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宜興紫砂,利在永恒

6月13日上午,參觀宜興利永陶瓷博物館,對宜興的紫砂陶藝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車到大門口,眼前的博物館大庭院,儼然像一幅精致的水墨山水畫。

中國陶都,素以紫砂著稱于世,于世界陶瓷藝苑獨領風騷。紫砂陶是用紫砂原料制成的各類陶瓷器皿,其中以紫砂壺為代表。

它是中國傳統茶文化與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制陶工藝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形制優美,色澤古雅,泡茶香味醇郁。它集詩詞、書畫、篆刻、雕塑于一身,凝結了中國文化藝術的全部精粹。

壺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數百年來,以其天然性、實用性、藝術性的獨特魅力而享譽中外。

五色土傳說·歷史成因

關于紫砂,有眾多美妙傳說,其中流傳甚廣的是一個異僧最先發現了紫砂泥。他發現后,便沿村叫賣:賣富貴土!賣富貴土!見村人不予理睬,又喊:貴不欲買,買富如何?"村人見奇,就跟他至一山洞,果然有五色斑斕的泥土,很適宜制陶,從而發現了紫砂泥。

宜興古稱陽羨,地處浙江北部的天目山、莫干山向北延伸的余脈和長江三角洲的交接地帶,地層底下蘊藏著豐富的陶土礦。

先秦時期,吳越文化在此交匯。宜興地區的制陶業,自漢至唐,一直綿延不斷,在這塊土地上發展得如火如荼,并帶有著鮮明靚麗的文化色彩。

因茶而興·發展歷程

飲茶之風始于漢,興于唐而盛于宋。唐肅宗時起陽羨貢茶名冠全國。自明代開始,飲茶遂擯棄龍團鳳餅,改用散茶沏泡。由于泡茶的需要,身型小巧、方便啜飲的紫砂壺應運而生,有世間茶具稱為首之美譽。紫砂與茶文化相結合,演變為獨立于茶文化、陶文化而自成體系的紫砂文化。

自宋出現原始紫砂陶,到明代紫砂壺初創,并不斷向雅俗共賞發展。及至明末清初而繁盛,并進入宮廷。到近現代,紫砂不僅暢銷國內,還出口歐洲、東洋,并屢次在世博獲獎。改革開放以來,躬逢經濟發展,紫砂業界人才濟濟、新品迭出,紫砂拍賣屢創新高,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

藝術魅力·文明符號

紫砂經過歷代名工巧匠的傳承演繹,以其文化包容性,早已從單一的實用茶器轉變成人們生活審美的物化和個人意趣的體現。一件優秀紫砂作品,總能讓人浮想聯翩、回味再三。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紫砂因其自身魅力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當下極為熱門的藝術門類。

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紫砂工藝,以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宜興紫砂,極大地體現了工匠精神。紫砂陶,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傳播文明的使者,已成為中華化長河里熠熠生輝的獨特符號,又在向世界非遺沖刺。

紫砂特性·原料加工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這一丸土說的正是紫砂。紫砂泥是陶都得天獨厚的優質礦產,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鐵礦組成其成品泥具可塑性強、生坯強度高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能單獨成陶。燒成后呈雙重氣孔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即使突遇冷熱水質澆灌也不炸不裂,物理穩定性好。紫砂陶不需施釉,素面素心,把玩時間越久,其特有的沉穩亞光特性盡顯風雅。

用于制作紫砂陶的泥料統稱為紫砂泥,其原泥基本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在紫砂壺的制作過程中,紫泥、綠泥、紅泥三種原料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需要互相配比摻和使用,忽葡萄而紺紫,倏橘柚而蒼黃,從而得到深栗色、海棠紅、青灰、墨綠、黛黑等等五彩斑斕的顏色。

"殂白碭,鑿黃龍"。

紫砂泥的開采,因紅泥接近地層表面,人們一般為露天開采為主。而

紫泥、綠泥的開采卻比較復雜,需深入數十丈乃得。開采泥工按礦層引脈,用鎬開鑿,用人力背挑,勞作艱辛。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逐漸采用機械開采,鋼軌纜車輸送。紫砂泥料與陶土甲泥一起開采,再精選加工,大約噸陶土方能得一噸左右紫砂泥。

原料加工

從礦層中開采出的紫砂礦泥,外觀類似巖石,俗稱生泥生泥散放露天,風化成細碎顆粒,然后石磨碾碎、過篩、加水拌和,再經人工反復捶煉制成熟泥。現在則采用粉碎機粉碎,經真空練泥機制成熟泥

