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計劃署對與中國的合作感到非常驕傲。與中國一起,我們幫助了3000萬人擺脫饑餓。1979年至2005年的26年間,我們以切實行動幫助中國農村人口自助,如種植林木,修建道路和灌溉水渠,建造學校、診所甚至廁所。到2005年,中國已經不再需要我們提供的糧食援助了。
當我在世界各地訪問時,人們問我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們這一代消除饑餓——這確實是我深信不疑的,中國就是我的回答。
不久前,我去了盧旺達,那里的一位農民遞給我一張明信片,上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綠油油的青山,青山上是修整齊平的梯田。他對我說:“當您去中國,請一定告訴那里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世界糧食計劃署通過其創新性的“當地采購,促進發展”(P4P)項目,將小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這一項目已經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0個國家得到了應用。在烏干達的卡拉莫賈地區,幾十年的內亂給當地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經為該地區提供超過20年的糧食援助。但即使糧食收成不錯,農民也沒有辦法曬干和儲存他們的糧食,于是也就無法在青黃不接的時節養活他們的家人或在價格高時出售給商人。因此,世界糧食計劃署通過的P4P項目建立了配備有清洗、烘干設備的倉庫,那些過去以每噸100美元的價格出售的糧食,現在可賣到每噸400美元。這叫做糧食支持,而不是糧食救助。
在最近對北京的正式訪問期間,我見到了農業部官員,討論中國如何能夠幫助我們去幫助像盧旺達的那些小農戶們去實現他們的梯田之夢。中國已同意為此指派食品存儲、加工和處理以及調動農民積極性方面的專家,我們對此深表感激。這將使數百萬農民有機會實現他們的糧食安全之夢。我還訪問了河南省,了解了鄭州商品交易所如何使農民和消費者都獲利。在中國最大的紅棗加工廠,我們探討生產更多高營養食品用于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緊急行動中。
由于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現在都擁有世界一流的減災能力,我們與中國討論了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減災方面的技術、專業知識以及硬件設施的前景。
我的繼母出生在蘇州,直到今天,她仍記得小時候挨餓的滋味。她總是告訴我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而且中國人有決心消除中國的所有饑餓。因此,中國繼續重視國內糧食安全,從而不僅確保最弱勢群體獲得足夠的營養,而且要保證這個國家能繼續養活其龐大的人口。確實,中國的糧食自給自足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董事會成員,中國已成為決定性的戰略合作伙伴。世界糧食計劃署非常感謝巴基斯坦水災發生后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提供援助。我在巴基斯坦訪問期間感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對中國援助的感激。
世界糧食計劃署由衷地感謝中國的長期支持。在經費方面,自1979年以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已收到來自中國的逾4300萬美元捐款,其中包括2010年的400萬美元。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中國在國際糧食安全工作中發揮的領導作用。
今天,世界糧食計劃署繼續堅定地和中國站在一起,共同應對災害的襲擊,正如我們在汶川和玉樹地震災區所做的一切。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將我們應對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天氣指數保險視為一項重要的創新。我希望世界糧食計劃署能夠將其與中國30年的合作伙伴帶入新的高度,使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的成就成為其向全世界推廣的典范。這樣一來,世界上數百萬的人們將會銘記中國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了吃飯問題,并走向了富裕。
在中國訪問期間,我學會了一句中國人常說的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希望每一位母親和她們嗷嗷待哺的孩子,每一位為養家糊口而奔波的父親,每一個為獲得糧食安全而不懈努力的國家,都能夠 “心中不慌”。
(作者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干事)
如今,世界上仍有近十億人每天早上醒來不知道這一天是否有飯吃,消除饑餓似乎只能是一個夢想。然而,中國幾乎實現這一夢想,并且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速度更快、范圍更廣。沒有哪一個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讓如此多的人擺脫饑餓。
世界糧食計劃署對與中國的合作感到非常驕傲。與中國一起,我們幫助了3000萬人擺脫饑餓。1979年至2005年的26年間,我們以切實行動幫助中國農村人口自助,如種植林木,修建道路和灌溉水渠,建造學校、診所甚至廁所。到2005年,中國已經不再需要我們提供的糧食援助了。
當我在世界各地訪問時,人們問我為什么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們這一代消除饑餓——這確實是我深信不疑的,中國就是我的回答。
不久前,我去了盧旺達,那里的一位農民遞給我一張明信片,上面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綠油油的青山,青山上是修整齊平的梯田。他對我說:“當您去中國,請一定告訴那里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夢想。”
世界糧食計劃署通過其創新性的“當地采購,促進發展”(P4P)項目,將小農戶與市場連接起來。這一項目已經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20個國家得到了應用。在烏干達的卡拉莫賈地區,幾十年的內亂給當地人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世界糧食計劃署已經為該地區提供超過20年的糧食援助。但即使糧食收成不錯,農民也沒有辦法曬干和儲存他們的糧食,于是也就無法在青黃不接的時節養活他們的家人或在價格高時出售給商人。因此,世界糧食計劃署通過的P4P項目建立了配備有清洗、烘干設備的倉庫,那些過去以每噸100美元的價格出售的糧食,現在可賣到每噸400美元。這叫做糧食支持,而不是糧食救助。
在最近對北京的正式訪問期間,我見到了農業部官員,討論中國如何能夠幫助我們去幫助像盧旺達的那些小農戶們去實現他們的梯田之夢。中國已同意為此指派食品存儲、加工和處理以及調動農民積極性方面的專家,我們對此深表感激。這將使數百萬農民有機會實現他們的糧食安全之夢。我還訪問了河南省,了解了鄭州商品交易所如何使農民和消費者都獲利。在中國最大的紅棗加工廠,我們探討生產更多高營養食品用于世界糧食計劃署的緊急行動中。
由于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中國現在都擁有世界一流的減災能力,我們與中國討論了同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減災方面的技術、專業知識以及硬件設施的前景。
我的繼母出生在蘇州,直到今天,她仍記得小時候挨餓的滋味。她總是告訴我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幫助過他們的人,而且中國人有決心消除中國的所有饑餓。因此,中國繼續重視國內糧食安全,從而不僅確保最弱勢群體獲得足夠的營養,而且要保證這個國家能繼續養活其龐大的人口。確實,中國的糧食自給自足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董事會成員,中國已成為決定性的戰略合作伙伴。世界糧食計劃署非常感謝巴基斯坦水災發生后中國政府第一時間提供援助。我在巴基斯坦訪問期間感受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對中國援助的感激。
世界糧食計劃署由衷地感謝中國的長期支持。在經費方面,自1979年以來,世界糧食計劃署已收到來自中國的逾4300萬美元捐款,其中包括2010年的400萬美元。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中國在國際糧食安全工作中發揮的領導作用。
今天,世界糧食計劃署繼續堅定地和中國站在一起,共同應對災害的襲擊,正如我們在汶川和玉樹地震災區所做的一切。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將我們應對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天氣指數保險視為一項重要的創新。我希望世界糧食計劃署能夠將其與中國30年的合作伙伴帶入新的高度,使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的成就成為其向全世界推廣的典范。這樣一來,世界上數百萬的人們將會銘記中國和世界糧食計劃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了吃飯問題,并走向了富裕。
在中國訪問期間,我學會了一句中國人常說的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希望每一位母親和她們嗷嗷待哺的孩子,每一位為養家糊口而奔波的父親,每一個為獲得糧食安全而不懈努力的國家,都能夠 “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