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堡的會議結束后,團隊順道圣彼得堡。
這是一座聞名遐邇的城市。與上海結成友好城市。總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市區面積600平方公里。
導游介紹說:圣彼得堡地方原來屬于瑞典。彼得大帝時期,把其從瑞典手中搶了過來。那時沼澤地很多。后經過城市精心規劃設計建設,現擁有大小河流幾百條。母親河涅瓦河,水面最寬處有1000多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深有90多米。
圣彼得堡是座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盡管其僅有300年歷史。
顯示彼得大帝偉業的宮殿
到達圣彼得堡的第一天。我們抓緊去了2座宮殿。
上午游玩夏宮。主要觀看其建筑外景和花園。
這是彼得大帝1704年命令建造,到1723年才竣工。當時請了法國和意大利的能工巧匠等一起設計和建造。
主宮前的幾百個金銅塑像,18處噴泉。遺憾,冬天看不到如此美景。
朋友轉發秋夏的夏宮主景。
沿著通向波羅的海的人工運河走去。到了海邊,風很大,有類似雪珠飄下。
水鳥競相飛翔,不時掠過水面。
有的干脆大搖大擺踱步在地上,等著游客喂食。
從海邊往右面花園走去。不一會來到彼得大帝銅像前。
塑像不高。彼得大帝頭戴三角軍帽,佩劍在左,英俊挺拔看向遠方。
從銅像那里往回宮前的大徑上走。見一正在修復保護的噴泉景點。圍繞兩旁有一些方形鐵桶。有人說是變電站。其實是把正在修復保護的塑像包裹起來。
旁邊有原來景色的照片。二戰時期,這里遭遇過德軍的轟炸。
下花園內也有幾座宮殿還在修復中。
看著這些照片,我想到了中國的圓明園。30年前當我站在圓明園的廢墟前,感到了那種具有滄桑感的悲壯。
夏宮占地近千公頃。面向波羅的海,是當年彼得大帝建立海軍,舉行重要國際交流活動的宮殿。
宮殿的右頭,是十字架尖頂的教堂。
而左面則是頂上雕有雙頭鷹的金頂。如此不一樣主題的雕塑竟然一起聳立在統一偉大建筑頂上,它象征了什么?
難道是象征俄羅斯一貫主張:政教合一?
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
下午游覽位于皇村的葉卡捷琳娜宮。
此時圣彼得堡雖然沒有下雪,但也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
冬天的游客竟然也很多。我們排隊足足等候了2個小時。幾乎超過排隊的極限。但想起世博會期間,排隊8小時的情景,也就釋然多了。
這是彼得大帝送給其妻子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禮物。建于18世紀初葉,后改建于中葉。
改建后宮殿長306米,其建筑風格,超過所有俄羅斯。其中一個個富麗堂皇的大廳,是整個巴洛克建筑的經典之作,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等候2個多小時后,總算輪到進去。先在咖啡廳,每人一杯暖暖身子。然后再借取中文導游語音器,跟著宮里的導游逐個大廳參觀游覽。
有紅柱廳、綠柱廳、主宴會廳、宴會廳、白色廳、黃金廳、琥珀廳等,極盡奢華,金碧輝煌,目不暇接。
最價值連城的是黃金廳和琥珀廳。其中,琥珀廳有50多萬精雕細刻的琥珀。加上其他名貴寶石,鑲嵌整個大廳,是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列入世界第八達奇跡。
原本在這大廳不能拍照,現全面開放。
整個宮殿參觀完后,我們在出口處的走廊上觀看這座美輪美奐宮殿修復的照片。
原來這座美麗宮殿也沒逃脫二戰的魔掌。當時的宮殿所有名貴之物,包括琥珀廳的,全部被德軍掠走。在2003年,德國出資350萬美金,琥珀廳由多國專家按照原樣圖紙完整修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俄羅斯造成的創傷是非常嚴重的,可在俄羅斯多處城市,如克里姆林宮等都可見到。
2019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