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豐富越好,一不小心造成過度喂養(yǎng)反而讓孩子的體質(zhì)下降。小甜甜出生已經(jīng)三個月了,可她看起來好像蓮藕人式的極可愛。但頻繁出現(xiàn)腹瀉的情況,也讓家長很著急,入院檢查后才了解,原來是喂養(yǎng)過度的原因。
這讓媽媽也很困惑,為什么嬰兒會喂養(yǎng)過度呢?新生兒,也就是0-4個月大的嬰兒,他們的中樞神經(jīng)尚處在發(fā)育過程中,同時他們的胃部小而弱,因此,一旦多吃一點,孩子都會撐到,但孩子沒有飽腹感,只要媽媽喂,孩子就吃。
當然,有些媽媽之所以一再的喂,是因為寶寶在不斷地用小嘴覓食。其實寶寶的這個表現(xiàn)不一定和饑餓有關,也可能僅僅是因為對乳房感興趣。
所以,過度頻繁的喂食就是對寶寶胃腸的一種傷害,很可能會讓孩子的這些器官無法承受之重。為了避免不會表達的小寶寶“傷了”身體,下面這六個表現(xiàn),寶媽一定要掌握。這都是寶寶可能已經(jīng)存在過度喂養(yǎng)的表現(xiàn):
一、每天增重超過50克以上
一個剛出生的寶寶每天的體重增加應該在20-30克之間,如果超過一些不是大問題,但如果超過了50克以上,那就說明寶寶被過度喂養(yǎng)了。
二、腹部又大又鼓還愛哭
新生兒其實如果不是不安、餓了、身體不適一般不會哭鬧不止,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睡眠。如果孩子不存在以上幾種情況,而是同時有大腹和愛哭的行為時,那很有可能是孩子飲食過量,引起了胃腸不適。
三、水樣便
正常情況下寶寶母乳時理想的便便顏色是芥末黃似的軟膏,食用配方奶的小寶寶偏偏則是黃褐色的稍微帶一點點綠色。但如果我們的寶寶便后顏色既不屬于第一種也不屬于第二種,而是水樣的便便,甚至帶有綠色或者帶有泡沫,那就說明孩子可能被過度喂養(yǎng)了。
其實,當父母的不要非等到孩子出現(xiàn)了問題再著急,而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怎么才能避免孩子被過度喂養(yǎng)?孩子不會說話,所以,家長要自己摸索怎么來判斷孩子的飽腹情況。方法也不復雜。
如果我們小寶寶每次吃奶都在15-20分鐘左右,且有吞咽聲,吃奶后表情滿足愜意。這說明寶寶的食量正好。如果小寶寶吃奶后還是吧嗒嘴而且哭鬧,給吃就好,那說明孩子沒吃飽。
而吃飽的寶寶就不會再正經(jīng)吃奶,而是一邊吃一邊玩,這時候媽媽就不要再喂了。育兒的過程挺繁瑣,但作為寶媽一定要學習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基本發(fā)育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