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一家三口的對話視頻走紅了。視頻中,女兒帶著稚嫩的語氣問父母:“我嫁人的時候你們會不會哭呀?”
媽媽問爸爸“你會哭嗎?”
“不會哭” 爸爸淡淡地回答。
“真的嗎?”
“啊~你為什么不哭啊”小女孩有點焦急,又有點傷心和不甘。
而后,爸爸眼泛淚花,怒懟:“你為什么要嫁人啊!”
爸爸帶著滿滿的委屈、不悅……
這段視頻是女孩的媽媽拍下的。因為爸爸經常出差難得回來,她就想記錄一些父女之間的對話,沒想到拍下了這一幕。
視頻來源:新京報騰訊視頻
01
妻子是丈夫今生的情人,女兒是父親前生的情人。
父親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既獨特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人或動物都存在“異性相吸”,當人們看到異性或同性后,分泌的激素,以及大腦神經接受到的刺激,都是不一樣的。
父母的愛都是純粹無私的,但父親對女兒愛的程度無疑是更重的。
作家劉醒龍說:“女兒,是父親前生種下的玫瑰。”
相比于男孩,女孩更加嬌嫩、弱小,而人的天性就是本能地去保護弱小。
百分之九十九的父親更加擔心女兒,首先他是一個男人,他清楚地知道女孩在外面是更容易受委屈、受欺負的,他會更加包容和寵愛自己的女兒。
所以,視頻中爸爸說“干嘛要嫁人,嫁人多苦!”他覺得女兒不用出嫁,不用去受苦。
圖片來源:板報網韓國手繪插畫
女兒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
從慢慢會爬到漸漸行走,
然后背著書包上學,再到長大成人……
每一次成長,父母都付出了畢生經歷和心血。
想想,自己的女兒以后要離開自己,要和另一個男人生活,心里五味雜陳……
全天下的父親都會覺得自己的女兒就是天下至寶,天底下所有的男生都配不上她。
余光中的散文《我的四個假想敵》,寫出了一種獨特、微妙的父愛心理。
它把4個女兒的男友稱為"四個假想敵",形象地概括了父親與女兒男友之間的必定的、永恒的矛盾。從文中可看出他對女兒的難舍難離之情。
美國詩人納許(Ogden Nash)也曾寫過一首詩——《由女嬰之父來唱的歌》。
詩中,說他生了女兒吉兒之后,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么地方正有個男嬰也在長大,現在雖然還渾渾噩噩,口吐白沫,卻注定將來會搶走他的吉兒。于是做父親的每次在公園里看見嬰兒車中的男嬰,都不由神色一變,暗暗想:“會不會是這家伙?”
想著想著,他“殺機陡萌”,夜夜夢見把那個男嬰扼殺于搖籃,解開他尿布上的別針,朝他的爽身粉里撒胡椒粉,把鹽兌進他的奶瓶,在他的菠菜里拌進沙子,再給他的咬牙環上抹點辣子,他或許會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不已,只好去娶別人家的女兒。
足見,納許對未來的女婿有濃濃的敵意,害怕女婿奪走自己的女兒。
02
作為父親,最大的夢想,還是看到女兒披上嫁衣。
所以,看到女兒風風光光的出嫁,父親是欣喜的。
從在產房里看到女兒的第一眼開始,父親便把女兒當成了掌中花,用寬大的肩膀守護著心愛的女兒一天天長大,生怕女兒受了委屈,被別人欺負。
現在,女兒長大了,成人了,有了她自己心愛的男人。此時,作為父親,只希望另外一個男人,比自己更加疼愛女兒。
所以,此時父親是欣慰的,內心充滿了祝福。
曾經有一段女兒出嫁時,父親對女婿說的話火遍網絡。
我希望你們幸福生活一輩子,這是我對你們的期望。但是我還要說,如果在將來的哪一天,你不愛我的女兒了,請你不要做任何對不起她的事情,請你不要打她罵她,你告訴我,我把她帶回家……
女兒嫁人后,過得好不好,都不是自己說的算了。
萬一在婆家,女兒受欺負了怎么辦?
萬一老公不愛她了,對她不好怎么辦?
萬一她受了氣,而自己又不能護著她怎么辦?
……
此時,父親是擔憂的。
女兒出嫁時,是父親最落寞的季節。
他知道,從小在自己身邊的女兒將要離開自己了,小棉襖就要被人穿走了……
養個女兒,就像種一盆稀世名花,小心翼翼,百般呵護,晴天怕曬,雨天怕淋,夏畏酷暑冬畏嚴寒,操碎了心,盼酸了眼,好不容易一朝花開,驚艷四座,卻被一個自稱小婿的整盆端走了,你說難過不難過?
