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位滿眼哀愁的育齡期女性走入診室,在仔細問診后才得知, 這位女性婚后懷孕3次,但均在懷孕2月余,即行小產,如此接連反復,給本人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身心負擔。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滑胎以及中醫的特色治療方法
“滑胎”是中醫學的一個概念,是指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自然流產,又稱為“數墮胎、屢孕屢墮”。西醫則稱之為“反復自然流產”,是婦科常見病之一。其病因復雜,再發生妊娠有一定的復發風險。所以,再孕前做好”防”字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滑胎病因有多種,主要由于母體沖任損傷、氣血虛弱、內傷七情、疲勞多產、飲食不節等造成。主要病機為脾腎兩虛,兼夾血瘀。腎氣虧虛,腎不系胎;脾虛失養,中氣不足,氣不載胎。久病多瘀,瘀阻胞宮,沖任氣血受阻,血不歸經,則孕后陰道出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胎失所養,故孕后出現屢孕屢墮。
滑胎病因復雜,除母體因素外,還要考慮男方因素。因此,在治療前一定要先做好病因的排查。
孕前和孕期要調理體質
中醫研究發現,早期先兆流產的發病與婦女體質類型相關,其中與陽虛體質,氣郁體質、氣虛體質和陰虛體質最為密切。所以,做好孕前和孕期的體質調理,能有效的預防和減少流產的發生。
未病先防,即病防變
中醫學強調因人制宜,防病治病。注重個體體質差異,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通過中醫藥來調整婦女體質的偏頗,對易感體質進行早期干預?;セ颊哂捎趯以袑覊櫍厝缓膫麣庋I氣虧虛;因有不良孕產史精神緊張壓力大,容易導致脾虛氣弱,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瘀阻于胞宮沖任,使胎元失養而不固。
因此,孕前一要謹慎飲食,起居有節,房事節制,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
二要辨別體質,因人制宜,以補脾腎,益氣血,固沖任為原則,兼祛濕化瘀,行氣解郁等方法予以調理。使腎氣盛,沖任足,陰陽協調,系胎有力。
三要針對滑胎的病因,對可控因素予以治療,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力求早預防,早治療,消除引起流產的因素。
分型證治,辨病辨證相結合。
中醫對滑胎的治療,注重分型證治,專病專方,辨病辨證相結合。臨床用藥辨證論治,隨證加減,有較好的療效。并可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予以保胎,以促進黃體功能,調節免疫系統,提高妊娠率,減少流產的發生。
中醫主要認為是兩方面原因所致。
(1)腎氣虧損: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未充,或因孕后房事不節,縱欲所傷,以致腎氣虧虛,沖任不固,胎失所系,而致屢孕屢墮遂為滑胎。
(2)氣血兩虛:素體虛弱,氣血不足,或飲食、勞倦傷脾,氣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氣傷血,都可導致氣血兩虛,沖任不足,不能載胎養胎,故使屢孕屢墮而為滑胎。
“虛則補之”是滑胎病證的主要施治原則。
1.腎氣虧損型
證候:屢孕屢墮,甚或如期而墮,頭暈耳鳴,腰酸膝軟,精神萎靡,夜尿頻多,目眶黯黑,或面色晦黯,舌淡,苔白,脈沉弱。治則:補腎固沖安胎。方藥:菟絲子、續斷、巴戟天、杜仲、當歸、熟地、鹿角霜、枸杞子、阿膠、黨參、白術、大棗、砂仁。
方中菟絲子、續斷、巴戟、杜仲、鹿角霜補腎益精髓,固沖安胎;當歸、熟地、枸杞子、阿膠滋腎填精養血而安胎;黨參、白術、大棗健脾益氣以資化源;砂仁理氣安胎,使補而不滯。全方合用,使腎氣健旺,胎有所系,載養正常,則自無墮胎之慮。
2.氣血兩虛型
證候:屢孕屢墮,頭暈眼花,神倦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治則:益氣養血安胎。方藥:人參、黃芪、當歸、續斷、黃芩、川芎、白芍、熟地、白術、炙甘草、砂仁、糯米。
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補中益氣以載胎;當歸、白芍、川芎、熟地補血以養胎;砂仁、糯米調養脾胃以安胎;續斷補腎強腰以固胎;白術配黃芩為安胎要藥。全方合用,有雙補氣血,固沖安胎之效。
好了,今天就說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