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最早實現國產化落地的奧迪,早已達成了660萬輛的銷量成績,在這國內豪車市場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然而,每每提起國產奧迪,我們卻很難避開這樣的字樣:一汽-大眾奧迪和一汽奧迪。
不過最近,奧迪、大眾、中國一汽一塊搞了個大新聞: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正式簽約,以實現本土化生產PPE平臺純電動車型。這也意味著,未來新能源板塊,奧迪一汽將挑起大梁。而今天,疆哥就來跟大家看看,這個全新的奧迪一汽,跟傳統的一汽奧迪有什么區別,奧迪一汽新能源未來又要干什么?
首先,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一汽奧迪和奧迪一汽,最大的區別在于股比的不同。眼下國內的奧迪業務,在一汽-大眾名下,其中一汽在奧迪業務中占比60%,大眾方面占比30%,奧迪占比10%。
明明是奧迪的名義,但是在國產奧迪車型中,奧迪方面卻只得到了1成的收益,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而新的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中,德方占比達到了60%,而中方只占比40%。說到這,也不得不說談一下最近兩年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放開的問題。
20多年前,國家為了保護稚嫩的汽車工業,但是又想引入國外先進的汽車技術,不得已設置了汽車行業外資股比不能超50%的限制,但是近年來,由于自主廠商在汽車制造行業的不斷進步,國家也開放了合資車企股比的限制,特斯拉也就成為了國內首家純外資車企。而后華晨寶馬中寶馬也將股比提升到了75%。而現在,在傳統的一汽奧迪身上,大眾方面一直努力卻沒有實現股比的突破,但是在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上,德方如愿以償地占到了大頭。
這其中還有個小插曲,在另一邊的上汽大眾奧迪項目中,上汽大眾奧迪最終選擇向一汽奧迪經銷商妥協,上汽大眾奧迪的產品將由現有的一汽-大眾奧迪投資人網絡布局銷售,售后服務也將由現有的奧迪網絡開展,也就是說,上汽大眾奧迪造的車,還得讓一汽奧迪經銷商賣。
其實早在2016年就達成合作協議的上汽大眾奧迪項目遲遲沒有落地,就是因為一汽奧迪經銷商方面的層層阻撓。而上汽大眾奧迪項目向一汽奧迪經銷商屈服后,奧迪一汽新能源中德方的大股比,多少有些補償的意思。
而回到奧迪一汽新能源合資公司上,根據奧迪一汽公司的規劃,新公司將落地長春,投資300億元建成首個工廠,新引入的PPE純電動平臺車型也將會在2024年落地。
PPE純電動平臺是啥?PPE平臺(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是奧迪與保時捷共同開發的高端純電動車型,PPE項目一旦落地,不排除保時捷Macan電動版也將在奧迪一汽工廠生產的可能性,甚至未來電動化的保時捷車型,都可能在奧迪一汽生產。畢竟平臺有了,生產平臺下的車型并沒有什么難度。
不得不說,眼下的奧迪多少有些ALL IN(全力以赴)的意思了。在國產電動汽車的落地上,奧迪現有的兩款車型e-tron和Q2L e-tron均不是純電動汽車平臺出身,這對比另一邊的大鯨魚特斯拉來說難成氣候,要知道非純電動平臺意味著車型各方面均存在劣勢。
e-tron
Q2L e-tron
而南北大眾都引入的MEB電動汽車平臺定位低端,難以對特斯拉形成強有力的壓迫。這時候,奧迪一汽引入PPE高端純電動汽車平臺也算是迫在眉睫。另外,得益于奧迪在國內市場先天性的品牌優勢,相信PPE加成的奧迪一汽新能源會在國內市場有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