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親子專刊
2023 六一兒童節特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742 篇文章
在兒童節到來之際,我們很容易想當然地脫口而出一句,祝大小兒童節日快樂,愿天天都能像童年那樣快樂。
然而,兒童自己會認為現在的生活就是那么快樂嗎?
至少,如今的兒童時期,不太能想當然地認為就等于一段快樂時光了,不少兒童有抑郁、焦慮等情緒。
甚至,有不少孩子內心有輕生念頭,甚至表達:
“爸爸媽媽,我不想活了。”
沒有父母想聽到這句話。
然而,這些年我們身邊屢屢發生未成年人自殺事件,令人感到心痛,也更感棘手。
我們當然知道,需要給孩子一些支持,但是今天我們想把關注焦點放在孩子流露自殺念頭的父母身上,希望能夠給他們一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將聚焦于孩子有自殺想法的父母,并邀請父母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當孩子袒露這樣的想法時,父母是否能繼續保持韌性?
作為家長應當如何回應?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來調整自己,用最好的狀態來支持孩子?
我們通常基于兒童發展的背景來談論共同調節。
共同調節是指提供支持和榜樣的成年照顧者,對兒童熱情而有反饋價值的互動,對兒童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共同調節能夠引導孩子的情緒,而非讓他們獨自處理自身感受,進而陷入絕望。共同調節在兒童早期發展至關重要,但是不止于早期,其在兒童的每個發展階段都不可或缺。
家長在進行共同調節時最難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
孩子表達自殺意念是一種痛苦、可怕的自我暴露,這將引起家長對“為人父母”這一問題的自我懷疑,還會威脅到作為家長的勝任感。
不僅如此,它還會引發家長對孩子安全和幸福方面的焦慮,這些經歷他們在過往生活階段中從未有過,這也是家長調整自身情緒成為難點的原因。
當孩子宣稱或者你開始意識到他們正在與自殺意念作斗爭時,以下這些建議可以在緊要關頭給你支持,它們將幫助你以最有力的方式做出回應。
請記住,孩子的自殺傾向并不是因為你的教養方式有什么不對。
全球正面臨著一場心理健康流行病。
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發現,2021年近三分之一的高中女生考慮過自殺,比2021年增加了60%。此外,近20%的高中生報告有強烈的自殺念頭【美國精神健康聯盟(NAMI)】
我國平均每年有10萬名青少年死于自殺,其中,抑郁癥是青少年時期比較常見的一類精神心理障礙,也是導致青少年早早結束生命的首要原因。【《2022年中國青少年自殺報告》】
不幸的是,許多積極響應的、細心的父母即使做好每一件事情(任何父母都能做到的程度),也無法讓孩子遠離嚴重的心理健康挑戰,包括自殺。
此時此刻你可能出現任何感受,如羞愧、尷尬、懷疑、震驚、焦慮和恐懼,這都可以被理解。
然而,在這個時候你需要鼓起勇氣去關注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需要接納他們告訴你的一切。
這種時刻,不是質疑、挑戰或者懷疑孩子的時候。
導致孩子自殺危機的可能是許多你無法控制的外部和內部因素。
對一些青少年來說,這種念頭可能來自包括遺傳因素、抑郁、焦慮、社會壓力源、孤立、霸凌、物質使用、身體意象問題(身體意象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審美或性吸引力的感知等)等等。
想要減輕他們的痛苦,重要的是了解造成危機的因素。
你要關注的是你能控制的,是能應對這場危機的變量。
保護性因素的存在降低了自殺的風險。
增加孩子獲得健康結局機會的一個重要保護性因素,就是親子關系。健康結局是指經過一個或一系列有計劃的干預措施后,個體的健康狀態所發生的變化。
在這一刻,你的肢體語言、語調、面部表情和言語,會向你的孩子傳遞關于親子關系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一些你們應該溝通交流的事情:
●對我來說,這件事不是太嚴重或者太可怕而無法處理。
●我能處理你的情緒。
●我看到了你的痛苦。我很抱歉,你承受了這么大的痛苦以至于不想活下去了。
●我能承受你的痛苦。你不必為了保護我而不告訴我你的痛苦,也不必向我隱瞞你的痛苦。
●和我在一起,你是安全的。
●我支持你,我們一起應對這個問題。
●我愛你,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請注意覺察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讓你感到內疚、自我懷疑和自責的想法。
它們對你無益,對你的孩子也沒有幫助。相反,這些想法會破壞你在這場危機中的親和力以及對孩子的有效支持能力。
面對未來的挑戰,能獲得所需要的支持很重要。尋求專業人士和身邊朋友的幫助,這些關系將極大地改變你做出回應的能力,即給予基于孩子需要的、支持性的、有意識的回應。
所以,先深呼吸,再面對你的孩子。
要知道,你可以成為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的具備韌性的父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