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妮寄人籬下20年,劉詩詩苦戀鳳凰男:家庭藏著孩子的另一半
這類姑娘不需要男人過多的物質投入,男人只需要懂她,呵護她,就能輕而易舉地“竊取”她們的愛情。更狠一點的渣男會有意無意地賣慘裝可憐,引導女生付出感情和金錢。前陣子熱播劇《流金歲月》終于迎來大結局,劉詩詩扮演的蔣南孫終究與“鳳凰男”章安仁分手,倪妮扮演的朱鎖鎖也在一次次情傷中遠走他鄉。縱觀兩人迥異的情史,她們賴以生存的原生家庭,潛移默化影響著她們的擇偶觀。倪妮飾演的朱鎖鎖一抹紅裙,回眸一笑百媚生,傾倒無數男子。有朱鎖鎖在的場合,她永遠是人群中最吸睛的存在。可她的情感之路極其坎坷,尤其最后一段感情里她愛上了葉謹言,而葉謹言的年齡足以做她的父親。巨大的年齡差,懸殊的經濟地位,不平等的背后,蘊含著朱鎖鎖對父愛的渴望。鎖鎖借住在舅舅家,一住十年。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次舅舅一家去吃喜酒,家里只剩鎖鎖。他們走之前,鎖上了家里每個房間的門,這讓鎖鎖深深地覺得自己是個外人。物質的匱乏,讓鎖鎖一心只想賺錢,借此彌補內心缺憾;親情的缺失,讓鎖鎖極度渴望被愛,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她的初戀是表哥駱佳明,表哥傾慕她已久,但選擇表哥意味著要與舅媽同住,而且表哥本事不大,給不了她渴望的生活。鎖鎖直接拒絕了,她對表哥說:“那不是我想要的愛情。”而她渴望的是有個人能引領著她前進。因此她輕易的被借用公司高管的頭銜的司機馬師傅欺騙,幾次高級餐廳、幾個名牌禮物就讓她失去了理智,認為自己轉運的時候到了。只是“她還年輕,不知道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極度缺愛的她自然很容易被成熟的男人吸引。后來,鎖鎖認識了富二代謝宏祖,謝宏祖為了娶她,不惜與家族決裂。但對鎖鎖而言,葉謹言才是她心底的白月光。當葉謹言看到鎖鎖穿露肩裝上班時,提醒她:“以后來公司上班,最好穿得嚴實點。”當謝母要求葉謹言將鎖鎖調離時,他直接取消了合作。這種威嚴與關照,正是鎖鎖渴求的真愛與篤定。礙于世俗種種,兩人并沒有越界之舉,但鎖鎖嘴角的笑意,足以表明心跡。有一種愛,只能燃燒,不能相守。原生家庭中父愛的缺憾,影響著鎖鎖的一生。她愛上葉謹言這樣的男人簡直是必然的結果,因為她苦心尋覓的,不過是父親的影子。我們的親密關系、婚姻和情感模式,通常源于童年時期與父母的互動模式,父母對孩子的擇偶觀念,起著決定作用。當父親在女兒的成長中缺席,她就會在長大后,在另一半身上捕捉這份感情。同時,她會在感情中沒有安全感,更相信金錢和物質帶來的滿足感。現實父母或多或少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心中都藏著一個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們選擇戀人的基石。有人說:“你想要女兒嫁給什么人,就先要成為這樣的人。”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曾提到最好的陪伴應該是這樣的:再來看看另一邊,劉詩詩扮演的蔣南孫是富家女,她的奶奶是標準的上海名媛,出身優渥,喜歡過優雅、精致的生活,更掌管著家中的財政大權。她的生活起居全靠傭人,自理能力為零,吃魚要用特定的盤子,家里要按照她的規矩生活,南孫吐槽她是個“窮講究”。對兒子護著,寵著,不舍得說一句重話,全心全意為他托底。因為南孫是女孩,所以她不喜歡南孫母親,總覺得她低人一等。她為孫女取名“南孫”,這個名字就像“招娣”,重男輕女之心昭然若揭。孫女和兒子吵架,她慢悠悠飄過,輕描淡寫地來一句:“養個女兒也是白養。”而蔣南孫就像一朵白玫瑰,任性,倔強,靈動。她有著良好的家教、修養,與生俱來的優越感,也有著原生家庭的痛:奶奶重男輕女,媽媽是寄生蟲,父親只靠投機取巧賺大錢,培養她的目的,是為了讓她敲開上流社會的門。她的內核是個不愿意走進成人世界的孩子,日常喜歡懟她爸爸,有句臺詞很靈性:“上流社會挺好的,你帶我父親融入吧。”為了反抗父親,她毅然決然用熱茶澆毀了自己造價不菲的小提琴、扔掉了名牌、剪去了悉心保養的秀發。她相信“友情飲水飽”,沒吃過苦,不知道錢的好處,沒錢的壞處。所以父親對她說:“我看你以后沒錢日子怎么過。”她的男朋友章安仁是“鳳凰男”,日常對她好的不得了。好到南孫自己都說:“他對我是真的好,這個世界上不會再有人愛我如章安仁。”天真如她并不知道,對于一心想往上爬,想在上海站穩腳跟的章安仁來說,他的愛是建立在她的富家女身份上的。所以她脾氣任性也無妨,嬌氣一點也沒關系,畢竟公主的價值在于家產和人脈,不在于廚房和家務。當南孫家道中落成為普通女孩,需要承擔債務,贍養老人,需要他扶助、支援的時候,他就疏遠了她。很多女孩不明白這個道理:男人是否真的愛你,不在于平時對你多殷勤、多體貼,也不是看他說的承諾有多美麗。而是看他在你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最需要幫助時,是留在你身邊支持守護你,還是跟你劃清界限離你而去,所謂患難見真情。貧家“鳳凰男”,對富家“白富美”有著致命吸引力,再加上家人的偏心,更是推波助瀾,讓南孫逃離原生家庭。幸運的是,她最后及時抽身,離開了章安仁。而在她的努力下素來重男輕女的奶奶,最終改變觀念,勸老姐妹道:“兒子兒女是一樣的,只要孝順你就行。”蔣南孫與朱鎖鎖是中學同學,都是上海人,都是獨生女。在劇中她們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但不同的生存環境,造就了她們不同性格,一個溫婉可人,一個雷厲風行,一個耽溺愛情,一個追求物質。可縱觀她們的過往,我們沒法說她們誰對誰錯,正如朱鎖鎖自己所言:“狼兇悍,狐貍狡猾,都是生活所迫。”不同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從小缺愛的孩子,會在婚姻中索愛;從小缺錢的孩子,會在婚姻中求錢。今天我們家庭中所缺失的環節,將成為孩子未來追尋一生的事物。但是,正如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曾說:“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她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被愛圍繞。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她們被足夠的愛滋養,生活會更從容淡定。”有愛的家庭能治愈很多缺失帶來的傷痛,一個人和家庭的關系,就是他和世界關系的投射。一個心智健全的孩子,哪怕未來情路坎坷,也能逢兇化吉,萬事順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