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還記得這些“文學往事”(三)
寫在前面的話:
有誰還記得這些“文學往事”?有誰還記得那些“初心”?但精神永存!
于是,他精細選材,謹慎布局,遣詞用句更是斟酌選量,一絲不茍。“文因志而發”,三年來,星期天,節假日,午休,晚間,反正除了工作以外的所有閑暇時間,都被他用在了創作上。他要用行動為省城爭光,他也更明白,要用具有深刻思想意義和文情并茂的佳作叩開文學宮殿的大門。
他如饑似渴地研讀了許多國內外著名作家的名篇佳作,借鑒學習塑造人物的表現手法;他還有意識地遍訪交結各色人物,通過他們的言行增長和豐富見識。
在這篇“眾議院”里,主人翁老蓋頭是個駝背,為了細節的生動,他查閱了許多作品中有關駝背的描寫。盡管不乏形象性,卻都不盡如人意。什么“上半身和腰以下快成九十度,”“羅鍋上山——前緊”啦,“羅鍋背鍋——又恨又硌”了,雖然形象,但用的人多,缺乏新鮮感。有天在班上大伙說笑,聽到一個同事描述鄰居——一個直不起腰的老頭:“挺好的胸脯長到后面了!”他心里一動,回去便立刻加到文中,果然人物形象鮮明許多,為文章增色不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李偉在一個陌生的、山一樣巍峨的重大領域做著“不自量的”忘我拼爭。窗前那張舊書桌記得,主人歪身扭軀伏案疾書,放浪的身形透出了內心的彷徨;那盞八瓦的日光燈看清,主人頭發蓬亂眼窩塌陷,眼中孤獨絕望的神色透著頑強和不甘……這樣的自我折磨,只是為了一個信念,一場浴火重生實現涅槃的自我升華!只有這樣才能有更美麗的吉祥鳥驚艷撼世!
那年的十一月,人們喜收碩果的金秋過后,天氣漸漸蕭殺冷落。李偉卻是“寒凝大地發春華”,他的苦熬打拼,終于迎來了驚雷樣的人生大爆發!
《人民文學》編輯部對這篇作品極為欣賞,這個集中了國內著名作家、資深評論家且在文學界有著極大權威和影響的重量級國家級刊物,經過編輯的妙手修改,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過去整整六年的那個月,第一次發表了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的新人新作,打破了這個市近年來短篇創作出不了省的局面。為了表彰他的貢獻,省文聯除了給他記特等功一次外,又發給他400元獎金。最近,李偉又被剛成立不久的《長城》編輯部借調工作一年。
“那個編輯不經意的一句話,倒成就了我的今天!”他深深地感到慶幸。文化低,少經歷,沒時間,壓力大,主觀、客觀的重重困難,對于一個有著堅定信心和執著追求的青年來說,無異于錘煉真金的烈火、考驗青松的霜雪。火焰越大,溫度越高,越能煉出高純度的黃金;雪越濃,霜越重,越顯得松樹枝翠葉綠,巍峨挺拔。
年輕的朋友們,在你追求理想、渴望成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艱難險阻,要想排除萬難,實現自己的既定愿望,你應該怎樣做呢?(完)
再稿于二零一九年二月。
作者:飛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