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長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帶。可為什么不好帶,又為什么不好帶的孩子成了社會的主流?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小的外交家,他們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探究著家長的底線,摸索著社會的邊界。因此,一個孩子好不好帶,根本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是否有意識的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好帶的孩子。
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內,給孩子設定了邊界,孩子自然就知道這都是頭,我差不多就得。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內,沒有告訴孩子底線是什么,那孩子就好像一只玩瘋了猴子,不遇到“硬茬”迫使他停下來,他就會毫無原則的“作”下去,直到家長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從何管起。
有人說,孩子不聽話就打唄,可打管用的話,為啥還有那么多叛逆的孩子呢?所以,別固執,學一學,下面這些規矩你要了解,并在孩子六歲以前就給他樹立好規則,這樣,你的孩子再不會是個“搞不定”的熊孩子。
1.粗野的行為不要有
有些小朋友遇到問題就用武力解決,而這種暴力的行為,本身就是粗魯的,不可取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并讓孩子懂得,這種行為是沒有進化的野人的行為,聰明們更多的使用智慧和情商,對于粗野的行為是鄙視的。
2.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好多家長喜歡把不告而拿理解為偷,其實在古人眼里也是同樣的理解方式,我們不探討理論的背后是否有道理,但別人的東西一旦拿了,勢必會惹上麻煩,這一點家長還是要講給孩子聽的,否則孩子習慣了,真成了偷,或者真給自己的未來形成不良的影響,我們是不是后悔來不及?
3.東西從哪里拿放回哪里去
這種有規矩的行為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一方面,孩子學會了整理自己的事物,另一方面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也有好處。
而那些東西亂拿亂放的孩子,往往給人留下糟糕的印象,其實,第一責任人是媽媽,是你沒有把孩子的好習慣養成。讓孩子陷入“不立事”的處境。很難在某些場合被委以重任。
4.錯了要道歉
踩了別人的腳,不要一跑了之,而是要學會和對方說對不起。這種勇于道歉的行為,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擔當的人。
家長萬萬不可一時心軟,甚至還替孩子遮擋錯誤行為,這會害了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沒有約束力,沒有規矩。成為一個讓他討厭的人。
總之,立規矩越早越好,超過六歲,你會發現,再想糾正孩子的問題,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