熟泥經過較長時間陳腐,讓水份均勻分布,泥料腐化,有機物質分解產生膠質,成為腐泥。這樣既有利于改善泥料性能,亦能使紫砂燒成使用后更加溫潤可親。

宜興國家級工藝大師

博物館里掛有宜興著名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圖片介紹等。如:

徐漢棠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1932年生。1952年拜入顧景舟門下,為顧老第一弟子。1955年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1960年隨同師父顧景舟一起進紫砂研究所專事設計和創新,1975年進中央工藝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任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總工藝師、紫砂研究所所長。功底扎實,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跡,均稱漢棠盆

汪寅仙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3-2018)。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后師從吳云根、朱可心等人學習紫砂陶藝,尤擅花貨制作,具有頗高的藝術造詣和嫻熟的制作技藝。作品氣韻生動,酷似自然生態,惟妙惟肖,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藝術欣賞價值。

呂堯臣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代表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0年生。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吳云根學習紫砂技藝,后又得到朱可心、顧景舟等大師的指導。1970年進紫砂研究所從事紫砂造型設計。先有呂竹"之稱,又開創獨具特色的呂式絞泥,被譽為壺藝魔術師”。

顧紹培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5年生。1958年進宜興陶瓷中學學習,受溫春芳等老師啟蒙,是年又轉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陳福淵,后得顧景舟長期悉心指導重攜,深研諸名師技法,集各派之精華,融藝術個性于一體,作品曾獲德國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

何道洪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院級高級工藝美術大師

1943年生。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王寅春學藝,擅長光素器與筋紋器制作。后又得裴石民指導,深研花貨制作技藝。1976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光素器圓潤敦厚、筋紋器工精藝謹、花貨細膩優雅,在傳統基礎上提煉形成了醇厚雄勁、工藝精湛的何氏風格。

曹婉芬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0年生。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后師從朱可心、裴石民學藝,又承王寅春、顧景舟教澤,技藝功底全面扎實。作品秀麗大度、氣韻飄逸,既不失歷史傳統,又融入時代文化理念。

徐秀棠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代表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37年生。17歲拜任淦庭為師學習紫砂陶刻。1955年入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1958年參加輕工部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中國民間雕塑研究班,后轉入泥人張工作室學習彩塑。1996年創辦長樂弘陶莊。

譚泉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1939-2017。上世紀50年代跟隨任淦庭學習陶刻裝飾。在長期的工作學習中,細細揣摩曼生三刀法、板橋鄭書風,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1975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訓班深造。其金石篆刻、書法繪畫、花鳥、山水、人物俱佳。作品構思新穎,風格清新灑脫。

李昌鴻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1937年生。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顧景舟。1958年起任紫砂工藝廠技術輔導、車間主任、技術科長、副廠長、總工藝美術師等職。1984年與夫人沈華合作竹簡茶具榮獲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

周桂珍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3年生。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后師從王寅春、顧景舟學習紫砂陶藝。以其簡練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大匠不雕的風度引領紫砂新風。其作品大氣豁達、灑脫中也蘊含著女性的秀麗與和美。

鮑志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1946年生。字樂人。1959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后師從談堯坤、諸葛勛、范澤林學習陶刻。1962年又轉師吳云根門下學習制壺技藝。1965年得任淦庭教澤,從事陶刻創作。1975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學習。致力于紫砂藝術的創作研究。

明清大家

紫砂鼻祖 供春

供春,傳為明正德年間人。原為學憲吳頤山的家僮,侍候主人讀書于金沙寺中。寺內一老僧善制壺,供春閑暇之余,竊仿老僧心匠,也學著淘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掠內外,壺上隱見手指螺紋。其作品栗色闇闇,如古金鐵,敦龐周正,允稱神明垂則矣。被世人譽為紫砂鼻祖

千載一時 時大彬

時大彬,號少山,明萬歷至清順治年間人。宋代尚書時彥裔孫,紫砂工藝史上的巨匠。他從各方面總結了前人經驗,確立了傳承至今的紫砂壺成型技法,在紫砂用泥、造型、銘刻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并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紫砂名藝人。其作品早期多仿供春大壺,以樸雅見長。后期作品,因與婁東文人交游,投茶之趣,遂改制小壺,把壺藝推向一個新高度。所創六方、提梁、僧帽諸式,流傳甚廣。時人對他評價甚高,有明代良陶讓一時之美譽。

