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八大體質學說是黃煌教授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觀察總結出來的用于病的人的診治思維,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該學說而較為便捷的運用于實際臨床,并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本人不揣淺陋,將黃煌教授整理的八大體質結合具體藥物作一個較為粗淺的梳理,非為自炫,乃備諸同好采擇而已,倘能有小助于同道則余甚慰!
一
指身體機能處于收斂、低下、陰冷、減退、沉迷的狀態。
體質特征:黃腫發胖而身體困倦的人;面部浮腫或有黃褐斑的人;皮膚干燥粗糙作癢的人;平時不易出汗的人;經常腰痛腿痛的人;有劇烈頭痛的人;月經延后、經量少或閉經的人;經常大便不成形或腹脹腹瀉的人;疲倦懶言而思睡的人;口不干渴、小便清長的人;脈象沉細微弱遲緩的人。
調體藥物
(1)麻黃
常用麻黃類方:麻黃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葛根湯、麻杏甘石湯等。
(2)干姜
所謂涎唾即涎沫,即唾液及痰涎,多痰涎者,即口內唾液較多,或咳吐痰涎較多。而干姜所主的涎唾多清稀透明,或多泡沫,患者多無口渴感,或雖渴而所飲不多。臨床見此等癥,其舌苔必白厚或膩,或白滑,舌面若罩一層粘液,這種舌象表現正是所謂的“干姜舌”。
一般來說,干姜證多出現于下列情況:1,反復的服用攻下的藥物后----凡誤下或屢下后仲景多使用干姜;2,以腹瀉、嘔吐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伴有脈微而肢冷時;3,以咳嗽或咳喘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4,以腰部冷痛為表現的骨關節疾病等;5,部分出血性疾病。
干姜體質:是寒體中以脾胃虛寒為主要表現的體質類型,特別是易于嘔吐、易于腹脹、腹瀉,而進食生冷時容易導致發病者。
干姜類方:甘草干姜湯、理中湯、甘姜苓術湯(腎著湯)等。
附:生姜
功可散寒溫中,主治惡心嘔吐,亦多伴見口內多稀涎,或者吐出清水,患者口不干渴,甚至腹中水聲漉漉,例如生姜瀉心湯證所描述的那樣“脅下有水飲,腹中雷鳴”;干姜為老姜之干燥品,偏于治療腹瀉,而生姜則可發汗而善于治療嘔吐;干姜可以化飲,常配細辛、五味子使用而其效甚速。
(3)附子
附子所主治的痛證,其痛勢多較為劇烈并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患者雖然可以蒼白虛弱,反而又見煩躁不安,全身疼痛而痛無定處,例如一些腫瘤所引起的疼痛和或中樞性疼痛等。
2:關節疼痛、拘急而冷汗直冒,如某些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脫出癥、痛風等。
3:脅腹大痛而局部按之并無硬滿拒按或抵抗而且舌不紅苔不黃膩者。
4:胸痛徹背并伴見四肢冰冷過肘及膝,如心絞痛等。
另外,《傷寒論》在使用附子的條文中多次提到“惡寒”、“微寒”、“不渴”,我們反向證明附子證決無口渴、惡熱諸癥----當然是指一般常規,我們讀書要活,切不可死于句下。患者多面色晦暗,或有輕度浮腫,目睛無神,言語無力,多感覺身體困重而嗜臥思睡,即經文所述的“脈微細,但欲寐”的狀態。如果沒有以上指征時,我們使用附子時就要謹慎而不可隨便使用大量了。
附子與干姜的主治相似,其區別在于:附子證多見心血管、循環系統癥狀,如脈象沉微;而干姜證則多見消化、呼吸系統癥狀,如嘔吐、腹瀉,舌苔白膩,咳嗽咯吐清稀痰涎等;附子能止身疼痛,而干姜能除腹脹滿,兩者有內外之別與整體和局部之殊。
附子體質:是寒體中體質更為低下的體質類型,是特征是精神萎靡,聲低息微,少氣懶言,身重惡寒,脈象無力、沉、微、弱,患者多有重大疾病,臟器功能低下。
附子類方:四逆湯、真武湯、參附湯。
(4)細辛
所謂不渴,是指口不干渴,唾液清稀且量多,甚或自覺口內有冷氣,唾液咽下也覺冰冷。凡惡寒不渴之人,多精神不振,喜臥懶言,小便清長,脈象或緩或遲,其舌質淡紅,舌苔白滑,上罩一層稀滑粘液----此即黃煌教授所觀察總結的“細辛舌”。
