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中國院線上映的國產電影中,有喜劇片、動畫片、文藝片、動作片、武俠片等等,但唯獨有一個類型片的身影似乎被隱藏在了身后,“不敢”現身。
這就是犯罪片。
犯罪片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導演的短板,并不是中國導演拍不好,而是他們不愿拍。
因為這種類型電影的票房注定不會高,他的受眾范圍比起其他多數類型片要小得多。
其次在中國特色的審核機制條框之下,拍攝犯罪片就像是帶著鐐銬跳舞的舞者,不能盡情施展身手。
譬如:寧浩導演的《無人區》,拍出后,四年才準公映,中間歷經多次刪減修改。
但即使困難重重,總有異類,敢于嘗試。
忻鈺坤,出生于內蒙古的80后青年導演,在2014年以170萬成本拍攝的小制作電影《心迷宮》進入公眾視野。
170萬是什么概念?
可能連一些國產大片的一天拍攝費用都不夠,但忻鈺坤憑借其堪稱精妙的劇本,和成熟穩重的多線敘事手法,為公眾獻上了一部僅屬于中國本土的懸疑犯罪片。
2017年,他又攜帶了一部犯罪片獻給觀眾,這一次,他有錢了——
《暴裂無聲》
豆瓣評分8.3。
在豆瓣熱評的頭條,有這么一位特殊的影評人Oriol Paulo留下了對這部影片的短評——
《暴裂無聲》和我看過的犯罪電影大不相同,這是一個流派的混合體。這是一部犯罪片,一部神秘片,一部動作片,也是一部社會現實片。忻鈺坤在這部電影中很好地演繹了不同流派的混合,并且有一個強有力的結局。
Oriol Paulo是誰?
他是拍攝出享譽世界的《看不見的客人》的導演。
那么,《暴裂無聲》到底有怎樣的魅力,讓這位大導都留下如此評論?
一、一場撲朔離奇的失蹤案
《暴裂無聲》采用的是雙線敘述模式。
故事的開頭,就是一場失蹤案。
在煤礦挖煤的張保民是個不會說話的人,在和同事打架的時候接到了老婆翠霞的電話,他的兒子丟了,張保民辭去工作,回到村子準備尋找兒子。
另一邊,礦工企業的老總昌萬年正在一所小學的辦公室里和學校領導合影,因為他剛剛捐款建了一所新的教學樓。
這里有一個細節,學校領導百般要求昌萬年和學生一起合影,昌萬年斷然拒絕,他認為這是給學生添麻煩,增加學生負擔。
但是在合影前夕,他卻要求領導脫下自己的大衣借給他穿,因為他的西裝臟了。
這個舉動意味著什么?
在昌萬年的眼里,這些溜須拍馬的人沒有尊嚴,也不用給他們面子,甚至連表層的禮貌都不屑于偽裝。
一個是底層的挖煤工人,一個是站在社會頂層的大資本家,這兩個人本該是毫無交集的兩方。
但其實,他們的命運早已交織纏繞。
《暴裂無聲》的故事本身相當簡單,作為犯罪片來說,懸疑的味道也沒有多么濃厚。
劇情也許簡單不燒腦,但是劇情里的每個人卻立體而復雜。
在《暴裂無聲》里,總共有三位主角,他們分別代表著三個階層。
01、張保民
張保民在年輕時候和人打架咬斷了舌頭,從此不愛說話。他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山村里,家里牧羊,妻子因為水腫患病,長期臥病在床。
在描述這位不會講話的主角時,導演穿插了這么一個劇情——
早些年村里開礦,大企業給補貼讓村里每個人簽字,只有張保民一個人不同意。
在村民擺的鴻門宴上,張保民一個人撕咬著羊排卻仍不肯簽字,最后在和羊排館老板丁海的沖突中戳瞎了他的眼睛。
為了賠償丁海的醫藥費,張保民最終同意開礦,并外出打工還錢。
張保民,代表著被剝削利用的底層人民,但是這一個情節也在說明保民的一個性格特點——
人狠話不多,良民一旦被人惹怒,便成為暴民。
保民,暴民。
而張保民無法說話的這一點,也體現了底層人民的失聲無力。
02、昌萬年
昌萬年則是上層資產階級的代表,身為礦工老板剝削著底層勞動力,并且聯合律師徐文杰一直制造偽證,非法采礦。
對于昌萬年的性格特點,導演可以說是著墨最用力的。
例如在昌萬年擺設的酒宴上,酒桌上只有羊肉卷這么一盤菜。
當昌萬年邀請對面的李總一起吃時,李總拒絕道:
“我信佛,吃素。“
昌萬年唰了一口羊肉,沉聲道:
“這個習慣可不好,羊,也吃素。”
這句話意味著什么?
是在警告對面的李總,你若是繼續拒絕,那么你就要和這羊一樣被我吃掉了。
昌萬年最大的愛好便是狩獵,用弓箭對準獵物,直擊心臟。
對于昌萬年來說,其他人跟獵物沒有本質的區別。
上層資本家的殘暴冷血體現得淋漓盡致。
03、徐文杰
而影片中最為復雜,便是律師徐文杰了。
徐文杰也代表著這個社會的大多數,中層階級,中產階級的人民。
他有著光輝的本職工作——律師。
他有一個可愛的女兒。
但是,他選擇了和昌萬年同流合污,因為錢。
在整部影片當中,前期徐文杰的表現可以說和張保民幾乎一樣——
不會說話,保持沉默。
只有當他知道了自己的女兒被昌萬年綁架之后,才第一次出現了情緒波動,出現了大篇幅的臺詞敘述。
導演為什么這么安排?
