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系列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的第75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英語小組,請拉到文末看介紹
萊斯利·摩根·史坦納在她2012年關于家暴的TED演講中談到了她所謂的“瘋狂愛情”。即使已有危險信號表明某人正與具有虐待傾向伴侶一起生活,這種不理智,充滿了致命傾向的”瘋狂的愛“仍使Ta對此不以為意。
討論了導致虐待型關系的典型情況后,史坦納通過“為什么不離開他呢?“這樣的問題指出,我們會指責愛上施虐者的受害人。
雖然史坦納不是童年虐待的受害者,但是許多處于類似受虐關系的人會發現他們在童年受虐過。
受害者永遠沒有過錯,沒人會請求被伴侶傷害。但是,對于有過受虐史的人,他們可能發現自己處于反復的虐待怪圈中。
更重要的是
這種意識對他們來說有幫助嗎?
兒童目睹或經歷虐待會對他們成年后的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他們此后生活中的抑郁、焦慮、物質濫用及進食障礙被認為與受虐經歷相關,早期的損害也使個體在未來經歷受虐型關系的風險更高。
多倫多的社會工作者以及創傷心理治療師Joanna Iwona Potkanska說道:“我們傾向于保持自己熟悉的模式,通常我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在虐待的關系中,尤其當我們在功能失調的家庭里長大時?!?/span>
基于英國精神科醫生約翰鮑爾比的依戀理論,學者們認為個體成年時期的關系模式與孩童時期的依戀風格有關。對關系如何運轉的內化理解來源于早期照料者,這種理解奠定了未來人際互動的基礎。
“小時候目睹家暴對個人的未來關系發展沒有影響的說法是很愚蠢的,這與孩子的關系系統的建立息息相關--一段關系應該是怎樣的以及它看起來應該是怎樣的?!岸鄠惗嗉s翰霍華德社會組織的反家暴項目顧問惠特尼威爾遜說道。
威爾遜認為個體早期遭受的家暴通過很多方式改變他對浪漫關系的看法:“這有點類似于父母吸煙,孩子就會認為吸煙是正常的,并且可能會影響其是否吸煙的決定?;蛘撸悴幌矚g你的父母吸煙,并發誓不抽煙。這的確取決于你的生活經驗以及它對你的信仰形成的影響?!?/span>
根據Potkanska所說,當我們經歷人際創傷時,不論是身體的,情緒的,性或精神方面的,我們都會喪失自我感,這種虐待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并被深深地內化。
她說道,當攻擊者同時也是照料者時,受害者通常會批評自己?!?/span>我們被愛也被虐待,我們被虐待是因為我們被愛著(許多施虐者會用這個理由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這樣的想法成為了我們與世界和自己關系的模板。”
因此,如果一位女性成長的關系模式中包含虐待、憤怒與恥辱,她會相信自己應該擁有不一樣的關系嗎?或許她認為只建立在支持與愛的基礎上的關系是不存在的?
這些問題的答案取決于人們如何理解自己的早期關系,以及他們從生命里其他重要關系中得出的結論。在心理咨詢和治療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清楚地覺察到這一部分內容。通過與治療師工作,個體能夠發現自己是如何基于過去的信息解釋當下的經歷,也能夠學習識別虐待關系中的警告標志。
Potkanska認為
如果沒有學會建立健康的邊界,我們就允許他人傷害自己,因為試圖產生不同結果或強化關于自己的已有信念,我們會有意或無意地重新經歷彼時情境。
與其他支持性家庭成員和良師益友的健康依戀可以緩解兒童虐待的影響,對于那些在成長過程中不能夠體驗到積極關系的人,會有其他的方法打破怪圈。受虐者與治療師建立的聯系能夠作為其安全依戀的模板,之后轉化為個人感知自己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方式。
Potkanska強調在治療關系中的安全和空間,并指出:“確保我和我的來訪者之間有足夠的物理空間,這個簡單的行為也能說明我尊重他們的界限?!倍委熯^程的大部分內容聚焦于建立與虐待分開的身份。
“親密關系成為緩解和調整痛苦的方式,而當治療師教來訪者自我調整時,來訪者認為自己的伴侶也無法提供施虐者做不到的事。最終,他們更多地依賴自己和其他的資源,包括健康的關系,以此滿足自己的需要?!盤otkanska說道。
甚至在治療中,打破虐待的怪圈也很難,建立一個與虐待分開的身份需要花費很多年的時間與自我進行工作,而且人們通常無法承擔治療的費用或者獲取的資源很有限。當然也有社會政治因素迫使人們繼續陷入虐待的情形下。
Potkanska指出,“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持,女性和孩子需要依賴施虐者。并且,即使受虐者離開了施虐者,我們的法律制度在保護受虐者的方面做得還不夠?!辈粌H如此,受虐者離開后,他們依然處于危險之中。正如萊斯利·摩根·史坦納所說,這只是因為,“施虐者已經毫無顧忌?!?/span>
那么在兒童期經歷過暴力,但成年后依然保持正常和健康關系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威爾遜說道,“對我們來說這確實是積極的過程,甚至對于那些沒有被虐待的人而言。因為當我們允許社會規范語言、情感暴力時,就必須先知道健康的關系是怎樣的,并明白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
保持健康的關系,是讓自己不接受虐待。這對很多人來說,需要練習。首先你必須認識到自己困于暴力的怪圈中,再決定你有權打破它。
延伸文章:
點擊下圖了解更多
作者 | Robert T. Muller 博士,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著有《創傷和回避型來訪者》。
翻譯 | 一杯咖啡心理英語編譯小組 魚兒
校對 | 一杯咖啡心理英語編譯小組 清蓉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助理 Qiqi
轉載&投稿 | coffeepr@qq.com 或 直接在留言處申請
近期活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