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方:干姜、黃連、黃芩、人參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方解〗干姜、人參理中焦之虛寒,黃連、黃芩解上亢之煩熱,故此治上熱下寒、嘔吐,下利而心下痞硬者。
【解讀仲景原文】《傷寒論》第359條: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解讀〗傷寒應以汗解,以寒藥攻下、使邪陷于里,這種情況尤其不可吐下,醫者無知而復吐下之,因而出現寒格。寒格指上熱下寒的證候而言,即是說,傷寒則上有熱,本自寒下則下有寒,再逆之吐下,邪熱內陷則上愈熱,傷其中氣則下愈寒。若食入口即吐者,宜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討論歸經】本方證當屬厥陰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的辨證要點:胸中煩熱、惡心嘔吐而大便溏者。依據經驗,以本方治胸中煩熱、吐逆不受食而下利者,確有驗。以是可見,本自寒下,當指其人本有舊微溏的一類下寒證甚明。
胡老曾多次講,本方治妊娠嘔吐有效,如以散服效更佳,惜未集其驗案,但可見此類報道,如孫以渭醫案:孫某,女,29歲,懷第2胎50多天,先見惡心嘔吐,口渴納少,自感發熱而體溫不高,認為此乃正?,F象,未予重視,但繼而出現劇烈嘔吐,水漿不入,中西藥無效,半個月來只靠輸液維持,舌紅苔黃少津,小便短少,脈虛細而數,10天大便未解。揆諸病情,乃氣虛熱盛、胃失和降所致,再施香、砂、陳皮、半夏,仍重蹈覆轍,擬以辛開苦降法:灶心土250克(開水泡透澄清,取水煎藥),干姜9克,黃連9克,黨參18克,黃芩12克,水煎2次,分多次服。結果:服1劑嘔吐見輕,飲食漸進,服9劑,苔退脈和,胎兒亦獲保全。
解讀張仲景醫學
經方六經類方證
第2版
主編:馮世綸,張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