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奶圍城,艱難突圍的國產奶業迎來重大轉折。 8月22日,在第一屆中國優質乳工程發展論壇上,優質乳工程核心標準發布,身體力行推動優質乳工程的逾20家乳企還共同發布“福州宣言”,一場全面普及巴氏鮮奶的民族奶業振興行動正式拉開大幕。
▲第一屆中國優質乳工程發展論壇現場。
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及乳企共同努力下,優質乳工程將我國生鮮乳標準定在很高的水平,已經達到甚至部分超越發達國家現行標準。在今年2月的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優質乳項目驗收會上,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曾表示“很羨慕福建的消費者”,因為巴氏奶保留了牛奶的活性營養,是真正健康、安全的好奶。
國家優質乳工程將通過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推動奶牛養殖技術升級、全面實施乳制品加工工藝標準化監管,讓消費者真正喝上優質奶。目前,已有9家乳企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還有16家企業等待加入。
作為持續參與推動國家優質乳工程的專家,王加啟表示,只有全面發展巴氏奶,讓我國有限的生鮮乳資源價值最大化,才能構建抵御進口奶的競爭壁壘,提升民族奶業核心競爭力。
國產奶業艱難復興
對國產奶業而言,實施優質乳工程迫在眉睫。
據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此次論壇上透露,目前我國奶業消費水平為人均33公斤,這個數字還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都追不上。
2008年的奶粉安全事件,使得消費者對國產奶的信心跌到谷底,進口奶趁機大舉進攻國內市場。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中國進口包裝牛奶從2008年的7000多噸,增長到2015年的46萬噸,7年間增長了約65倍,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80%。2016年,乳制品進口數字繼續全面增長,尤其是進口常溫奶,在個別月份甚至出現三位數的高速上揚。
▲歷年來乳制品進口情況。
隨著進口奶不斷侵蝕國內消費市場,國內乳業更是陷入“奶荒-加大養殖-奶剩-倒奶殺牛”的惡性循環當中,據《經濟觀察報》此前報道,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
與此同時,乳企的日子也不好過。根據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去年年中的說法,當時我國奶業行業虧損面超過50%。
內憂外患之下,中國奶業近年來也一直在圖謀振興。2013年,農業部建議實施優質乳工程;2016年11月,農業部主導下的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全方位推動優質乳工程實施;2017年2月,包括現代牧業、福建長富等在內的首批乳企通過優質乳工程驗收。同時,今年1月,五部委還聯合推出《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首次將奶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事實上,在多方努力推動下,中國乳制品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作為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同時也是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的主任。據他介紹,該中心帶領全國45家質檢機構,連續9年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覆蓋全國所有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
由中國奶業協會和該中心7月份聯合發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7)》顯示,2016年全國生鮮乳抽檢合格率為99.8%、乳制品抽檢合格率為99.5%,三聚氰胺等違法添加物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0%。
用巴氏奶重塑信心
盡管國產奶質量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但消費者信心恢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王加啟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表示:“在優質乳工程推動過程中,最大阻力來自消費者認識不足,對國產奶造成巨大的壓力。”
巴氏奶能承擔起重拾消費者對國內奶業信心的重任嗎?
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中國奶業協會乳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顧佳升表示,要讓消費者喝上好奶,必須實現優質乳“生產-加工-消費”的本土化,而巴氏鮮奶只能用當地生產的優質生奶,在當地用科學、低熱工藝加工而成。
據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永康介紹,該公司通過將巴氏殺菌溫度從85度降低到80度,最大限度保護了牛奶中的天然活性營養。采用超高溫工藝生產的長保質期進口奶,并不具有這種活性營養,而這恰恰是國內奶業得以和進口奶抗衡的重要砝碼。
▲長富生產的巴氏鮮奶。
從質量上而言,優質巴氏奶也已經具備與進口奶抗衡的底氣。王加啟告訴無冕財經,優質乳工程主要做的就是研究牛奶品質評價核心技術,構建國產奶和進口奶的評價體系,用數據告訴消費者哪種奶更好。
目前,國家優質乳有了特優級原料奶標準,其中,體現營養品質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別高于3.3%和3.1%,代表奶牛健康狀況指標的體細胞數低于30萬個/ml,代表環境衛生指標的細菌總數低于10萬CFU/ml,這一標準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標準。
▲優質乳與國外乳制品標準對比。
而作為進入首批國家優質乳工程的區域乳企,福建長富在生乳這塊的標準更高,截止2017年6月,該公司牧場生鮮乳菌落總數平均為3萬CFU/ml,體細胞數28.5萬個/ml。蔡永康告訴無冕財經,從啟動優質乳工程以來,長富實施全產業鏈的升級改造,包括優化升級牧場、耗費1億多元引進歐盟標準的巴氏殺菌工藝和設備、全程冷鏈系統實行無縫管理的升級等。
與此同時,首批進入優質乳工程的乳企們都在積極行動。據新希望乳業副總裁林永裕透露,為了獲得更優質的奶源,新希望規定,牧場到工廠距離不超過100公里,儲存、冷卻、運輸到工廠的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加工、上市銷售時間不超過24小時等。
不可否認,國家優質乳工程需要各方長期推動和踐行。乳企除了要生產出優質好奶外,還需要繼續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和教育。
一直有鮮奶夢的蔡永康,在長富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自建牧場、一心發展巴氏奶,還從2009年開始,堅持召開巴氏奶發展論壇,同時積極開展對消費者的普及,每年進行幾萬場的進社區交流活動。目前,長富的巴氏奶占據了福建市場近9成的份額。去年,公司營收8億多元,實現凈利潤7000多萬元。
隨著優質乳工程的持續推進,消費者認知提升,將推動養殖者生產優質原料奶、乳企選用優質原料奶,奶業鏈中的消費、加工、養殖等環節將從原來的割裂狀態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根本上解決產業鏈利益分配長期失衡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