小壺妙手 惠孟臣

惠孟臣,傳為明天啟至清康熙年間人。時大彬后又一制壺名手。大壺渾樸,小壺精妙,壺藝出眾,獨樹一幟。作品小壺多、中壺少、大壺最罕,尤重銘刻,筆法絕類褚河南。以擅制小壺馳名于世,稱為孟臣壺。后世仿制者甚眾,廣東潮州茗飲喜小壺,故粵中偽造孟臣小壺觸目皆是。其所制梨形一式對歐洲早期制壺業亦有巨大影響。

花器巨匠 陳鳴遠

陳鳴遠,號峰,又號壺隱,清康熙、雍正年間人。他自制自鐫,雕鏤兼長,制品多出新樣,銘刻古雅流利,具有晉唐意韻。《陽羨名陶錄》評價其云:一技之能,間世特出。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其所制茶具、文玩無不精妙,豐富了紫砂造型藝術,并將壺藝、品茗與文人意趣融為一體,極大地提升了紫砂藝術價值。宮中艷說大彬壺,海外競求鳴遠碟,其人其作,名噪中外。

文人豐碑 陳曼生

陳曼生,字子恭,名鴻壽,號曼生,清乾隆、嘉慶年間錢塘人。嘉慶六年拔貢,官至淮安同知。其詩、文、書、畫皆以資勝。篆刻追蹤秦漢,為西泠八家之一。他任溧陽縣令時,公務之余創制砂壺新樣,由紫砂名工楊彭年、邵二泉等制壺,其與幕客江聽香、郭頻迦等撰銘書刻,世稱曼生壺。在其倡導下,紫砂與詩書畫印、儒釋道精神相融合,文人氣息濃郁,允稱壺藝中興

一壺千金 邵大亨

邵大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人。年少即有大名,秉性剛烈,情趣閑逸,藝技超群,其作品渾厚、精到、大度,堪稱集壺藝之大成。大亨壯年便死于亂世,作品傳世尤稀,其作在當時就已被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近代紫砂泰斗顧景舟對他推崇備至,評價其云:從他選泥的精練,造型上審美之奧邃,創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藝的高超,博得一時傳頌,盛譽之高,大有'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之慨。

紫砂重要時期概覽

在利永紫砂博物館,也大致了解了宜興紫砂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

草創期(宋至明初)

宜興紫砂始于北宋。1976年丁山蠡墅羊角山發掘了一處古龍窯遺址,發現了大量以壺、罐為主的早期期紫砂殘器,經鑒定,此古龍窯始于北宋,從而成為紫砂始于北宋的實物佐證。

不過,宋代只是紫砂的原始初創階段,那時的紫砂壺器,用龍窯裸坯燒制,斷面呈紫紅色,常有火疵現象;元代紫砂壺已開始銘刻裝飾,大都供文人墨客、達官貴人烹茶之用。

典范期(明中晚期)

據史籍記載,真正的紫砂壺創始于明代正德年間,金沙寺僧和供春可看作是紫砂專業化、藝術化的開創者。

從嘉靖到萬歷年間,紫砂從日用陶中獨立出來逐步形成自己的工藝體系。這一時期的時大彬是紫砂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其對壺藝的杰出貢獻有:一是完善了紫砂成型的基本工藝,培養大批人才。二是創新了調砂、配色以及許多新款造型。三是與文人交往,由大壺改作小壺,并形成了樸雅典重的壺藝風格。

明代中后期,以時大彬為代表的名匠輩出,制作工藝日趨規范,為適應當時飲茶風尚,砂壺也更加精工雅致,這一時期可稱為宜興紫砂的典范期。

繁榮期(清康乾時期)

清代,宜興紫砂進一步發展。明末清初著名紫砂大師當首推陳鳴遠。他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藝人,作品種類豐富,造型上多以自然形體入壺,是紫砂花貨的一代宗師。

康熙、乾隆年間紫砂進入宮廷,工藝上受宮廷影響,并在壺體上加以琺瑯彩、黑漆描金等二次加工,造型則趨于繁復,出現一股奢華纖巧之風。康乾盛世,在宮廷需求、文人雅好和海外市場的多方推動下,進一步刺激紫砂生產,是紫砂的繁榮期。

萬福萊著《銷往歐洲的宜興茶壺》

轉化期(清嘉道至清末)

