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是形式上迥異于小說、散文、戲劇的一種語言藝術。它形式上主要的美學特征是具有格律。以現代新詩的眼光重新詮釋“格律”二字在新詩形式方面的涵義:律,應該代表一種動態的規律與秩序;格,應該代表一種靜止的規則與形式。若以此來考量百年以來的新格律詩,則律有余而格不足。新詩人們雖然寫了不少五花八門的有規律的詩,但很少有人創造出一種抽象的新詩體與主題分開。往往是每一首或每一主題自成一個規律,等到換了主題時,規律又變了。所以用“有律無格”來概括一個世紀以來的新詩形式問題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從定行、定言、定韻著手,到詩體定形是新詩格律化的必由之路。要解決百年來新詩格律難以為大眾所認可的根本癥結,辦法主要在于:格律要成功,詩體須定形。——————趙青山
什么是現代格律詩趙青山現代格律詩也叫新格律詩、格律新詩、現代白話格律詩、現代漢語格律詩、格律體新詩、韻律新詩等,它是指新詩百年來,由聞一多、徐志摩、朱湘、林庚、孫大雨、何其芳、郭小川、賀敬之、紀宇、黃淮、萬龍生等先輩所倡導的追求新詩藝術化的一種詩體。這種詩體,孕育于“詩界革命”,誕生于新詩之初,但真正自覺追求,始于“新月派”。1923年新月社成立,劉夢葦、聞一多、朱湘、饒孟侃、蹇先艾、于賡虞、朱大桁等人以徐志摩主持的《晨報副鐫》為陣地,開始了新詩格律試驗。聞一多發表論文《詩底格律》,豎起了新詩格律化的大旗。1935年,朱自清先生撰寫《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對新詩發展的軌跡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梳理,明確提出了格律詩派的概念。但是,鑒于當時社會各種紛繁復雜的因素,并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直到一九五四年,何其芳在《關于現代格律詩》一文中提出現代格律詩的概念,才得到了學界比較明確的認可。1991年,詩人黃淮與詩友胡建雄、張朔、騰勵、劉洪民、劉更申、王小妮等,籌建了深圳現代格律詩學會。學會于1992年末在深圳經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為一般社團。后來又于1993年9月,經深圳市政府重新登記注冊為法人社團,名稱改為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并于1994年10月23日,在首都雅園賓館組織召開了“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首屆年會”,并出版會刊《現代格律詩壇》。學會做了大量有益于推動新詩格律化的具體工作,涌現出了許多對新時期具有巨大影響的理論家與詩人,如公木、胡建雄、黃淮、思宇、屠岸、駱寒超、許霆、魯德俊、丁魯、劉章、丁芒、紀宇、浪波、王一桃、曉帆、李忠利、周仲器等。2005年,由于網絡的興起,東方詩風論壇的詩人及理論家萬龍生等提議將這種詩體改稱為“格律體新詩”并出版紙刊《東方詩風》。2006年余小曲創辦了中國格律體新詩網,出版了紙刊《格律體新詩》,隨后以余小曲為首在成都成立了“中國格律體新詩創作研究會(籌)”。2007年10月,由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和常熟理工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共同發起,在江蘇省常熟市主辦了“新詩格律與格律體新詩理論研討會”。2009年,中國韻律詩歌網詩人及理論家于進水等則將這種詩體改稱為“韻律詩歌”,并編輯出版報紙《韻律詩歌》。2012年7月,由世界漢詩協會格律體新詩委員會、重慶市孔子儒學研究會發起,重慶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重慶市酉陽縣人民政府主辦了“中國格律體新詩酉陽論壇”,并出版了活動專著《桃源在我心》。在理論研究領域,聞一多提出新格律詩應具備“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主張;何其芳提出現代格律詩每句之間大致要頓數整齊,但不必顧到字數整齊(因為每頓的字數并不一定相同)。