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有名的標志性建筑,既是澳門的象征,也是“澳門八景 ”之一。2005年與澳門歷史城區的其他文物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過澳門”是當地十分流行的話。
其正式名稱為圣保祿大教堂遺址(葡萄牙語: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o Paulo),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 ,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祿教堂,于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
大三巴碑坊位于炮臺山下,左鄰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該教堂始建于1637年,先后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后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大墻,此墻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國石獅頭,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大三巴牌坊共分5層,從上到下都鑲嵌著、雕刻著形態迥異、籠罩著濃厚基督教色彩的藝術群像。底層是教堂的3面大門,正門和兩個旁門頂上分別用拉丁文刻著“天主圣母”和“耶穌”的字樣;第二層壁龕中雕刻有耶穌會圣人像;第三層正中有一童貞圣母雕像,數名天使和兩種花朵環繞兩旁,其中牡丹花象征中國,菊花象征日本,左方石柱上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圣母征服魔鬼并刺穿耶穌的工具,以象征戰勝死亡;第四層有一耶穌圣嬰雕像,其旁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第五層刻有一個代表圣神的鴿形銅像,旁邊圍有代表太陽、月亮、星辰的石刻;牌坊最頂端有一個十字架。整座牌坊的雕刻和鑲嵌非常精細,融合了東西方建筑藝術的精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品。
有關大三巴的介紹很多,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上網搜尋。
下面,我就上傳一些網上少見的一些圖片,是我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由于較匆忙,未能靜下心來拍,效果很一般,請見諒!
大三巴牌坊后面的場景,地板的下方是博物館
從大三巴上遠眺澳門古城區及現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