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企業之道】對左暉應該如何評價?(上篇)——產業研究系列之十


文/李方

本來我《企業之道》的年初計劃

是要寫一篇關于貝殼公司的文章

題目都想好了

《貝殼,會是下一個阿里嗎?》

可是5月20日

貝殼公司創始人左暉先生突然去世

打亂了我的計劃

打亂計劃的原因

倒不是對貝殼的市場地位有不同的看法

而是由于這個噩耗

突然引發了社會對左暉的評價熱潮

評價的兩極分化之激烈程度

特別是負面評價之尖銳程度

令筆者震驚

好的評價當然是

扭轉了房地產交易市場

“黑中介”的口碑

以及

“他創建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交易平臺

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里”

而聳人聽聞的負面評價是

“他是中國房價暴漲的幕后推手”

他的“貝殼”涉嫌行業壟斷

他得了暴病是“因果報應”

說實話

聽到這些如此激烈的評論

頭皮都在發麻

為什么會有這么激烈的

反差巨大的評論出現?

這迫使我對原以為“十分熟悉”的企業家

產生了重新研究的興趣

在參考了近年關于左暉的大量資料后

我想我們應該對下述幾個問題

要認真地思考一下

左暉的努力是否改變了房地產交易市場的混亂局面?

左暉的貝殼公司是否在用更新的理念與規則在做事?

左暉對中介市場的顛覆式創新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左暉的努力是否改變了房地產交易市場的混亂局面?

要想搞清這個問題

先要弄清兩個情況

一是房地產交易市場到底有多黑暗?

二是作為IT理工男的左暉

為什么會來趟“黑中介”這灘渾水?

在鏈家之前

北京最大的房屋中介

是有500多家門店的中大恒基

中大恒基的老板劉益良

有次在華聯商場

買了條褲子想退貨

被售貨員拒絕了

劉益良直接打電話

叫來了十幾個手下

包圍了柜臺

在拿到一套新衣服

和5000塊現金賠償后

撂下一句話

“我們就是職業黑社會”

多行不義必自斃

2008年1月16日

中大恒基原老總劉益良

因涉嫌尋釁滋事等罪名

被檢察機關批捕

據透露

與劉益良同時被抓的還包括

其弟弟劉永科在內的10余名該公司高管

當年僅次于中大恒基的“某某置地”

是另一個著名的“黑中介”

鼎盛時期在北京有300多家店

這家公司的惡名一直沒斷過

你現在在百度上隨便一搜

還能搜到關于他的惡行披露

有意思的是

這樣一個臭名昭著的中介公司

居然一直存在

經常在披露其“惡行”之后

有網友評論說

“怎么這個黑中介還在呢?”

是的

確實還在

只是店面數量已大幅縮水了

當時被稱為北京“黑中介教父”的趙國軍

先靠個人身份租房

然后打隔斷

再以中介名義出租賺差價

在趙國軍被捕時

被搜出了18本賬目

5萬條合同記錄

背后是無數北漂族的辛酸

……

關于“黑中介”的報道

我們只是舉幾個典型例子

現實的例子太多了

你隨便在網上搜估計幾天也搜不完

網上一個調侃說法

這個年代沒被中介騙過幾次的

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正宗的北漂

這不

當年的北漂左暉

在2005 年買下人生第一套房之前

被北京的房地產中介

起碼騙了10次以上

 

1992年

陜西學生左暉從北京化工大學畢業

開始了北漂之路

先是被學校分配到北京郊區一家化工廠

接著跳槽到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做客服

沒做幾年

又拉上兩個大學同學一起賣保險

但后來因為國家政策變化

退出了保險行業

左暉因為工作原因

不斷換房子

這讓他非常傷腦筋

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

更不用說找房app了

找租房信息

主流渠道看電線桿上的牛皮癬廣告

旁邊就是啦

自己打電話找業主、找中介

自己談價格

在這種信息流動不暢通的狀態下

是很容易被騙的

1998年

國務院啟動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單位不再給職工分房

以后要由個人自掏腰包買房

房產交易市場從天而降

準備從保險行業退出的左暉意識到

這確實是個機會

被騙急眼的左暉

下定決心要做一個“良心中介”

下決心關掉了保險公司

殺進了房地產行業

2001年

左暉開出了第一家鏈家門店

鏈家的故事

就這樣開始了

左暉后來曾經說過

希望這個世界

有我們和沒我們

會有一點點不一樣

那時北京房地產中介

之所以混亂

是因為有三大頑癥沒有解決

第一是中介吃差價

不管是買房還是租房

中介因為既代表買方又代表賣方

所以經常利用信息不對稱

兩頭吃差價

說句到位話

中介吃的就是信息不對稱的飯!

