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汽集團內訓紀要
10月21-22日,上汽集團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由制造工程&臨港工廠的同學們掀起一場關于《德魯克經營之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培訓。
主講老師郭云長期以來專注研究德魯克管理思想,用于分析指導企業運營及自身工作,是資深研究者,忠實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服務過國家電網,航空,寶鋼,美的,華為,清華等等涉及能源軍工、生產制造、通訊運輸、政府及科研機構,有著非常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
郭老師以學員為中心,以案例為牽引、講授與研討并存,理論與實踐并重,觀點鮮明、邏輯清晰、模擬演練、案例多、節奏快、信息量大、鼓勵學員現場質疑、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學員能夠在自覺主動、輕松愉悅的過程中達到學習目的。
與以往培訓不同的是,郭老師一直強調,讓服務組首先對整場培訓學員的資料發放等負責,首先為內部客戶服務,從發講義這些小事情開始,積極參與進來。
有幾種不同的聲音
A:只有10%是管理者。并具備以下這4種能力:協調、溝通、專業技術背景、決策能力。
B:100%都是管理者。企業內部基于崗位的管理者;企業外部善于協調資源的管理者。
C: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并協助團隊達成KPI。在規定的時間、成本、工具條件下可超越既定且標的為管理者。
D:有責任有擔當有正確的使命和價值觀,能自我管理,并具備先進的管理體系及高效整合各類資源的能力者。
德魯克說:
在一個現代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自己的職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幾個重要的關鍵詞:
①知識工作者
②有貢獻責任
③有實質的影響
④達成成果
幾年前去豐田參觀,感覺非常的震撼。生產線上有個紅色的按鈕,車間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摁他。一個生產線上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工人,以往工作只有一個單一機械的流水操作動作。可是,一旦他發現流水線上有任何出品環節有問題的時候,不需要向他的組長,班長,車間主任,更上層經理的匯報請示,他隨時都可以自己叫停這條生產線。任何一線員工都可以有這樣的決策權。
你認為他是管理者嗎?一個以精細化生產著稱的企業,居然有這樣貌似粗獷的管理制度,為什么?
管理只做兩件事:
①主動決策,有效決策。
②決策勢必影響全局
管理者“有效”的先天障礙:
1. 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屬于別人,而不屬于他自己;
2. 每天被迫忙于“日常工作”;
3. 管理者的工作貢獻,別人說了算,自己說了不算
4. 受到組織約束,習慣于在環境中尋找成功。但什么是重要的成果更需要去思考。
你每天都很忙?每件事情都很急?“緊急”是因為沒有處理好“重要”的事情而催生的產物。學會診斷時間,推進自我管理和全員經營。
我們選擇做更重要的事:
在一定范圍內,我們可以用一種資源替代另一種資源。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替代已經失去的時間。
你對重要的工作付出了有效時間?
1.時間花在不必要不重要的事上?
2.打亂生產流程和工作計劃?
3.工作就是會議,會議就是工作。不講求會議方式和實效?
4.不授權?
1.記錄時間
2.對沒有貢獻的事情說“不”
3.合并時間
用力可以達標,用心才能優秀。我應該對組織有什么貢獻?
李素麗是北京市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她的工作可以說是再平凡不過的了。但是她認為:工作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重要的是對職業的態度。在被人認為“臉上無光,工作無彩”的三尺票臺上,她卻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總是能根據乘客的不同需求,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服務。在售票臺的抽屜里,李素麗總是放著一個為抱小孩的乘客準備的小棉墊,有時車上人多,一時找不到座位,她就拿出小棉墊放在售票臺上,讓孩子坐在上面。她就是這樣,想盡一切辦法把真誠的笑臉、熱情的話語、周到的服務、細致的關懷帶給乘客,被人們譽為“乘客的貼心人”。
她說:“我為我的職業、我的崗位自豪,是它給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獻真情的機會,讓我每天都感到充實。”
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不要試著最大限度地去降低風險,你的職責是最大限度地擴大機會。你對公司資金,人力等資源分配的態度是怎么樣的?你有沒有每隔一年就回頭審視一下,我們是否把精力、資源都投注在了有成果的地方?
