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鳥叫了。
麥子黃了。
同事的奶奶一直生活在農村里。
老人家對這麥田有一個極為形象的比喻:“就像大桌面子一樣平啊!”
可不是?
大片的農田,金黃的麥子。
可哪個人家能有這么大的桌子,有這么平整的桌面?
麥收的時節,就想到了學生時代的農忙假。
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每年兩個農忙假。
那個假期,對于我們這些個生長生活在城鎮的學生來說,是要到農村去勞動的。
割麥子。
還要在棉花田里間苗之類。
“針尖對麥芒”,這個話,現在城市里的孩子大概已經聽不到了,也聽不懂。
農忙假勞動的時候,我們這些個調皮的男生,麥芒是我們的玩具,也會拿麥芒來惡作劇。
麥收時節,多風雨。
二十年前的這個時節,我們應邀到一個農場去進行教學交流和高考前的指導。
去的那天,正在下雨。
晚飯時候,農業中心的楊主任,一直愁眉不展。還不斷有電話打進來報告田里的情況。
那一年,麥子是豐產,卻沒能豐收。
三年前的麥收時節,我們也是到那個農場去看麥田的。
剛剛經歷了風雨,成熟的麥子倒伏嚴重。
這位包田的漢子,憂心忡忡。
他在麥田的邊上已經育下去了秧苗。
三夏大忙。
現在還多了一忙。鄉村的干部們要層層負責,去宣傳禁止焚燒秸稈。
農場,田是大片的,作業也是機械化的,就少了焚燒的麻煩了。自有機械將這秸稈打成一個卷,再送到工廠里去。
農民們呢?
現在回到那首歌曲上來啊。
將近五十年前,曾聽過這首歌,“麥浪滾滾,閃金光。”
是在我們小鎮上的人民劇場里看的一場演出,七八位農村社員打扮的女演員,邊舞邊唱。
后來,在廣播喇叭里也聽到過。一直印象深刻。
直到前年,才在網絡上又找到了這首歌。
但不是上面的這個人唱的。
這些年,喜歡到農村去走走。
曾在一個農場里看過農民們從播種到收割麥子的全過程。
麥田的邊上,自有清香的氣息。
麥收的時候,這繡線菊也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