這就是“炸年糕”,娘搗碎了糯米,篩去了粗粒,和發面酵母揉拌均勻,放在瓦盆里,焐在熱炕上二次發酵蓬松,然后切塊搟張,一層面一層炒熱的糖油,包住按平,放在熱油鍋里炸到金黃,出鍋,用干凈的碗筷擺放花形待用……

 

爹再一次凈盆洗手,開始印刷“紙錢”。娘燒好了陰陽茶水,爺爺,爹和我一臉肅穆,端著貢果,紅棗,蘋果,帶紅點的蒸饃年糕……拿著黃表紙錢出門去自家果園里,掃干凈一片空地,迎著陽光,面朝南山,屈膝跪下,爺爺畫了三個圓圈,焚了三柱香,爹分發了紙錢給列祖列宗,先輩古者,用火柴點燃了黃表,紙錢,用干樹枝透開紙錢火焰,一一燃盡。爺爺潑灑茶水,爹掰開分撒貢品獻果,我燃放煙花爆竹。收拾完余物,我們三拜九叩,然后必須立即轉身,頭也不回的拂塵揚長而歸,心中卻仍有縷縷牽掛和思念糾結著,無計消除。

 

爹打好面漿糊,和我出門粘貼春聯,門神,福字,窗花……爺爺給求春聯的人書寫心愿和祝福。在灶前井臺,屋里上方中央,一一擺放貢品獻果 ,生表燃香,叩首跪拜,感恩天地至尊……

 

張貼好年畫,燈籠,拿出早已編織好的火紅的中國結。一一懸掛好吉祥喜慶的中國紅——中國結。全家人開始熬夜守歲,靜待春晚……又是一歲瑞雪飄,又待一度春來早。日歷翻過了一頁又一頁,春去春又回,一年又一年,年俗里的景致和文化,變或不變,都是云跡一樣的鄉思和鄉愁,在歲月的長河里保留,變遷,流淌,遠去……

 

珍重待春風,記憶舊年俗,愿與你相依相隨,不離不棄!

 

 我們的年俗

 

春去春又回,一年又一年。記得兒時,我最盼望過年了。年是365天的期待,藏著365個甜甜的夢。當然,過年還可以吃的好一些,穿的新一些,更令我殷殷盼望的是:過年可以收到爸媽的新春禮物:一兩本嶄新的圖書。或者,一份壓歲錢,當然壓歲錢也是為了去買一兩本好看的圖書。

 

進入臘月,放了寒假,年開始走近了我。時不時飄灑的雪花,還有“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的俗語,一起邀請我快步走向新春佳節。家鄉的年從臘月二十三的小年開始。伴隨著關于過年的俗語: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年像一只吉祥物,笑瞇瞇的走來了。

 

在我的家里,二十三,我們不做糖瓜粘,娘開始掃塵灰,屋里屋外,墻角房梁,母親一一擦拭,打掃。而父親開始上街陸續采購年貨,當然不是一下子買,而是看行情,在心里盤算,有時候還要特意趕回來和母親商量。花少錢,辦全年貨是父母的共同心愿。豆腐多半用自產的黃豆,去街上兌換一些。大寒小寒,殺羊過年是我的另一個心愿。娘說我是一只上山虎,需要肉食補充體力,長身體。其實,我是想淘個所謂的“尿泡”當氣球吹呢!

 

父親趕了幾次集,帶回了油鹽醬醋茶,還有一些花花綠綠的水果糖。當然,也有一兩張吉祥年畫,父親喜歡領袖年畫,而叔父卻喜歡胖娃娃年畫。我喜歡年畫的色彩和圖案,年畫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本濃縮的圖書。在我家,生豆芽菜是娘必做的,豆芽菜在熱炕上悄悄生長。院子里已經是炊煙裊裊,開始拓“拓烙子”。屋內,母親和鄰居大媽,大嬸開始揉面、搟面,捏花紋,放在一張擦過香油的大鐵盤里。屋外,我眼巴巴看著父親,把玉米秸稈或者麥草很細心的塞進自己砌成的炕爐里,掃平爐灰,兩人合力抬出大鐵盤,橫擔在爐灶鐵棍上,用土塊密封嚴實灶口,煙囪也要蓋嚴實,等一定的時間后,便可以嗅到香噴噴的氣味,拓烙子熟了,拿掉土塊,果然是一盤金燦燦的拓烙子,父親的臉上開出了花朵,顧不得抹汗,有人幫忙抬進屋,開始輕輕拿起,花紋上涂抹上香油,盛在盆子里,就又開始新一輪的燒火工作了,一般棗拓烙子最后烤,因為到最后,面也“醒”好了,火候也掌握的更好了!當然,炸果子、油香餅子、擰麻花、馓子,蒸帶紅點的白蒸饃,娘都很在行。

 

年三十是最幸福的。一大早起來,母親開始再一次打掃庭院,灑水,清掃,很是仔細。我多半會看著父親剪裁紅紙,鋪在炕桌上,寫春聯,而我會小心地移過父親寫好的,帶著書墨香味的新春聯,等待晾干粘貼在門窗上。父親完成了春聯,便會拿來早已打好的漿糊,均勻的涂抹,然后和我一起出去貼春聯,左右上下,很是仔細,我跑龍套,也很開心。我看得出:這時的春聯就像父親最疼愛的孩子。貼好了春聯,放一掛鞭炮。然后父親默默進屋,趕制票子。票子是用細白紙,裁出長方條,然后在小碗碟里調勻一些墨汁,用自制的木印版在上面拓印的一種紀念性的紙錢,說是要燒給八輩老祖宗花。沏溫水茶也很認真,用洗干凈的杯子,放些茶葉,用一半開水,一半冷水勾兌添加泡制,因此這茶水也叫陰陽茶。父親表情嚴肅的說:也是給老祖宗喝的。端一張木桌,或者走進沒有人家的果園干凈處,面向南邊青山,雙膝跪地,畫三個圓圈,擺好貢品,上好香,開始敬天祭祖,點燃票子。等票子燃盡成飛灰,開始灑陰陽茶,破散貢品,放炮,然后磕頭叩首,三拜九叩。儀式結束,不必拍洗下的塵土,也不必回頭,大步轉身離去,這樣就算功德圓滿了。