信息都透明了

中介自然就沒生存空間了

第二是假房源


當時中國房地產市場剛起步不久

戶型千奇百怪

配套設施參差不齊

各種數據、信息并不透明

但是因為買房是大宗消費

換手的頻率很低

消費者買房搬進來之后

發現到處都是坑

搬走很麻煩

轉手更麻煩

也經常配合中介欺騙下一個接盤俠

第三是中介的素質參差不齊

因為門檻低、薪水低

所以從業人員魚龍混雜

很多人平均每天要在路邊站9個小時

但只有 60%的人有底薪

平均從業時間只有8個月

而歐美國家的房產經紀行業

90%的經紀人都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

不僅是一紙證書

行業還要求

對法律、稅收和本地社區都了然于胸

能力要求換來的是行業高薪資

美國獨立經紀人超過100萬美元收入的

比比皆是

買房是中國老百姓

一輩子最大的一筆消費

按理來說應該找最信任的人來服務

但面對這樣魚龍混雜的市場和中介

自然就有了“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警惕心理

而且因為中介從業時間普遍比較短

就算是消費者被騙

也經常投訴無門

為了應對兩頭吃差價

甚至有中介直接當二房東的

左暉的策略就是“不忽悠人”

直接禁止鏈家吃差價

但差價是很多中介的主要收入來源

很多經紀人不能理解

反正大家都這么干

為什么我們不能這么干?

面對左暉的強勢

很多人直接離開

投身到對手的陣營中

左暉也并不覺得惋惜

干脆招新人

從一張白紙開始重新創業

而為了應對假房源的問題

左暉特地雇了500號人

拿著卷尺、筆記本、GPS

到30多個城市中的各個小區里邊測量數據

一套一套記錄和測量

門牌號、戶型圖、配套設施等信息

為了加強監督“真房源”行動

左暉還推出“假一賠百”活動

每一次成功舉報假房源

就能拿到100塊錢

短短十個月

鏈家賠付了40萬元

有人為此專門搜集鏈家錯誤信息

從漏標衛生間、寫錯朝向

甚至錯別字

都統歸為“假房源”

打包發給了鏈家

要求賠償

這個浩浩蕩蕩卻繁瑣辛苦

隨時被薅羊毛的“房屋普查”

和“真房源運動”

經年累月

成了貝殼如今覆蓋中國322個城市

54.9 萬個小區

2.26億套房源的

信息庫“樓盤字典”

鏈家真正的護城河

其實并不是經紀人

更不是所謂的門店和管理系統

恰恰是這一套別人都不愿意做的

樓盤字典

后來左暉在創建貝殼時

只從鏈家帶走兩樣東西

一個是一批執行力極強的經理人

還一個就是這套“秘笈”

——樓盤字典

左暉率先在房地產中介行業

制定了真房源的標準

用一己之力把整個中介生意

逼回到了真房源的軌道上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

真房源不是天經地義的么?

但在當時

假房源才是全行業默認的“天經地義”

想要改變現狀

并不是簡單下定決心就能實現的

背后是上千人走遍全國小區

一毫米一毫米的測量

得出來的真房源數據

而隨著行業越來越正規

經紀人的收入越來越高

這個行業吸引了大量名校畢業的經紀人

刷新了很多人對這個行業的認識

2017年2月

一位券商高管

在網上公開了一張鏈家的面試表

面試者大多都是本科或碩士畢業

甚至還有北京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碩士

根據貝殼找房提供的數據

87.7%的鏈家經紀人

擁有高等教育經歷

其中

本科率達到了33.1%

也許會有人說

說來說去

鏈家的中介費還是太高了

平心而論

鏈家的存在為租客和買房者

提供了更加透明和安全的選擇機會

北京著名的“黑中介”