每句基本上是兩個字的詞收尾,但也不排除一個字的詞收尾的主張;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提出現代漢語格律詩應當具有“鮮明和諧的節奏,自然有序的韻式”的最低綱領和創造出幾種或多種定型詩體(格律體),又創造出幾種或多種準定型詩體(共律體),又加上眾多的自律體,形成眾星捧月的新格律詩體譜系的最高綱領。東方詩風、中國格律體新詩網提出以齊言等步說和詩行詩節對稱原理為支撐的三分法(三種詩體形式):即整齊對稱式、參差對稱式和復合對稱式。中國韻律詩歌網依據詩歌語言節奏和諧性的層級是一般和諧還是非常和諧(最高和諧),將詩歌的體裁分為風體詩歌和格律詩歌。在百年的新詩實踐中,現代格律詩始終以三種不同的形態存在發展著。這種狀況和趨勢,不僅在過去、現在,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長期存在發展下去。第一種形態追求新詩語言、詩行排列、結構建設的規律,它遵循整齊、對稱這些新格律的美學特征,追求自律,如整齊式、對稱式、復合式新格律詩;第二種形態追求在新詩語言、詩行排列、押韻規則、結構建設的規律方面形成一種或多種約定俗成的、便于推廣普及的詩體規范,追求共律,定行不定言,定言不定行,定韻不定型。如定行體(五行、八行、十行、十四行等)、定言體(九言、十言、十一言、六言等)以及定韻詩體(即韻式新詩)等新格律詩;第三種形態追求新詩語言、詩行、結構等外在形式的審美規律,同時又追求這種具備審美規律的詩體的固化與推廣普及,追求格律,定節定行定言又定韻,如新古詩、新詞體、九言律詩、九言絕句、九言十二行、六言律詩、六言絕句、六六謠、漢俳、廣漢俳、小漢俳等。詩體定形是現代格律詩成熟的標志,也是現代格律詩藝術形式的最高追求。另外,也不能把現代格律詩僅僅當作一種詩體來看待,應該把對現代格律的追求作為提升新詩藝術形式的一種途徑,使之成為新詩成熟、繁榮的一種內在動力。現代格律詩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它是動態的、發展的、包容的、汲取和融合新時期新格律理論研究成果、可以隨時代進步而發展變化的科學性概念。新詩誕生以來,現代格律詩的概念風行達半個世紀之久。它的產生本就是對于前半個世紀新詩格律的總結,它的理論也得到后半個世紀詩人們的大致認可。所以,用現代格律詩來統稱一個世紀以來的所有的對于新詩形式有著完美追求的新詩,還是比較客觀的。史學的研究宗旨應該是,存在的自有其合理的存在價值。不能因為其名稱不夠成熟,就否定它的存在。進入新世紀,雖然“格律體新詩”及“韻律詩歌”的概念相繼被提出并推廣,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是新詩發展一個世紀以后的一個發展歷程,也還沒有像現代格律詩的名稱那樣深入人心。如果用“格律體新詩”或“韻律詩歌”等概念來統稱過去的“現代格律詩”,顯然不夠科學。這些新的名稱,無論科學與否,作為現代格律詩發展一個世紀后的新產物,應該從產生的時候正式生效,也應該看它在理論闡述、創作實踐等方面能否完全傳承現代格律詩的精髓,所以當前還是各種名稱并存要好一些。現代格律詩的研究還有無必要?現代格律詩的研究不存在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必須研究。一個世紀以來,前輩們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雖然也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成就還是主要的。對于現代格律詩的研究,就是要去偽存真,學習和發揚其中的精華?,F在推動新詩格律化,猶如建一座高樓大廈,前輩的探索就是基石。如果沒有堅硬的基石,再高的大廈也會坍塌。所以,要有眾多現代格律詩研究的陣地,要有一批現代格律詩研究的理論家,要有一批熱衷于研究和創作現代格律詩的青年后生。只有這樣,才會產生一群理論素質高,寫作能力強的格律體新詩人,寫出來的作品才能上一個更高的檔次。新詩格律化的前景才會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