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擔任顧問以及孫伊萍辭職,讓輿論對蒙牛又一次備受關注。
9月15日中秋團圓夜,蒙牛乳業突然發布重大人事變動公告,執掌蒙牛4年多的孫伊萍宣布辭職,此時離她的任期結束還有兩年,新任蒙牛總裁為盧敏放。9月22日,蒙牛的官方網站披露信息顯示,非執行董事成員之中,牛根生赫然在列,并證實出任公司顧問。
盧敏放在加入蒙牛之前,曾任職雅士利總裁,并曾在多家跨國企業任職,曾擔任過達能早期生命營養品公司大中華區主席職務,并在美國通用電氣及強生(中國)擔任過管理職務。
▲ 蒙牛創始人 牛根生。
2009年7月,中糧集團入主蒙牛,但直到2012年,中糧才全面介入蒙牛具體管理,寧高寧選派孫伊萍擔任蒙牛總裁。孫伊萍是中糧安排的第一任總裁。蒙牛董事長馬建平在9月19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孫伊萍主政蒙牛這幾年,與伊利的距離越來越大。
孫伊萍的辭職,有多重說法。
據《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報道,中糧董事長趙雙連上任后數月的調研,發現蒙牛系統及聯營公司很多人對孫伊萍評價頗有看法,甚至將蒙牛發展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也歸因于孫伊萍的管理有問題。“這么多人都不說孫伊萍好,則問題不是一般的嚴重。要從內部解決問題。”趙雙連曾在內部表示。
今年1月召開的中糧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宣布,趙雙連任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轉而擔任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而寧高寧欽點孫伊萍擔任蒙牛總裁,并對她支持有加,在蒙牛一些重要會議上,寧高寧親自參加為其背書。
寧高寧為什么選中她?中糧新聞發言人殷建豪曾對外表示,孫伊萍作為女性特有親和力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她在食品飲料領域有專業優勢。
1993年,孫伊萍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獲得食品工程專業學士學位和農產品加工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同年加入中糧集團,從事對可口可樂裝瓶業務的投資管理。此后12年她先后在廣東太古可口可樂、海南可口可樂、湛江中糧可口可樂公司工作。孫伊萍在制造、營銷、品牌、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今年6月蒙牛業績公布。
雖然履歷豐富,但可以看出孫伊萍沒有乳業相關經驗。
國企素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傳統,這也讓業界對蒙牛換帥有一番猜測。不過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并不存在這個問題,趙雙連上任后,為了解內部情況,對中糧旗下各個企業進行調研,在對乳業板塊公司進行了解時,沒想到對孫伊萍的不滿如此之多。
今年6月,中糧集團已經決定對蒙牛換帥,8月底中糧集團已經有相關人士已經找孫伊萍談過話,告訴她董事會已經決定不讓她再擔任蒙牛總裁一職。也曾傳出傳言稱趙雙連曾要求孫伊萍離開蒙牛,回到可口可樂,但孫伊萍拒絕這一要求,于是才有中秋孫伊萍辭任的一幕。
▲ 中糧集團中紡集團改革重組大會。
蒙牛在牛根生和楊文俊主政時代,迅速發展,十余年時間發展成國內最大乳企,孫伊萍對蒙牛的一系列改革,讓“瘋牛”相比競爭對手慢了下來。無論如何,業績是關鍵,沒了理想的業績,如何向董事會交待?孫伊萍要為業績買單。
相比牛根生和楊文俊,孫伊萍是畢竟是職業經理人,業績是她唯一向董事會交待的東西,沒有業績便意味著失去一切。
相較孫伊萍的辭職,牛根生的回歸對蒙牛意義不同。
蒙牛董事長馬建平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2011年時與同行不相上下,到2016年中期無論在市值、收入、利潤等方面都與對手有較大差距,中糧不滿意,為蒙牛發展計必需要調整管理層。”繼任者盧敏放也表示,尋找和競爭對手的差距拉大的原因將會是他接下來戰略中突出的重點。孫伊萍的離去是為業績負責。
并且蒙牛在牛根生時代瘋狂發展,蒙牛烙上了深刻的牛根生記憶,早在2011年,有一次記者與蒙牛一位副總裁私下交流,該副總裁表示,“老牛對公司的事早就徹底不管了”,但到現在大家仍將牛根生與蒙牛聯系在一起。
雖然在其任期內,蒙牛邁入了500億元俱樂部,但與競爭對手的雙方差距在拉大,伊利股份2015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3.60億元,蒙牛實現銷售額490.265億元,同比下降2%,雙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伊利領先蒙牛的另一個關鍵點在于現金流,目前伊利輕資產化明顯,銀行貸款下降54億,資產負債率約為40.6%,手持凈現金100億元;而蒙牛資產負債率為47.8%,銀行貸款102億元,手頭現金僅為52億元。
此外據財報顯示,2015財年伊利營業總收入在業內首破600億大關,達到603.6億元,同期實現凈利潤46.54億元,雙雙保持兩位數增長,并持續穩居亞洲乳業第一。2015年,蒙牛這家中國本土第二大乳企的總收入同比下降2%至490.265億元,跌破500億元,凈利潤同比微增0.7%至23.67億元。
立足長遠的管理者,不會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孫伊萍對蒙牛的改革是否正確,需要留給時間去檢驗。但孫伊萍對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投資會坐不住。
2006年,牛根生后辭任蒙牛總裁,楊文俊接任。楊文俊在擔任蒙牛總裁的第二年就使蒙牛營收一舉超過伊利。回憶如此強悍的前任,孫伊萍不知作何感想!
孫伊萍曾在接受采訪時說,蒙牛原本的企業文化是非常具有個性的。但深入接觸后,我反而堅定需要轉變它。將曾經內蒙古大漢形象的“土牛”改造為“國際牛”。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當時的蒙牛危機四伏,強敵環伺,進行國際化改造,而不是更好的開拓市場,是不是為時過早?記者將此話給孫伊萍發去短信,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回復。
孫伊萍前任執掌人,牛根生和楊文俊都有幾十年的乳企工作經驗,并都從基層一步步做起,對基礎工作了如指掌,空降的孫伊萍能否做到,記者目前尚未得到消息。這次中糧選擇較有豐富的乳業經驗的盧敏放接掌蒙牛帥印,或許即是出于對此的考慮。
有分析認為,此次邀請牛根生重返董事會,是因為非常了解蒙牛的發展,對行業也非常熟悉,為了充分整合各方的力量,確保蒙牛制定出更好的發展戰略,稱其在新管理層上位后,主要協調新高層和基層管理干部之間的關系。但現在的蒙牛已非當日蒙牛,牛根生回歸能否讓蒙牛重新牛起來,且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