因為鏈家的出現

大大減少了

人們只看到了中介費的溢價

卻沒有看到節約的隱形成本

自從鏈家入局之后

用戶買房、租房的體驗好得多了

把這些隱形成本

攤到提高一個點的中介費

應該是很合理了 

當然

事情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

鏈家內部其實也有非常大的問題

房地產中介的三大原罪的解決

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左暉也是在一次次踩坑中碰壁

逐漸完善了對房地產這個行業的認知

鏈家的歷史非常復雜

雖然為行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也絕對不是一朵白蓮花

北京歷史上最大的單一差價

就是鏈家創造的

2005 年

鏈家在一套600萬元的別墅交易中

就吃掉了150萬的差價

而且鏈家的中介費確實全國最高

每套房子要抽取百分之二點七的中介費

一套幾百上千萬的房子

鏈家要抽取幾十萬的中介費

而同時期的北京中介

只收到2%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巨大的負擔

而在一些新房的銷售中

鏈家的傭金最高能收到 3%

中介幾乎什么都不用做

就把消費者帶到售樓處

等開發商賣出一套上千萬的房子

就能坐收30萬傭金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鏈家利用手中的客戶信息

薅了一遍羊毛

最后所有的成本

又都轉嫁給了購房者

消費者沒體驗到鏈家創造的價值

反而體驗到了對房價的提升

這些年來

中介行業最大的一則丑聞

也來自鏈家

2016年

為了賣自家的金融產品

鏈家違規將尚未過戶房屋用于抵押

因此引來政府對首付貸的全行業絞殺

也斷了自己最重要的盈利來源

2017年

鏈家參與到二手房的限價中

調控效果明顯

一些核心地段的小區

二手房單價超過了政府指導價

鏈家就不會上網

北京二手房房價得到了控制

這讓領導們充分認識到了

房產中介的巨大作用

一個內部會議上

一位領導發話

調控房價

就是調控鏈家

在內外困境之下

左暉自己也明白

這種標準化、透明化的服務

只有在高昂中介費的支撐下

才能勉強生存

不少人都是在鏈家看房、咨詢

然后到中介費更低的平臺交易

大家看到這招是不是很熟悉?

沒錯!

自從有了網上購物

女生們都是在實體店試衣

試滿意了在線上下單以網購價買回家

所以

對于鏈家的“高”中介費應

該有個實事求是的認知。

即使是在上海

即便鏈家的市場占有率

已經接近20%

中介費率已經達到2%

依然是虧損的

高昂的中介費

導致鏈家和消費者之間的矛盾

本質上是很難調和的

特別是在全行業服務質量提高的背景下

大家的服務越來越接近

為什么一定要在鏈家多花中介費?

2016年2月23日

在上海市消保委召開的

上海房產中介消費滿意度調查發布會上

鏈家被點名

指出鏈家有兩家門店

存在隱瞞房源真實信息

把法院查封的房子

賣給消費者的行為

這就是著名的鏈家223事件

這次事件之后

鏈家受到了多個部門的調查和處罰

左暉才知道

輿論對鏈家有這么大的意見

于是決定自我革命

在之后一次內部演講中

左暉這么調侃自己

說如果未來女兒上學

老師如果讓她寫一篇作文《我的爸爸》

說他是北京最大的中介頭子

那他希望這種評價不是負面的

223事件

直接給了左暉二次創業的動力

他希望能夠輸出鏈家的經驗

能讓全行業更加的標準化、透明化

能夠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讓中介從業者變得更有尊嚴

當然還有一個隱藏的目的

只有全行業正規劃、標準化、透明化

這個行業的成本和收費才能降下來

鏈家也就不用維持這么高的成本了

(未完待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80后”房產中介,真的要涼了?
貝殼為何此時赴美上市?創新卻帶來高額中介費?
追憶鏈家創始人左暉生前對話:“我們沒有壟斷一套房”
中國最“牛”中介:萬億帝國,褒貶相存
左暉:好人、笨人和企業家
房產中介與互聯網戰事:未來能出現規則制定者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武威市| 抚州市| 稻城县| 禄丰县| 卫辉市| 横山县| 菏泽市| 岚皋县| 怀柔区| 扶风县| 嘉定区| 南岸区| 新源县| 盖州市| 韶关市| 武功县| 拉孜县| 平乡县| 永嘉县| 平邑县| 龙南县| 大姚县| 吉水县| 高雄市| 监利县| 常州市| 灵丘县| 友谊县| 滦南县| 化德县| 颍上县| 屯留县| 定远县| 临清市| 正安县| 类乌齐县| 肃北| 汝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