清嘉慶年間,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在他任溧陽縣令期間,與幕僚設計壺樣,交由楊彭年等名藝人制作,并親自題銘鐫刻,這些壺造型樸雅、銘刻雋永,被稱為曼生壺。其后晚清浙江書法家梅調鼎創建玉成窯,請名匠王東石、何心舟制壺,有字依壺傳,壺隨字貴的贊譽。這一時期的壺藝風格一洗康乾鉛華,回歸質樸之文人氣息,可以稱作是紫砂的轉化期。

《菊花紫砂壺圖》陳曼生作

復興期(民國)

民國時期的紫砂業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從民國初到1937年,在實業救國的影響下,紫砂業大力發展,出現一派繁榮的景象。那時蜀山、川埠、潛洛及周邊農村,幾乎家家捶泥,戶戶制坯,龍窯日夜不歇,產品產銷兩旺,還遠銷東洋、南洋各國。在人才培養上,除家傳、師承外,企業還創辦了陶工傳習所,后又成立江蘇省立宜興初級陶瓷職業學校。任淦庭、顧景舟等七藝人也是在民國時期學藝成才的。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丁蜀窯場遭日機轟炸,次年淪陷,紫砂大受打擊,陷入人亡藝絕的困境。

民國利永

民國初,多家紫砂企業和陶器店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如利永(利用)、豫豐、福康、吳德盛、鐵畫軒等,甚至還有一家短期存在的國營江蘇省立宜興陶業工廠。宜興利永陶器公司是這些眾多企業中創立最早、業績最優、經營最長的一家。

利永陶器公司于民國二年(1913)在上海注冊成立,公司在上世紀30年代達到鼎盛,在蜀山建廠設窯,制作經銷紫砂高檔茗壺,聘請當時紫砂名匠任技師,如程壽珍、范大生、俞國良、李寶珍、馮桂林、汪寶根等。公司講信譽、抓質量,產銷兩旺,聲譽日隆,產品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堪稱民國紫砂陶業的行業翹楚。

1926年利永陶器公司的各式紫砂壺、杯、碟參加費城世界藝術博覽會榮獲金質獎章證書。

利永陶器公司不但在紫砂的生產、營銷方面業績突出,還多次組織藝人作品參加世博會,提高宜興紫砂知名度。民國初期,宜興紫砂先后參加5次世博會,利永公司每次都積極參加,并多次獲獎。1926年公司送展的各式紫砂壺、杯、碟在費城世界藝術博覽會上獲金質獎章,1930年送展的紫砂陶在比利時列日國際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1915年美國巴拿馬國際賽會、1933年美國芝加哥博覽會、1935年英國倫敦國際藝術展覽會,公司都組織技師的作品參展。

1915美國巴拿馬世博會,程壽珍制掇球壺得頭等獎。

創新期(現當代)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扶持發展紫砂產業。1951年成立宜興紫砂產銷聯合營銷處,統一組織生產、銷售,1954年,37位紫砂藝人組建紫砂工場(隸屬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組建宜興縣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場。1958年成立宜興紫砂工藝廠,此后近30年該廠成為宜興紫砂生產的唯一一家專業工廠。

這一時期,最有名的藝人當數七輔導,他們不但自己精心創作了許多精品,還悉心培養了數以百計的青年藝徒,成為新時期紫砂發展的骨干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宜興紫砂迎來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期。

七大老藝人

任淦庭(1890-1968)

原名干庭,著名紫砂陶刻名家。自幼喜愛書畫,潛心鉆研陶刻技藝,特別注重寫意筆墨的線描變化,講究各體書法、文學詩詞,使陶刻裝飾與紫砂藝術風格和諧統一。他善于在各種紫砂茶具、花盆、鼎罐、文房玩具上刻繪山水、花卉、翎毛、人物等。作品筆力遒勁,自成章法,真草隸篆,各具風騷,尤以大篆和古隸見長。被評為國家名牌手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

吳云根(1892-1969)

又名芝萊。14歲拜汪生義為師學藝,與汪寶根、朱可心為師兄弟。擅長竹器制作,作品多次選送參加國內外大展。1915年應邀去山西任技師,1931年受聘于宜興職校窯業科擔任技師,1954年參加宜興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

裴石民(1892-1976)

原名云慶,又名德銘。早年習藝,擅制仿古紫砂器,頗負盛名。所制水丞、杯盤、爐鼎等器,造型典雅別致,具有青銅器敦厚穩重之特點,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陳鳴遠第二之美譽。作品風格清秀不俗,技藝精湛嚴謹,為紫砂歷史上求新求變,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

王寅春 (1897-1977)