兼咳喘者,痰液清稀如水,或帶泡沫;兼厥冷者,則四肢冷且痛,遇冷尤劇;兼痛者多為頭痛、身痛、腹痛、胸背痛,以及咽痛、齒痛或目痛等。
細辛與附子的主治頗為相似,均用于惡寒而身痛者,但附子功可回陽救逆,用于脈伏不出時;而細辛只能化飲,不能擔當救人于危難的大任。細辛證必有水,如痰涕清稀,或舌苔水滑,精神狀態相對較好;而附子證則必有寒,如關節拘急疼痛、惡寒,精神狀態較為萎靡不振。
還有,細辛與干姜均可用于不渴而苔滑者,但細辛長于止痛,干姜則善于治療吐利,很明顯,前者偏于神經系統,而后者則偏于消化系統。
細辛體質:是寒體中以寒飲為突出表現的一種體質類型。其特征是容易出現頭痛、腹痛、身體痛、牙齒痛等,與之同時可表現為背部冷、四肢冷而咳吐水樣痰涎者。
細辛類方: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
二:熱體
是指機體處于亢進、高漲、張揚、興奮的狀態。
體質特征:
面紅油光的人;好動怕熱的人;聲音洪亮、中氣十足的人;慣常生瘡癤、膿包的人;經常咽喉紅腫的人;經常鼻子出血的人;晨起有眼屎的人;汗多而皮膚油膩的人;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的人;唇紅舌潰的人;口干尿黃的人;血壓高、腦溢血的人;脈數滑大的人。
調體藥物
(1)黃連
心下痞,乃指患者自覺的上腹部的一種不適感,似痛非痛,似脹非脹,醫者按壓其上腹部時,患者會感覺到有彌漫性的壓痛,但卻無肌緊張或肌衛現象,即所謂的“心下痞,按之濡”(154條),此時常常伴有口苦、噯氣、惡心、嘔吐,甚至吐血、便血等癥。
所謂下利,即指腹瀉而言,或伴見腹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門灼熱,大便粘膩臭穢,或大便中夾帶粘液及血液等。
黃連體質
乃是熱體中偏濕熱及心火為特征的一種體質狀態。其具體特征是患者的面部多油膩,煩熱感明顯,經常胸悶心悸或心下痞,或腹瀉,其人多舌質堅老,舌色紅或暗紅,舌苔黃膩而較厚----黃連舌。脈多滑數或數促。
類方: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湯、黃連湯、葛根芩連湯。
主治煩熱而出血者,兼治熱利、熱痞、熱痹。
所謂的煩熱乃是一種難以解除的發熱或發熱感,患者表現為胸悶不安、躁動焦慮、睡眠障礙乃至精神障礙,同時又具有身體的熱感,或汗出或心悸,或胸悶而有呼吸不暢感,或小便的灼熱感,或口干苦,或舌紅脈滑數等。黃芩所主治的煩熱與黃連證大致相似,二者的不同之處是:黃芩證的煩熱是手足心煩熱,而黃連證的煩熱則以胸中的悶熱感較為明顯。從熱的范圍來講,黃芩之熱所概較廣,可以包括全身性的熱感,而黃連證的煩熱則較為局限,多見于心下或者胸中。
黃芩是止血良藥,張仲景用黃芩、大黃、黃連治療吐血、衄血,而后世則用單味黃芩治療出血,如《圣惠方》黃芩散即以黃芩搗細為散內服治療吐血衄血或發或止;《圣濟總錄》獨圣湯以黃芩為粗末水煎溫服治鼻衄或汗孔出血;《本事方》也單用黃芩為末治療崩中下血。黃芩所主的出血,有吐、衄、崩漏、便血等,適用面比較寬泛,不過其血色多黯紅,質粘稠或有血塊,
黃芩所主的下利,以熱利為主,所謂熱利,多為腹瀉的同時,伴有身熱煩躁,或便下膿血,或腹痛如絞,或肛門如灼,或見舌紅唇紅,或脈象滑數等等。許多急慢性的腸道感染及消化道的炎癥時多見此證,對于此種情況,黃芩可以作為首選良藥。《傷寒論》黃芩湯是治療熱利的祖方,后世治療腹痛下利的處方,大都是從此方演變而來。
所謂熱痞,即心下痞而伴有煩熱或出血者,其人多唇舌紅而口干膩,上消化道的炎癥、潰瘍等多見這種表現。治療熱痞時,黃芩多與黃連配伍使用。
所謂熱痹,乃指煩熱而且關節疼痛,如《金匱要略》所謂的四肢煩熱,患者多表現為關節腫痛而入夜尤甚,并見晨僵、盜汗、小便黃短等。
黃芩體質:是熱體中而以出血傾向較為突出的一種體質類型。黃煌教授經驗:凡是適用黃芩者,其人多肌肉堅緊,面紅、唇深紅,舌質堅老,脈象滑數。如為女性患者,則必見月經色暗紅粘稠,并有血塊而經量偏多等。
黃芩類方:黃芩湯、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半夏瀉心湯。
