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兩天中國可能有點“瘋”了,整個社會都在議論王寶強這個事件,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離婚事情。我們的研討無意去討論這么一個新聞事件,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任何一個婚姻的背后都有很多當事人難以言表的過去、今天和未來,我們無法去揣測。但是婚姻本身在本質上和組織管理有一些共性,于是我們從這個角度去思考一個話題——關于企業的戰略管理。
從王寶強到戰略管理,原來異曲同工!
蔣偉良 喬諾商學院首席變革專家
婚姻是由兩個人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組合在一塊,然后共同成立家庭,這個家庭本質上就是一個組織,那么這個組織如何發展?
很簡單,要么它走向成熟,要么它走向滅亡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個過程也是一個人和環境、市場博弈的過程,也是一個組織發展的過程和裂變的過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那它和戰略就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戰略也是一個組織面對市場環境不斷的在動態中進行博弈的過程,這個組織要么走向發展,要么走向死亡。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都是一個組織的生存模式。
婚姻除了它的組織性,還有它的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模糊性,也就是我們沒有辦法預知未來,或者說我們也沒有辦法看清今天。
我們沒有辦法去描繪婚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完整的大象,就好象盲人摸象一樣,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愛情、婚姻、家庭。
戰略也是一樣,戰略真正的大象是無人能夠完全描繪的,當我們描繪的時候也只能出它的一個局部。所以,今天我們也是走進這個“大象”,來通過很多局部構畫出戰略它是一個什么樣的輪廓。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企業的戰略管理經歷了若干個學派,這些學派繽紛多彩,都各自從不同的維度去詮釋每個企業的活法,每個企業的根本生存之道。我們會看到這些戰略的流派也正好詮釋了一個組織如何從衍生到發展到滅亡的這么一個全過程。
所以我想從這個角度來說,鑒于王寶強的整個婚姻,你可以把它看成婚前、婚后、現在、當前的一個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來看,各自采用的戰略和今天企業管理戰略的一種匹配。
“鳳凰男”和“孔雀女”的不匹配性
中國話有一句話叫做“門當戶對”,就是在婚姻中選擇對方的時候,最好選擇和自己的地位、價值觀、理念相對匹配的,尤其和自己的能力、認知也相對匹配的。這是極有道理的。
那么在婚前,我們想象王寶強和馬蓉兩個人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社會層次的人,實際上王寶強是一個“鳳凰男”,他讀書很少,艱苦奮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成功,那個時候他已經是一線演員。
那么那時候的馬蓉呢?實際上是一個“孔雀女”,出身很好,著名大學。“鳳凰男”和“孔雀女”其實就是一種不匹配,這種不匹配就埋下了未來失敗的一個伏筆。
這非常吻合了戰略管理中一個最早的流派,這個流派叫做“設計學派”。我們經常會看到這個流派,它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分析外部的機會和劣勢,分析自己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設計學派學派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匹配,它不斷的去思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如何去和外部的機會與威脅來進行匹配,這個學派強調戰略管理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要通過不斷的思考過程來實現戰略的內外部吻合,然后再選擇最好的戰略路徑。
這個學派恰好吻合了婚姻最早期的時候——戀愛階段,很多失敗的婚姻可能一開始就意味著選錯了人,因為它不符合匹配原理,也就是在不匹配的情況下面,由一方的強勢的力氣去推動這個婚姻最后達成,也就是我們講的“強扭的瓜不甜”。
既然不匹配,那為什么又有了婚姻呢?
