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跟我聊了一個事情:
她即將走入婚姻的殿堂,因為男朋友已經多次和她提出結婚的事情,但是自己一直沒有勇氣進入婚姻。
我問她:“你是不愛你男朋友嗎?”
她說:“當然不是,兩個人在一起那么久的時間了,沒有感情的話早就分手了。”
我又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女孩說:“因為沒有安全感。”
她跟男朋友兩個人十分恩愛,感情十分融洽,但是當她男朋友提出結婚的那一刻,她就特別心慌,而她則把這一切,歸咎于自己的父母。
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的婚姻就已經名存實亡,兩個人經常打罵。
有的時候父親會很長時間不回家,在外面和其他人一起同居,而隔了一段時間換成母親經常在外。
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她,對于婚姻早就失去了信心,甚至當提及婚姻兩個字的時候,內心都在顫抖。
所以,每當男朋友跟她提結婚,自己總是猶豫不決。
原生家庭就好像是一個孵化場,如果充斥的是一種溫馨,那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就是陽光積極。
如果原生家庭是嘈雜而又悲哀的“車禍現場”,那么這個孩子以后就是形全而神散的悲劇,內心的荒涼與落寞會伴隨他的一生。
壹
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長大后婚姻都不會幸福嗎?前不久官宣妻子懷孕的張若昀其實也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
因為父母很小時便經常吵架、離了婚,還因撫養權而大鬧過31歲的張若昀,見母親的次數卻不超過15次。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所以張若昀從小到大,性子較孤僻。
還曾經長成叛逆的中二少年模樣,打過唇釘,耳洞至少也有四個。
燙了爆炸頭,染綠發,繞著操場跑,被體育老師追,班主任壓著他去理發店剪了頭。
現在講起來就還蠻搞笑,但叛逆的行為下,其實是一個缺愛的小男孩尋求關注的表現。
原生家庭給張若昀帶去的傷害,但在遇到唐藝昕后,愛慢慢融化了他冰冷的外殼。
唐藝昕用明朗而溫暖的性格,讓他第一次想要克服對“愛”的恐懼。讓他釋懷了原生家庭給他帶去的傷害。
他想要好好地經營這份感情,她從此成為他的備忘錄女孩,未來孩子的媽媽。
圖片來源微博@張若昀
貳
哪個成年人不是帶著童年的傷
之前楊爍參加《爸爸去哪了6》對兒子的管教方式遭到眾網友的質疑,引起熱議。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楊爍童年也有著痛苦的童年。
在一次節目訪談中,他回憶:“我從小是被打到大的,我估計他打我的那種方式,擱現在我都能告他,都能把他給關起來。”
圖片來源愛奇藝
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性格,自卑又自閉。因為和父親的關系不好,他14歲就離開家開始北漂當學徒。飽嘗世態炎涼,學會在屋檐下低頭。
因和父母賭咒發誓:“死也要死在北京”,無論遭遇什么,都不向家里人訴說,只能默默忍受。很難想象14歲的孩子當時內心承受著多么大的痛苦。
原生家庭,可能是內心最柔軟,最不能碰觸,又無可奈何的地方。
原生家庭,除了對于很多人形成了一生的內心陰影之外,其實更多的是被人當做自己無法堅強的借口。
有太多的人,把自己的婚姻不幸歸咎于自己的父母婚姻悲劇之中;
有人把自己的不夠自信,歸咎于父母對自己的培養問題上;
有人甚至把自己因為粗心大意而被上司開除,歸咎于自己的父母不會培養自己。
記住一句話,別拿糟糕的原生家庭做自己無能的借口,這個世界唯一可以讓你為自己人生買單的是角色,是你自己。
你可以不斷的抱怨,你可以無論你到30歲50歲的時候,繼續抱怨你的原生家庭。
但是抱怨和推卸責任,永遠不會改變你的任何狀態。
你的薪水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變得更高,你的婚姻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變得更好,只會越來越差,這一切只會因為你的抱怨,而變得越來越糟糕。
對于很多人來說,總認為別人那么陽光自信,一定是因為一個良好的人生環境。或許環境會有一些影響,但是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堅強。
無論自己的人生遇見什么樣的結局,只有放下那一段你自認為糟糕的過去,才能塑造一個更好的將來。
如果你自己都不試著走出來,那么這個世界上誰又能幫你呢?
叁
很多人想要活出自己的幸福,而有時總會陷入一個怪圈。
不妨看看下面兩個小建議:
1、看見父母也有不幸的童年
曾經我也經歷過那種不被愛,被忽視。而且在重男輕女的時代里長大。
而當我聽了父母那一代人小時候的經歷的時候,才恍然意識到,他們在兒時根本也不曾被深深愛過。
沒有被深愛過的孩子,即使他們長大了,又怎么會去愛別人呢。
那個時代就是嚴重的重男輕女,父母生活在那個年代有他們的壓力和無奈。
那一刻,我釋懷了。
認識到原生家庭的錯,不是為了指責父母,而是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開始。
在這個起點之下,重新出發,回顧自己的過去,梳理過往的事件,找尋其中對與錯的經驗。要堅信,就算有童年創傷,我們也不一定不會獲得幸福和成就。
2、與自己的父母和解
著名女演員孫儷曾講過,父母在她12歲那年就離婚了。
她的母親在一家商場做銷售員,帶著她艱難度日。為了支持她學舞蹈,母親每天從商場下班后還要去做一份保潔的工作,生活異常辛苦。
那時的孫儷,對父親和繼母充滿了怨恨,甚至不停地想象如何用自己的成功來報復父親。
可是等到她真的成名,賺到很多錢,過上了不用擔心生計的日子,想到父親卻并沒有當初的快感。
對于父親,孫儷痛恨他當年的無情拋棄,可是看著生活窘迫頭發花白的他,卻又心如刀割,難以自拔。
"曾經有一次,我悄悄地去看爸爸的雜貨鋪,站在馬路對面,看著頭發花白的爸爸和繼母在店里忙碌著,我無法忍住淚水,當街就哭了起來。"
百般思量后,孫儷選擇了跟父親和解。
她為父親和繼母買了新房子,悉心照顧他們再生的女兒。
面對當年虧欠的女兒,父親也極盡可能地彌補。在媒體不懷善意的追問面前,他百般維護女兒。
為了給孫儷療養頸椎,他找了好多中醫,買了中藥,又怕孫儷偷懶不熬藥,怕她嫌味道苦不肯喝,就向別人學了一種方法,把藥全部熬好,然后冷卻后裝在真空的袋子里,放進冰箱,可以保存一個月。
每次孫儷從上海回北京,總要提著一只大冰桶,冰桶上面貼著爸爸寫的4個大字:按時服藥。
當她看著父親住進溫暖的新房子,喝著父親親手為自己熬的中藥,吃著母親削的水果,內心感受到莫大的幸福,慶幸自己的寬容讓童年時曾經破碎的那個世界,在成年之后,重歸完整。
圖片來源微博@turbosun
心理學研究說,有人堅持不肯原諒和接納父母,本質上只是為了可以讓自己繼續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們看來,自己的不幸都是父母的責任。
怨恨,只會讓自己再度受到傷害。
學會與父母和解,其實實質是與自己和解,不再跟自己的過去較勁。
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能改變的。
愿每一個生命從此刻開始覺醒,愛自己,開始改變,活成自己想要的幸福。
今日互動留言
您會釋懷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嗎?您是怎樣釋懷的?歡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育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