在我看來,這代表著,雖然徐文杰幫助昌萬年,但對于他來說,他仍然有著良心,他與早已無心的昌萬年不同。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他不得不一錯再錯。
張保民為了拯救他的女兒被人追殺,當自己的女兒被拯救后,昌萬年對他說道:
“警察來了,怎么辦?你還有女兒要照顧,我相信你會有辦法的。”
這一刻,我相信所有的觀眾都知道了事實的真相——
張保民的孩子,被徐文杰和昌萬年一起殺害,埋在了幽暗的山洞里。
而這一句“你還有女兒要照顧”的警告,讓徐文杰的良心徹底泯滅。
因為他可以這么告訴自己——
我這么做都是為了女兒,我沒有錯,一旦我被發現是殺人兇手,女兒也會受到欺凌。
這種自我欺騙讓他熬過良心的譴責。
當影片最后他戴上那副斯文的眼鏡,嘴里卻說出最絕望的兩個字——
“沒了。”
我相信,熬過整整2個小時,觀眾才在最后體會到保民的無力、絕望與壓抑。
直到最后,張保民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連孩子的生死都無從知曉。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拯救的女孩便是殺人兇手一伙人的孩子。
暴裂,無聲。
上層偽善殘暴,中層冷漠自私,下層無力失語。
《暴裂無聲》給我帶了超出預料的驚喜,這不僅是一部犯罪片,更是一部人間失格的諷刺電影。
二、電影里的“羊”與“金字塔”
雖然整體故事情節上并不復雜,但是導演在多處埋藏了細節與隱喻。
羊,在電影里多次出現。
張保民家里是牧羊的,而昌萬年最喜歡吃的就是羊。
在影片里,羊便代表著保民,即使保民有著影片里最強的武力值,但終究抵不過拿著弓箭的狩獵者。
金字塔,也隱喻著階級。
影片開頭,張保民兒子壘起的石頭金字塔轟然倒塌,昌萬年用桌上的裝飾金字塔擊暈張保民,都代表著,底層人民在權錢面前的懦弱無力。
在影片多個角落里出現的丁海兒子,他一直戴著奧特曼的面具關注著整個事件的發生,若說我們是屏幕外的觀眾,那么他就是銀幕里的看客。
這個小孩代表著什么?
皮哥認為他代表著正義,但是,是失聲的正義。
他看到了昌萬年與徐文杰殺害孩子的情景,卻因為智力發育過緩無法開口說話。
只能通過自己的一些行為來提醒張保民。
在影片的最后,小孩在墻上畫了一幅畫來揭露所有的真相。
這是真正的結局嗎?
在皮哥看來并不是,因為早在“沒了”的那一刻,《暴裂無聲》就已經結束,但這也是犯罪片在國內舉步維艱的現狀——
結局一定要是光明的。
而這一段字幕和畫像,在我看來就和電影《無雙》的結局一樣,為了通過審核而不得已為之。
整部電影讓我最驚訝的,是羊排館老板丁海的前后轉變。
作為早些年被張保民戳瞎眼睛的他,本應該最恨張保民,但是卻在張保民逃命的時候解救了他,這是為什么?
這前后的轉變會不會顯得生硬?
而這,其實早在影片的各個細節中透露了出來。
張保民,可以說是愚昧落后村子里唯一一個明白人。
全村同意開礦,卻只有他不同意,為什么?
因為污染環境。
張保民妻子長期患病,栓子說井水味道越來越大,甚至丁海兒子的智力發育過緩,很有可能都是開礦導致環境污染繼而引發的結果。
經過這么多年,丁海也早已知曉當初張保民的做法才是最正確的決定,即使前期兩人的矛盾讓自己瞎了一只眼,但在內心深層,丁海是真拿張保民當“漢子”的。
而他對張保民解救的設計也頗值得玩味,結合律師徐文杰的背景及轉變,兩組前后對照,正應了那句對聯詩“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張保民也代表著長夜降臨前的最后一絲光亮,但就是這么一個正確的、明白的人,他的村子被污染了,他的妻子生病了,他的兒子失蹤了。
絕望,充斥著每一個角落。
正因為看懂了細節,才更深深的體會到了無力。
試問,假如中國“犯罪片”都拍成這樣,觀眾會罵娘?
三、國產犯罪片有沒有明天
有人說《暴裂無聲》是近10年來,中國犯罪片離韓國犯罪片,最近的一次
在犯罪片的領域上,韓國的犯罪片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不僅僅因為他們拍得好,更因為他們敢拍。
《老男孩》、《黃海》、《恐怖直播》等等影片,不僅僅是犯罪片這么簡單,每一部影片都有想要反映的社會問題與社會現象。
血腥暴力只是錦上添花,犯罪片癲狂的內核里,有著許多人不忍直視的社會本質。
若是僅僅燒腦懸疑,那么我更愿意稱之為推理片。
犯罪片之所以是犯罪片,更因為他本身包含著,他為什么要犯罪,他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的思考與探討。
近年來,國產的犯罪片可以說迎來了春天。
從2014年的《心迷宮》,到2015年的《烈日灼心》,到2017年的《暴裂無聲》,國產犯罪片正在亦趨亦步地追上韓國的腳步,即使我們負重前行。
甚至這幾年,《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這些犯罪網劇如雨后春筍,發芽開花。
皮哥相信,犯罪這一類型今后不會再是國產影劇的短板與軟肋,眾多的大小導演會不斷涌進這一領域,用犯罪剖析現實,用電影表達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