 

回到家,上好三炷香,拜過天地和列祖列宗,默默感恩萬物和先輩的恩惠,靜思自己的是非對錯。再次洗凈手之后,便可以開吃拓烙子、油香餅子、油果子,以及麻花和馓子,我圍在母親身旁,像一只快樂的鳥。父親此時,多半會拿出早已經買回來的圖書,算是對我的獎勵和鼓舞。我手舞足蹈,滿心歡喜,靜靜的去看書,心底蘊藏著一個深深的夢,讀更多的書,做有用的人。是夜,我們全家人一起守歲。我看電視春晚或者看書,直到凌晨方才歇息,睡夢中拿著一沓壓歲錢,喜滋滋的跑向新華書店。

 

眼巴巴等到大年初一正月正,我們便開始給父母拜年,初二開始走親戚,給親戚們拜年,我們的衣兜便開始飽滿起來,像是豐收年的莊稼口袋。初二開始,村里就又開始了唱年戲和社火表演。年戲一般唱三天到七天,社火耍龍挨家拜年,一直到初七。鄉間有人七日,馬八日,九果十菜的說法。也就是初七這天是人類的日子,這一天要吃拉魂面,意思是外出旅游的人和靈魂都要回家,不要再三心二意,不要再魂不守舍。到了初八,要牽馬牛驢等大牲口外出游行、郊游,意在感念牲畜對農人和土地的貢獻。初九還要感恩桃李杏等果木莊稼對農人的恩賜和厚愛,初十是蔬菜的節日,這一天,蔬菜成了主角,人們感謝它們,豐富了農人的菜籃子。當然,這幾天如果天氣晴朗,風和日麗,那就似乎可以預兆來年風調雨順,人類一順百順,可以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正月十五,是傳統的上元佳節,預示著新春正月過半,這一天,從白天到晚上,再一次張燈結彩,俗稱元宵節,人們觀燈,賞月,吃元宵。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限的詩意,無限的憧憬,無限的情意,全醞釀在不夜天里。正月二十三夜晚,也是個有傳說的日子,人們抱些柴草,撒些鹽,點燃起熊熊火焰,燎街。當然,也有頑皮的大孩子會把小鞭炮扔進火堆,聽噼里啪啦的響聲,像歡歌,像舞蹈的節拍。這個民俗節日,意在祛除百病,強身健體,祈求來年人歡馬壯,莊稼豐收,也感恩上天的好人,對人類的眷顧和深愛。走過正月,進入二月二,龍抬頭,我們開始再度理發,家里支大鐵鍋,炒豆子,烙攤饃饃,再一次迎接上門的親戚,俗諺:二月二、炒豆豆,門上來了個小舅舅。殺雞呢!下面呢!碗底藏著雞蛋呢!這是鄉村淳樸投桃報李,禮尚往來的再一次見證。過了二月二,年就被大人們收藏起來了,春天暖了,父母們開始再度春種夏耘秋收冬藏,我們又一次開始盤算著年的遠近,想著夢的虛實,再度渴望歡度春節。

 

每逢佳節,我都會記憶和回憶兒時的我,兒時的年。如今,我棲居在書香湖城,探尋幽幽青山,回望潺潺流水,尋覓曾經的淡淡鄉愁。家鄉的爹娘,家鄉的年,在夢里,也在眼前。逢年有空的時候,我總會攜妻牽子,帶一些鮮花或者塑料花,賞玩風景,踏青河濱,游覽青山,探古尋幽,寄托哀思,緬懷古代先賢,英雄烈士,并思念列祖列宗。

 

濃濃年味深深情,我陶醉,也喜歡,更留戀。365個殷殷期盼,依然在我的心中,眼前,舞動了春風,喚醒了蟄伏的青春夢。淡淡年俗深深愛,我們追思,我們感恩,我們暢想,我們也放飛希望和快樂,希望年俗依然可以伴隨我們一輩又一輩,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芳草,綠遍天涯。似一株樹守望家園,如一片花,綻開在我們的心靈世界。握一團雪花,留住記憶;畫一幅圖畫,讓年俗飄香。

 

年俗尚在,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關于我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田小東|七月十五哭哭啼啼
年味
『悅讀』涂演婧 | 醉憶江南年
故去的人究竟能否收到我們燒的紙錢?
民間故事:男子上吊,托夢犬子幫助走棺材運,四爺:死有余辜
掛紙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阿尔山市| 无为县| 谷城县| 正宁县| 黑山县| 西青区| 泸水县| 武乡县| 黄龙县| 福建省| 德钦县| 祁连县| 凌源市| 醴陵市| 六枝特区| 靖宇县| 利津县| 澄江县| 河北省| 平遥县| 高碑店市| 永嘉县| 丰顺县| 永仁县| 太保市| 巨鹿县| 徐汇区| 武夷山市| 通许县| 黑水县| 景洪市| 紫阳县| 五家渠市| 酉阳| 拉萨市| 姚安县| 鄢陵县| 治县。| 林州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