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優(yōu)家教育
9/20 ?
A merry heart goes all the way
“松弛感”
幸福の家庭
我與男友
Different Lives
Same World
網上有位女生發(fā)帖,她不明白自己和男友家境都差不多,也都有著光纖的生活和體面的工作。
可是她覺得每天過得都很痛苦,男友卻非常快樂。
比如同樣是學鋼琴,她一直在痛苦考級,長大后基本沒再碰過;男友從不考級,就練習喜歡的曲子。
同樣是上班,她的工作壓力很大,干得很痛苦;男友卻一直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同樣是養(yǎng)貓,她訓練貓咪學技能,貓做不到她就會生氣;男友卻一直對貓咪很耐心,放任自然。
明明兩人在相似的家庭背景下長大,心態(tài)卻怎么差了這么多?
直到她看到男友和父母相處才找到了答案。
家庭需要容錯率
父母允許自己犯錯,同時允許孩子犯錯,這樣的家庭,才會更容易幸福。
男友和她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次旅行。
那次他們一家人開車100多公里去泡溫泉,溫泉里還配有水上樂園,于是媽媽叮囑他一定要帶好泳衣泳鏡。
可是到達目的地后,他才發(fā)現自己忘帶了,想起臨行前媽媽還特意把東西打包好放在門口,自己居然還是忘了。
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他開始央求媽媽給自己買一套,溫泉這里就有賣的,可光是一副泳鏡在外面只賣二三十元,在這里居然要68元。
沒想到媽媽還是毫不猶豫的買給了他,爸爸對此頗有微詞,而媽媽給出的解釋讓他至今記憶猶新。
媽媽表示,她帶著孩子驅車一百多公里,花費近千元,難道要為了一副幾十塊錢的泳鏡,毀了一家人出來玩的好心情?
那這場精心策劃的親子旅行將瞬間變得毫無意義,這才是真正的以小失大,得不償失。
果然,那天他們玩得都很開心。
不允許自己有錯,自己就會感到焦慮;不允許家庭有錯,家庭就不會和睦;不允許孩子有錯,對孩子來說就是災難。
父母能否接納孩子的錯誤和脆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自由探索的邊界,也深深影響了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評價。
父母如實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哪怕這種感受是令人不愉快的。
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的內在感受得到共情,就不容易產生恐懼感,能夠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和失誤,自然具有松弛感。
RELAX
be happy
家庭需要松弛感
本質上就是遇到事情時積極的思維方式、較強的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平和的溝通方式。
男友心態(tài)這么好,和他那個非常松弛的家庭氛圍息息相關。
男友和他父母互相關心、有愛,卻保持著適度的邊界,很懂得尊重彼此。
這讓男友可以注重享受事情本身,很少受外界評判的影響,按照自己喜歡的步伐在生活。
女孩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這么快樂,被這么輕盈地愛著。
而她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就沒有這么“松弛”,所以她活得很“擰巴”。
父母與她相處的模式,讓她自覺地想做個孝順的女孩,掙錢寄回家,做父母的乖乖女。
但是,她依然會被指責“一點都不關心家人的死活”。
這種指責,讓她感到特別委屈,也成功激起了她“不孝”的羞恥感。
和父母的這種“擰巴”關系,讓她不能像男朋友一樣輕松前行。
松弛感,是被罵完又懶又讒之后的嘿嘿一笑;是挨完揍之后反倒能踏實實一覺到天明;是知道行走在外,無論前面迎接自己的是什么,爸爸媽媽都是后盾和底氣。
有松弛感的孩子,內心深處有個有恃無恐的確據:爸爸媽媽永遠按自己本來的樣子愛著自己。
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容易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內心充滿積極的能量。
孩子也就更容易輕松面對人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更有力量度過那些相對艱難的時刻,自由地探索世界。
RELAX
be cool
松弛感,可以后天習得
遺傳和心理創(chuàng)傷都不能支配你,無論經歷過什么,現在的你都能選擇未來。
1、認知層面
嘗試跳出身份,以第三者視角去理解自己和父母的關系,自己和自己的關系。
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全責,不再沉浸在“受害者”角色當中。
雖然父母的養(yǎng)育,與后天的不松弛息息相關,但別人改變與否,并不能決定自己的幸福。
不如把改造父母的精力省下來,去創(chuàng)造新的“客體關系”。
好的關系就像是一個容器,可以容納你的負面情緒,幫你的心理空間擴容,讓你獲得成長。
2、行為層面
從身體到心靈關愛自己。
調整作息,做減法,讓身體得到休息,選擇讓自己放松的方式,比如瑜伽、冥想等,喚起身體的敏感性,讓能量流暢起來。
或者多接觸高能量的人和事物。
比如更多地與積極樂觀的人保持聯系,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與這樣的人相處久了,你也會變得更加積極和松弛。
探索更多
視頻號
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