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曾心懷美好憧憬:希望有一個漂亮乖巧的女兒,或是帥氣優異的兒子。
卻往往忽略了,比起美好的幻想,孩子成長時出現的問題更棘手。
網上就有位媽媽直言:“突然很討厭自己的親生兒子,不想再愛他了,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
其實除了這位媽媽,還有很多女性都曾面臨類似的困境,只不過這位寶媽更勇敢地說出心聲。
其實,家長的這種不喜歡并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了,而是在一些困境之下,覺得養育孩子這件事越來越不拿手,越來越難了。
為什么我們會突然討厭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項復雜又精細的大工程,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孩子的整個人生發展,都是需要上心的事情。
精力和財力的雙重付出,還有心理上的壓力和焦躁,在當前社會現狀下,學區房,好學校,興趣班等等都是很昂貴的教育資源,也都是必備的,拼的也不僅僅是財力,還有父母自身的層次和認知。
所有的這些加起來,光想想就覺得亞歷山大了。
圖片來源《stepmom》
但如果把這些用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不說有什么大的成就,至少會讓自己生活得更愉悅,也會拓展人生的深度和廣度吧。
所以,有了這種不平衡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到抑郁,焦慮和失眠的惡循環中。
當這樣的狀態又剛好碰上孩子一些無法理解的不可理喻的行為時,便會一點就爆,情緒暴躁,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
如何引導我們的厭惡情緒?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開一下,找回屬于自己的時間。
比如偶爾讓家人幫忙帶,自己出去吃個下午茶啊,或者和老公(老婆)輪班,好好休息幾個小時不要太過擔心寶寶,或者自己專心看個電視劇之類的。反正就是距離產生美。
我特別愛吃麻辣火鍋,但是要讓我24小時一直吃,我也會崩潰。
很愛我媽,但和她吵架被她管的時候也覺得很煩。
我媽很愛我,但每次回家住超過一周她也要開始各種看不慣我了。
圖片來源Hippopx
帶孩子也是同樣道理,千萬別覺得什么為母則剛。當了媽媽就要無條件接受一切,承擔一切。媽媽也是人,會煩很正常。
所以你真的不用覺得自己不對。你在經歷特別正常的一件事,不用給自己壓力,一切都會過去。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問題想的太絕望,時間可以撫平一切,這個世界,沒有天生就十全十美的寶媽奶爸,誰不是在育兒的路上探索前行,縱然跌跌撞撞,也要樂觀面對。
你的厭惡更多的是因為愛?
佛家有云: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有時候,愛也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并非天生就有,是需要經過訓練的。
而孩子,就是讓你修滿學分的最佳練習冊。
練習過程中,難免會有做不出來著急崩潰焦慮甚至抑郁的時刻,但這并不代表你不愛孩子了,只不過是你對自己的關懷太少了,就像一個空杯子,自己都沒有裝滿水,還如何分水給別人呢?
只有自身的需求首先得到了滿足和緩解之后,才有可能更好的去照顧孩子,照顧他人。
那些長期壓抑自己,不允許自己有欲望滿足的父母很容易走到一個‘我為孩子付出一切,ta也應該要回報我’的心里邊緣上;
一旦孩子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報自己,他們的內心就很容易出現不平衡。
這種不平衡才是對親子關系的一種破壞和傷害。
英國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一份健康的親子關系,既能容納愛,也能忍耐恨。”
所以,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承認自己的欲望和需求,然后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和心態,才能在愛的練習中順利畢業。
今日互動留言:
大家產生過不愛孩子的想法嗎?面對這種想法大家是怎么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育兒經哦~
因此,我們請到“心理營養”概念首創者、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亞洲頂級薩提亞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為父母家長們帶來您的第一堂育兒心理課,做輕松不焦慮的父母,養出健康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