想想,以后女兒的身份將不再只是女兒,她還是別人的妻子,將來是別人的母親、婆婆……她的愛會分配給很多人,而不再是小時候那個追在屁股后面喊爸爸的小女孩了……
此時,父親是悲傷的。
03
大多數女孩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快樂。戀愛結婚之前,女孩的生活幸福度主要取決于父母;結婚之后,她的生活幸福度主要是由她所選擇的婚姻決定的,而她對婚戀的選擇,往往受到父親的影響。
父親是孩子的榜樣,大部分女孩要比男孩更加細心,會對父親產生崇拜和依賴。
女孩對男性的認識是從父親開始的。
大多數情況下,父親是女孩的第一個“男朋友”。
早期的父女關系往往是女孩以后處理異性關系的樣板。心理學家羅斯·派克認為: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并不在童年時期就宣告結束,甚至到了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女兒與男性的關系也較多地受到她與父親早期關系的影響。
父親為女兒提供了一種男性的榜樣和行為模式,女孩往往從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中尋找未來生活的參照,女孩在以后尋找戀愛對象時,往往有無意識地尋找與父親相似的異性。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在夫妻真人秀《幸福三重奏》綜藝節目里,大S說自己小時候都是爸爸給剝蝦,媽媽說,吃蝦一定要男人幫你剝。
所以,長大以后,她習慣了男人幫忙剝蝦,如果沒人剝就不吃。
大S在嫁給汪小菲之后,如果汪小菲不幫她剝,她就不說自己要吃蝦,如果他剝了,她就吃。
04
我們永遠記得,小時候的那個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
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僅我們耳熟能詳,現在,還繼續給我們自己的孩子聽。
世上只有媽媽們好,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里找?
母愛的偉大是毋容置疑的,那么父愛呢?
在孩子的眼里,父愛跟母愛一樣重要。
再好的媽媽也難以替代爸爸。
小童星孫佳星,曾經唱過一首《找爸爸》,讓無數人落淚。
落雨不怕,
落雪也不怕,
就算寒冷大風雪落下,
能夠見到他。
可以日日見到他面,
如何大風雪也不怕。
我要我要找我爸爸,
去到哪里也要找我爸爸。
我的好爸爸沒找到,
若你見到他就勸他回家。
……
圖片來源:板報網
爸爸!爸爸!爸爸!
任何一位父親聽到這樣的呼喊,都會心碎。
7歲就出個人演唱專輯的孫佳星,提到爸爸就好比一把刀捅進了心窩。
在她2歲多時,父親就離開了(父母離異),缺少父愛,對她來說是個缺失,是無法彌補的痛。
父愛的缺失,讓她過早長大。
4歲半的時候,媽媽送她去報考中央音樂學院附屬小學,主考老師在她表演完后,無意間問她“你爸爸是干什么的?”
小佳星怔了,很快低下了頭。
過了一會兒,忽然,她抬起了頭,回答說:
“我爸爸到別人家去看別人的孩子去了。”
主考老師望著孫佳星含淚的眼睛,鄭重地點了點頭,告訴她已經被錄取了。
在沒有爸爸孤獨的歲月里,她逼迫自己像大人一樣的生活,獨立處理各種難題,甚至還設法提媽媽分憂,給媽媽鼓勁。
在街上挨打了,她忍住淚,彈去身上的土,若無其事地回家,她不想讓媽媽再為她擔心。
看起來,缺少父愛的孩子很“懂事”,其實,是他們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在碰到困難的時候,父親通常會更冷靜,不會大驚小怪,父親的這種行為方式會帶給孩子一種安全感,讓她覺得只要父親在,那就什么困難都可以克服。
沒有父親在身邊,她在成長的道路上就會缺乏安全感。這種不安,讓自己強大起來,過早擔負起責任。
沒有父愛,孩子的內心會更敏感。每當別人談論起時,自己都會很難過。這種敏感,還會慢慢地變得不信任別人,對于別人總是有一種防備心理,總是懷疑別人。
沒有感受過父愛的女孩子,也是非常自卑的。因為當別的女孩子談論起父親的時候都會是非常驕傲的,而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就覺得是自己比別人差。
而且越是這樣想,越感覺自己很差勁,為什么別人有父愛自己沒有呢,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嗎?慢慢地就會更加的自卑。
沒有父愛的女孩,在將來面對異性和愛情的時候,會變得猶豫,不確定,很難跟對方建立信任。怕自己付出之后達不到預期會失望,很難達到幸福。
05
在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爸爸的參與,或者跟爸爸的親密度不夠,一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她會一直執著于找回失去的父愛,這會導致與異性之間的相處,出現比較混亂的情況。她們經常分不清自己親密的另一半,到底是伴侶,還是自己想象中的爸爸。
她們需要建立一個過去和現在的清晰邊界。
她們要確定,找的不是爸爸,而是自己。
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的足夠的愛,終其一生,都會不斷不停尋覓,這樣的女孩容易感受到孤獨、沒有安全感、不自信、不接納自己,甚至將這種缺失遺傳給她們的下一代。
“心理營養”首創者、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林文采老師,特開設了課程《童年缺失的心理營養,如何在成年后補足》,深入解決這個問題,15節視頻課程,幫你成為一個擁有幸福能力的人。
掃面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