把最重要的資源投注在明日的成果上?
見解的沖突正是“決策工具”,運用這項“工具”,管理者才能保證自己看清問題的每一面。
德魯克一書里有:只要沒有聽到反面意見,我堅決不做任何決策。如華為的紅藍軍制度,華為堅持了很多年了,用制度保持所有人能聽到反面意見。
獲取反面意見有多重要?——反面意見是企業內部最大的創新基因,在這里推薦大家《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這本書
為什么總覺得執行層面不給力?
從哪個角度來切入才能讓所有人能夠自動自發自覺自愿玩命地干?
做到給他一個億指標,他定兩個億目標,然后做出來3個億的業績?
卓越管理必須在懂人性的基礎上,從何了解人性,了解具體的某一個人呢?
你的性格是什么,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貓頭鷹型及變色龍型?
這個場景看起來好象很熟悉,職場中,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熱衷于色彩心理,熱衷于星座分析,或者是剛提到的那些貌似被研究得很透了的動物們,也經常被人用這種類型的方式來進行劃分,所謂針對不同人的不同溝通和分類管理。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你真的了解他嗎?
這些工具和對象,你是如何知道他的?仔細回憶一下,我們是不是經常會用一些無法真正了解的東西,饒個彎子來試圖了解、剖析甚至證明自己?事物的正確和有效性要依托在確認的事情上,我們常常只看到了他表面所呈現出來的行為和模式,試問那些冰山之下呢?
認同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下屬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能力不匹配怎么辦?
1.認同其長處及優勢
2.了解其能力的提升空間
3.確認他所需要的支撐條件
管理管理,重點不在如何管,而在于如何理?任何管理都是冷冰冰的,只有賦予他人性,管理才能有溫度。管理者的能力不在于你帶了一堆優秀的人,而是大多數看起來平凡的人,如何用你自己的影響力,驅動全員的自我管理,令他們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
非常感謝上汽學員們的積極參與,尤其楊莉老師,把現場30多個學員包括一些沒有得參與本次課程的同事們,也拉入了微群一起學習、分享和總結。課程的結束只是你們實踐的開始,祝福你們,因為你們的積極自我管理,使你們已經在成為卓越管理者的道路上一路奔跑。兩個月以后,郭老師回來驗收你們的實踐成果了。
這世界上大概只不到1%的人可以做安排自己的事,其他99%的人都是被別人安排做自己不一定感興趣的事,既然主動或被動做了選擇,那就得管理好自己。
——衛同學
用人時,要想他能做啥,他還能做啥,為了讓他做啥我能幫他做啥。我平時能夠發現別人的長處,但會犯輕易斷言別人短處的錯,這個是我必須克服的。
——鍇同學
工作安排中與其考慮取長補短,不如考慮揚長避短。
——羅同學
為了詳細了解自己的時間實際用在了什么地方,從下周一開始在小本子上記錄每天各時段在做的事情,然后通過建立時間記錄表進行整理,并分析診斷,同時以重要性為原則,確定優先順序,并盡可能嚴格執行,形成習慣。
——胡同學
課程結束代表著實踐的開始,學以致用是關鍵。課程里很多顛覆性的內容就是差異意見,讓我明白要善于說不真正的用意,節下來開始用新的方式去了解員工,了解崗位,了解家人。
——李同學
決策需要套路,類似重要事情都應該有制度保證落實和實施,符合兩零特征,管理的本質是實踐。
——方同學
不要指望組織內部有什么不平凡的人,海底撈就是一群平凡的人給做出來的一個不平凡的典型,善用人之所長,而能捕捉真正的需求并予以實現,才是符合人性的管理,才能使管理有效,煥發生機。自我管理是核心點。
——胡同學
1.做好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在工作中首先做好重要的事,避免緊急的事情頻繁發生,在團隊中推廣和應用這些工具。
2.不要試圖花很大的精力去改變別人的弱點,學會用人所長以優化工作,提高效率。
3.學會和使用有效決策的8個要點,鼓勵和制造異議,來改善工作中容易出現的盲目決策的現象。
——王同學
不要在競爭的角度考慮問題,先出善手。
——李同學
11月18-19日《策略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