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長大的兒子和
正在學著長大的媽媽
孩子的爸爸要出差不出差的,已經差不多兩個禮拜在外面了,今晚說回來的,可是因為明早要早出發去到外地作業,于是寄宿在朋友家。其實,他說回家那會兒我心里是期待的,期待他回來了看到家里的井井有條然,后會大大夸我一句。可是落空了,說沒脾氣與責備是假的,但也不得不接受。
兒子鼓搗自己的玩具,時間晚了,還沒洗漱,因為這件事我有點遷怒他了,說話高低不平,并且表示很憤怒。我拿上健身器材,回房關起了門,表示時間晚了,你自己可勁折騰吧,你得自己承擔這個后果了,你看媽媽已經什么都做好了可以回房了。
兒子一個人在外處理洗漱的事情,我在房間里做仰臥起坐時我就后悔了。今天的情緒沒控制好,而且還是那么失禮貌的遷怒,兒子多無辜啊!我是在自責的,但我知道我更需要平復情緒,讓自己混亂的心得以平息,告訴自己說你得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而不是時時被外界影響。
我在里面自我建設著,兒子穿著睡衣打開門,微笑著跟我說了聲:媽媽,晚安了!那么一瞬間,我的內疚以及悔過值達到了一個頂峰,我盡然還不如一個孩子活得明白與寬容。
我把兒子叫進來,并且擁抱與說了謝謝,且給予道歉,說明媽媽因為爸爸沒能回來的原因遷怒于他的事。
兒子長大了,我很欣慰。不管他此刻的成績或者未來怎樣,首先他是一個懂得寬容且會感恩的人,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樊登老師說書說,一個女人為什么總是容易內疚與自責,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常常被身邊的人否定且經常被挑刺,特別是來自媽媽。
對于父輩母輩,在他們做得不那么好時,我們不能說去原諒,我們也沒有權利去說原諒,我們能做的是去感謝。因為他們在他們的那個時候,已經做到了他們認為最好的了,去原諒是含有責備的意思在里面,是去責怪。但是感謝,卻是感恩,感恩父母的付出與幼年期的帶領。我明白的,所以我心里無怨,我雖然不斷地去努力改變,想要向上,想要糾正自己,變得更溫和溫善,但卻反復跌倒,反復摔跤,掙扎在泥濘里,會有氣餒但心里無怨。
“色難”,孝順父母最應該注意的詞。父母若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在孩子的家里,變得唯唯諾諾,還得經??春⒆拥哪樕?,想想多么的心酸與難過啊!在大街上的一個陌生人有難時,我們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以溫言暖語與之安慰,可對身邊的人卻是冷漠。每每呵斥父母以示關心的,往往都是我們自己的自私罷了,事實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想去證明自己是個好孩子。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不需要多么豐厚的物質,而只要做到四個字“和顏悅色”就好,當然也包括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我責怪孩子爸爸今晚的不回,但我不得不承認他的不易,一直在外奔波的勞累,即使勞累了可能還不一定有收獲的那份壓力與心累。我現在大多時候常常感到幸福,那種發自內心的微笑,是來自于孩子的爸爸給予的。當然,不是說我特別的依賴于他,我相信更多的是自我的覺知與感恩。但孩子爸爸的給予我的那份體貼與溫暖,是確實存在的。他每次煮好吃的給我,還總是有求必應,還那么的色香味俱全,怎能不讓人愉快呢?而且總是笑哈哈地調侃,“也就我——哦——要不然——你煮的菜——我就不說了”。哈哈,我承認技不如人,但他那飽含愛的侃語,還是讓人愉快的,這里面是含有關懷與包容的。
我唯一感謝我自己的,就是我沒有出口傷人。以前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生氣地掛掉電話,不但沒有關心以及問候語,氣不過,還得微信過去諷刺一句的。如此,好像我就覺得自己占了上風,我是贏了的,而對方是錯的一方且非常對不起我,并且他應該內疚。我這次沒有這么做,雖然也沒有表示關心一下明天注意安全什么的,但我覺得我是進步了。
畢竟,我那會兒還是沒長大的孩子呀!
2020年11月26日。
作者:想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