生于江蘇鎮江。13歲拜趙松亭、金阿壽為師,學習紫砂陶藝。三年滿師后,上門幫窯戶當制坯客師。1921年起,赴上海仿古而名揚滬上。作品質高藝精,最擅光素器與筋紋器,是勤奮而又多產的紫砂名藝人。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

朱可心(1904-1986)

原名朱凱長,14歲時拜汪生義為師學藝。1931年受聘于江蘇省立宜興陶瓷職業學校窯業科任教員。1932年創作的云龍鼎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榮獲"特級優獎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1959年帶領弟子汪寅仙成功復制國家一級文物藏品明代'圣思桃杯'。同年參加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的世界陶瓷展覽會,作品松鼠葡萄壺”“松竹梅三友壺獲一等獎。

顧景舟(1915-1996)

原名景洲,別號曼晞、瘦萍、壺叟、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等。17歲跟隨祖母邵氏學藝,從此踏入紫砂藝壇。承襲家中制壺客師儲銘等人之技藝,出道時就已嶄露頭角。1954年進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被國家授予當時工藝美術行業最高榮譽工藝人稱號,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1988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在壺藝上成就極高,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極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一代宗師

蔣蓉(1919-2008)

別號林鳳。11歲隨父蔣鴻泉學藝。1940年隨伯父蔣彥亭至滬,在其指導下仿古紫砂器。1955年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同年創作的"荷花壺"在全國工業會議上被評為特等獎,并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制作國禮。象形寫實及色彩明艷是她作品的鮮明風格。195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為紫砂工藝技術輔導1995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顧景舟展廳

利永博物館專設“顧景舟”展廳。

陳列現利永集團董事長楊飛先生創立時期收藏的顧大師展品。如:

扁腹

仿古壺

井欄

洋桶

此樂提梁

雙圈

僧帽

等等。

走出博物館,轉身來到游客體驗中心。

這里有游客參觀的休息場所、游客體驗制陶的教室等。

廠區里有當年燒窯的煙囪和龍窯等。

陪同參觀的利永馬副總介紹:如果要開龍窯燒制,還要向政府部門報批。

在利永總經理室聽哲學系畢業的沈總談紫砂藝術的“大道至簡”和“文化自信”等,頗有感悟。

感激楊董事長的禮物“仿古壺”的復制品,想到在沈陽故宮觀賞清朝時期的復古仿制陶瓷、玉器和青銅器等。

現代意義上的創新有三類:模仿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創。科技與藝術史一脈相承。

參觀利永紫砂博物館不虛此行!

利永紫砂博物館由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目前紫砂行業內民營企業中規模最大、藏品數量最多、歷史譜系最為完整的紫砂博物館。

該館由國際著名設計師、集美組執行總裁梁建國教授設計,于2017年5月正式開館,前后耗資逾6億元。

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展廳面積3000余平方米,館藏自紫砂陶創制以來各個時期經典紫砂陶作品2000余件。

云集陳子畦、惠孟臣、陳鳴遠、邵大亨、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等明清至民國大家佳作百余件;吳云根、裴石民、朱可心、蔣蓉等紫砂七大老藝人存世精品七十余件。

作為景舟壺藏有量最高的公司,特設顧景舟專館,集中展示一代宗師”的作品數十件,盡顯“壺藝泰斗”大匠之風。

此外,館內還囊括當代國大師、省大師力作及中青年實力派新作等。

整個博物館脈絡清晰,精品紛呈,可謂是全球民營企業中館藏最豐富的專業性紫砂博物館。

2023年7月6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紫砂壺名人錄
想買紫砂壺就搜“泥石頭”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季益順簡介|紫砂壺名家
紫砂壺歷代名家有哪些? :紫砂壺名家周桂珍 - 紫砂世家
高檔宜興紫砂壺【無由杯】 | 紫砂壺名家【王濤】作品 | 泥料【原礦紫泥】 | 紫砂壺收藏
迷一樣的紫砂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慈溪市| 漳浦县| 保亭| 渝北区| 黄梅县| 金乡县| 武夷山市| 莱州市| 通辽市| 鲁甸县| 龙南县| 浙江省| 洱源县| 巢湖市| 安宁市| 射阳县| 蒙自县| 平和县| 阆中市| 元江| 麻城市| 府谷县| 新民市| 鄂州市| 玛多县| 高邮市| 江永县| 哈密市| 闸北区| 旌德县| 肥东县| 谷城县| 华阴市| 澜沧| 任丘市| 全椒县| 马鞍山市| 万安县| 阿拉善右旗| 固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