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四百多個皇帝,其中能被稱為書法家的加起來也沒有幾個,是人們最熟知的,無非是蕭衍、李世民、武則天、宋徽宗、宋高宗……
這其中書法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宋高宗趙構,他的水平,也絲毫不遜于任何其他的一流大家……
首先,宋高宗完美地繼承了宋徽宗的藝術基因,有時候百分之一的天賦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更為重要。
其次,宋高宗趙構有著對書法的瘋狂熱愛和五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宋高宗自述:“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
意思是,他五十年間只要不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耽擱了,沒有一日不是勤加練習的。
再次,宋高宗這個皇帝就是撿來的,他自己本身也無意于江山,上位以后面對金人一味地奴顏婢膝。因為殺了岳飛,背負了八百多年的罵名。即便如此,宋高宗一生終究是沒有經歷大的戰亂,有很多時間和精力可以縱情書畫。
《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或云初學米芾,又輔以六朝風骨,自成一家。”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將皇位讓給了養子趙眘,自己當了太上皇,徹底地過起了“擺爛”生活。
也正是在這一年,身份的改變,多年的積累等多重因素累加在一起,宋高宗的書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這一年,宋高宗寫下了草書《洛神賦》,此作堪稱神品,每一筆都有宋高宗五十年功力,字字充滿貴族氣息。
雖為草書,但這卷《洛神賦》絲毫沒有狂放之氣,其風格更加偏向于典雅和瀟灑,滿滿的魏晉風韻。其中的文字很少有牽連映帶,字字獨立,但是字斷神連;運筆婉轉,流暢自如。
這卷草書,字字變化多端,字法熟練,并且從章法布局上來講,行間距,字間距都分布得十分均勻,可以看出宋高宗作此卷時必然是意態平和。其字里行間都是雍容典雅的氣息,讓人感慨,此卷倒是不負宋高宗太上皇和風雅皇帝的名號。
《洛神賦》卷尾還有“德壽殿御書寶”的鑒印,乃是趙構做太上皇時的真跡無疑。書法學習取法乎上,不論是臨摹還是收藏,這件《洛神賦》都是難得的佳品。
這卷草書現今藏于遼寧省博物館,我們將其進行了1:1超高清的復刻,做到原作纖毫畢現,希望對您的書法學習有所幫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