我想這就是在婚前王寶強他可能采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學派,這個學派我們把它叫做“定位學派”。
“定位學派”強調:也許我有很多缺點,但是我要一枝獨秀,我要有核心競爭力,我要找到我最強的地方,去進行外部的博弈和競爭。
我們可以想到當時王寶強可能貌不驚人,但是他最強的就是可能他有愛心,可能他有真誠,樸實無華,另外他已經是一線員工,非常有錢。所以在這種物質和真誠的競爭力下面,孔雀女最后接受了鳳凰男。
定位學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派,這個學派強調:不論孰優孰劣、不論機遇、威脅,進行競爭博弈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找到我的定位,我的最強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的差異化的優勢是什么,我的低成本的優勢是什么,我的客戶聚焦的能力是什么。在定位情況下,我把我的優勢發揮到極至,這就是核心競爭力的這么一種凸顯。
我想這兩個學派可以去描繪婚前的一個特征,婚姻的過程或者談戀愛的過程也是匹配和競爭的過程。
從婚后來看,一個家庭組建了,就如同一個公司組成了,這個公司的戰略是什么呢?
我想可能王寶強你需要反思。一個家庭,一個婚姻走向失敗,一定不是一個人的原因,一定是整個組織的原因。
其實,他們的婚后階段吻合了四個學派,分別是企業家學派、學習學派、文化學派和環境學派。
這四個方面不容忽視
第一、是否持有共同的價值觀;
第二、是否能夠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第三、是否締造了成功的文化;
第四、是否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企業家學派就是一個家庭或者一個組織有沒有一種共同的愿景和價值觀?有共同的愿景、價值觀和目標,來實現這個組織的發展。比如馬云的阿里有價值觀:要去做102年的企業。華為有價值觀:要去讓這個世界溝通更豐富等等。
一個企業,一個家庭也是一樣,一個家庭要有一個建設目標,用這個價值觀去引領這個組織。同樣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家好象一家之主一樣,他要具備領導力,他要獲得他的群眾和人民的認可和熱愛。
尤其在家庭中,一方對一方的崇拜、認可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一個家庭最終就會失衡。對一個組織也是一樣,一個領導者缺乏領導力之后,也許這個領導就只剩下威權和考核打屁股來去威脅員工了。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夫妻雙方,男女雙方都要不斷的學習,因為今天這個時代是學習的時代,對企業創始人來說,你的組織也是一樣,只有在學習中才能共同看到對方的優點,來不斷成長。
我們會看到很多夫妻,他們婚前其實就已經不匹配,然后婚后可能有一方在不斷的進步,另外一方又不學習,最后的結果就是一方會覺得另外一方越來越差,存在越來越多問題。這就是共同學習、共同建設家庭、共同建設組織,是一個婚姻走向未來的關鍵所在。
而對一個企業來說也是一樣,這個企業最重要的戰略就是它能夠草根的去通過自下而上的學習,提高,不斷的去對標和發現機會,發現改進點,推動學習來提升整個組織競爭力。所以我們說學習學派是戰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學派,這個學派通過學習的能力建設,來提升整個組織的競爭力。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如果有好的學習文化、包容文化,那么這些文化就會讓家庭成員耳濡目染,共同構成他們的行為準則和工作指南。
那么對組織也是一樣,在一個組織中如果有很好的客戶導向的文化、團隊文化、創新文化、包容文化,就會在這種文化中通過文化本身的建設,來去實現戰略。
所以這個學派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學派,尤其是日本的企業使用得非常成功,在日本有很多有文化,有價值觀的企業,比如說索尼、松下,它們都不僅締造了成功的戰略,而締造了成功的文化。文化在愿景和價值觀層面,和戰略描繪是完全一致的,所以這是一個文化學派。
這個學派強調外部的環境在不斷的變化,其實家庭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分子,也要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來與時俱進。
所以這個學派強調的是環境,環境學派強調的組織就是要不斷的通過適應環境的變化,或者根據環境的戰略,來去調整它的戰略。
我們可以看到環境中就出現了這么一個人——經紀人老宋。老宋和馬蓉走到了一塊,他們倆的戰略相對于王寶強而言是一個博弈“成功”的戰略。
這里用的成功是一個打引號的成功,指的是他們倆走到了一塊兒。
那么我們想想他們倆為什么能走到一塊兒呢?實際上他們倆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就是“認知學派”。
認知學派強調了一個特點:心理感受、心理認知,他們從不過問為什么,在心理認知中形成一個對未來的藍圖,兩個人在默契中,在交流中就慢慢走到了一塊兒。
這種戰略學派非常厲害,非常草根,它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規劃,它強調了戰略是一種涌現,這種涌現來自于一線,來自于群眾的發現,來自于日常生活中。
尤其是很多偉大的組織,比如說柯達,比如說諾基亞,它們都有非常偉大的一個創新,但是它們到今天都被這些草根戰略打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們沒有看到戰略是涌現的,它們更多把戰略當做一種規劃的。
這個涌現的戰略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恰恰王寶強是沒有認識到在家庭發生的這樣一種涌現的戰略,這種涌現的戰略正在吞噬他!
