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年,在中國北方的連年混戰中,袁紹和曹操兩大政治集團勢力不斷膨脹,隨著眾多割據勢力的覆滅,兩大政治集團的決戰也日益臨近。袁紹于是致信曹操,措詞傲慢,不乏挑釁之意,曹操因此和智囊荀彧、郭嘉討論,我們力量不如他們,怎么辦?結果兩位謀士以劉邦和項羽的故事鼓勵曹操,并提出了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十勝十敗論”,指出袁紹有十敗,而曹操有十勝,因此曹操必勝。歷史已過了近兩千年,這個“十勝十敗論”依然在今天有廣泛的適用性,因為其對領導科學進行了高度的凝練和概括。其內容如下:
在做人道理上,一勝一敗:袁紹愛擺架子,禮儀繁雜;而曹操坦率開朗。
在政治口號上,二勝二敗:袁紹身為臣僚,如果興師動眾,便成叛逆;而曹操上奉天子,下治全國。
在管理方法上,三勝三敗:桓帝靈帝以來,政令松馳,袁紹的政令更加松馳,用松馳補救松馳,遂成一盤散沙;而曹操用嚴厲手段,使上下都知道自己的責任。
在胸襟氣度上,四勝四敗:袁紹外貌寬厚,內心猜忌,用人而又疑人,只信任親戚子弟;而曹操平易近人,簡單樸實,內心睿智,用人不疑,唯才是舉,不問親疏。
在謀略果斷上,五勝五敗:袁紹一個方案接一個方案,一個計劃接一個計劃,卻很少下決斷,無法把握時機;而曹操能隨時下定決心,隨時付諸實施,可以應付無窮的變化。
在品德見識上,六勝六敗:袁紹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高談闊論,謙恭揖讓,一些只會大言不慚而沒有真才實學的知識分子,都歸附他;而曹操待人推心置腹,從不虛情假意,忠心正直,有眼光、有遠見的知識分子,都愿投效。
在統御能力上,七勝七敗:袁紹看見別人饑寒,痛苦的表情,流露于外,但對于看不見的事,卻考慮不到;而曹操對眼前的小事,粗心大意,往往忽略,但對于他們的盼望,對于看不見的東西,都考慮得十分周詳。
在英明智慧上,八勝八敗:袁紹左右的高級官員,爭權奪利,派系林立,互相陷害,一團混亂;而曹操有一定的法則軌道,讒言媚語根本不通。
在公正法治上,九勝九敗:袁紹做事,沒有標準,是非不明;而曹操對“是”的,尊敬他、擢升他,對“非”的,用法律制裁。
在軍事才干上,十勝十敗:袁紹喜愛龐大的聲勢,不知道軍事行動的真實意義;而曹操善于以寡敵眾,指揮作戰,如同神靈,部下信任,敵人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