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綠濃了,紅瘦了。
這個時節,熱鬧的是薔薇。薔薇的熱鬧,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薔薇花亂時,一個春天也就宣告結束了。
薔薇花亂時,自然界的風大了雨多了,詩人們的感慨也多了。
“感時花濺淚”,那是詩人心中的淚水濺落嗎?
這薔薇,紅得熱烈,是一種無聲的喧鬧。
喜歡我們校園圍墻上的那大片的薔薇,更喜歡鄉間無人處邂逅的那一叢、一簇爛漫著的野薔薇。就像喜歡鄉間的路邊的金銀花一樣。
時常獨自一人在圍墻邊駐足,用放大鏡來細看這花,用微距鏡頭來記錄這花。
更不是我固執地認為夏日里的美麗花兒多是白色。
我實在無法不去欣賞這薔薇,實在無法不去遠遠地欣賞這薔薇的美麗,實在無法不將這潔白的薔薇攝入我的鏡頭。
還要有理由嗎?不需要!
那天,下班的途中,看到一對父女坐在電動自行車上,在人行道上飛快地騎著。父親、女兒(至少已經是小學高年級的女生了)就不斷地捋著我們學校圍墻上的這美麗的小花,然后再向外拋灑著。
我覺得心痛!
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史懷哲博士告誡我們要愛護一切的生命。他的理論體系在告訴我們,你可以采植物、伐木頭、摘新開的花、采剛結的果。但是,你必須是有一個目的的,是為了一定的目的而實施的行為比如,是為了生存之需,是為了美化自己之需……萬不可沒有任何目的地去戕害任意一種生命!
我們能做到嗎?這就是我常對學生們說的,索性你是為了利己而損人,我還多少有些可以原諒你呢。你所做的是在損人,卻一點兒也不利己,你就不要去做了吧。
可我當時和后來都無法對那父女二人說。
我能做的就是在午飯后立即去查看去尋訪那曾經受到了傷害的薔薇。
我找不到任何受過傷害的痕跡!
這,就是卑微弱小而崇高的薔薇。
她無言,她忍受,她奉獻。
我不能不將這美麗的薔薇拍攝下來。
而且,我選擇的,就是中午,兩小時前曾經受過傷害的那一段薔薇。
你能看到什么?她已經將傷痛隱藏了。
薔薇花過,就真正進入夏天了。
還會有人關注她的殘花、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