然后,老宋和馬蓉就在了一起,這時候他們倆開使用一種新的戰略來去遏制王寶強,這個戰略叫做“權力學派”。
權力學派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利用手頭的權力來去對戰略進行制訂,并要求強力實施。
顯然經紀人手頭是有非常大的對藝人管理的權限的,所以經紀人支配了王寶強的時間。而馬蓉呢?作為妻子,身為家庭之主,所以她有很大的經濟管理權、處置權。這兩種權力被擁有一種,王寶強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了一種傀儡。
權力學派是既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的,很多國家的政客,甚至包括希特勒都是用這種權力學派去推動一個國家的戰略實行。所以這個學派對家庭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此當權力學派出現之后,這個家庭最后走向瓦解是必然的了。
這就是關于婚前、婚后和現在,他們的權力學派正在毀滅這個家庭。當王寶強認識到這一切之后,這兩天他用的是一個什么戰略呢?我們說這個學派叫做“結構學派”。
這個學派的核心本質就是變革,它就是要做組織變革,它強調去重新打破組織的現有狀態,走向一個新的組織狀態,它認為變革的過程就是戰略。
所以這個學派的做法和王寶強很類似,就是要離婚,要重新打破組織結構,重新調整家庭結構,打破結構后重新去制訂自己的人生戰略。
這個戰略在企業而言也是一樣,包括像華為這樣的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實施從職能型組織相流程型組織的變革,它們實際上就是這個戰略學派,這個學派是一個變革學派,強調變革就是戰略管理。
到這里,我們一共分享了九個學派,其實還有一個學派沒有分享,就是關于計劃學派。
這個計劃學派就是強調戰略管理,要把剛才所說的這一切變成計劃,這個計劃是年度計劃,是3-5年計劃,是季度計劃,并且要對計劃來進行管理。
最后這個計劃學派非常值得送給王寶強,他應該也需要對人生做一個新的計劃吧。過去的人生雖然有瑕疵,但是總的說來他是很成功的人。
其實婚姻當中的失敗不應該是一種失敗,更應該是一個新的起點和開始。對于馬蓉,對于老宋都是一樣。今天這個社會,我們不應該用一種戾氣去評價一個婚姻,我們更應該祝福每個人,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展開他新的人生計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本文我們共計分享了戰略管理的十個學派,分別是設計學派、定位學派、企業家學派、學習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認知學派、權力學派、結構學派和計劃學派。
我們強調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所以此刻請大家忘記某一個學派,更多強調戰略管理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一個家庭和一個組織莫過于此,伴隨時間的長河,戰略對組織而言是個組織戰略,對個人而言也許就是一個人生戰略。我們是自己戰略的主人嗎?我們在去品頭論足別人的時候,更需要每個人自己想一想你自己的人生戰略有沒有成功,不是嗎?
↓直接點擊關鍵詞 查看精彩原創文章↓
一線呼喚炮火的流程型組織建設 ∣ 流程管理 ∣ 績效改進 ∣ 顧問式銷售 ∣ 學習路徑圖 ∣ 課程設計與開發 ∣ 考察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