煩熱,即心煩不安,臥起不寧,往往伴有睡眠障礙。胸中窒,即患者自覺其胸部有重壓感、窒塞感、呼吸不暢感,甚至疼痛感等,臨床上常見的焦慮癥、強迫癥等多可見有上述表現。
梔子兼治黃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其黃疸多鮮明如橘子色,此時多配伍茵陳蒿、大黃、黃柏等;其腹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劍突下,呈持續性的脹痛或灼痛,這種情況則多配伍黃連、連翹等。其咽喉疼痛時,多見局部充血或腫大,可配伍桔梗、生甘草;梔子治療鼻衄尤為擅長;另外對于尿血、血淋,梔子常配伍滑石、甘草、阿膠;而目赤則是指結膜充血,同時可伴見疼痛等癥狀。
梔子體質:乃是熱體中的一種以粘膜充血為特征的體質類型,其表現為煩熱而胸中窒,多易患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澀痛、舌紅等癥,舌苔粘膩而較厚為其舌診特點。
梔子類方:梔子豉湯、梔子厚樸湯、梔子柏皮湯、梔子大黃湯。
(4)石膏
主治身熱、汗出、煩渴,脈滑、浮大、洪大者。
煩渴,也稱大渴,石膏多配知母、人參,“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升”(168條),舌上干燥,為舌頭干燥缺乏津液,有的可表現為舌面干焦而如砂皮,是渴的客觀指征;欲飲水數升,謂患者能夠大量喝水,這是提示其口渴感的強烈程度,而與大渴相伴的,是大汗以及脈象洪大,如白虎加人參湯就主治“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26條)
脈滑、浮大、洪大,因為只有這種脈象的人,才可能會出現大渴、大汗出,并可見煩躁不安、易于興奮等癥。如果其人脈象沉微,則必精神萎靡,畏寒無汗,則與石膏證恰恰相反而當禁用石膏。
石膏體質:為熱體中一種由于熱甚而致津液不足的體質類型。其特征是面白而皮膚憔悴,雖然身熱汗出,但卻無健康時的紅光而現憔悴之態,舌面干燥而舌苔則較薄,脈形則為浮大或洪大者。
石膏類方: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
三.虛體
指物質匱乏及功能低下的狀態。
體質特征
極度消瘦的人;經常心慌氣短的人;平時多汗或經過反復發汗的人;腹肌萎縮而脂肪堆積的人;血壓低而脈弱的人;有心肺功能不全的人;能食而無力動則心慌的人;高齡的老人;久病不起的人;經過放療、化療后的人;動過重大手術后的人;久病浮腫的人;大量失血的人;反復腹瀉或反復嘔吐的人;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的人。
調體藥物
所謂的氣上沖,是指胸腹部的一種上沖感和搏動感,有三種情況:第一是心悸,患者自覺心中悸動,按壓后舒適,或者病人全身均出現搏動感;第二是臍腹動悸,患者感到其臍腹部有跳動感,甚至可以導致暈厥;第三是頸動脈的搏動感也包括在動悸之內。臨床可見,許多循環系統疾病如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低血壓、心力衰竭以及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等,均可出現動悸的癥候群。
自汗,為自動出汗,即天氣并不熱,也未服用發汗藥物的情況下微微汗出,而且汗出后又出現心悸、乏力、惡風畏寒,關節疼痛,煩躁不安,同時皮膚濕冷或者四肢冷者,即所謂的冷汗。
桂枝證代表桂枝類方的主治特征,動悸、自汗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癥狀,而應該將之看作是一種疾病或者一類疾病,也可以將之看作是一種體質狀態。
桂枝體質:是虛體中一種以循環系統疾病為常見的體質類型。臨床可見到患者的體型多偏于消瘦而肌肉不夠發達,皮膚濕潤、細膩而缺少光澤,腹壁薄而無力,但按之表皮較硬,腹直肌多緊張,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而舌面較濕潤,舌苔薄白。(桂枝舌)桂枝證的脈象以虛緩為多見,虛,指無力;緩,指脈不數,有時相反還較慢。容易出冷汗,汗后又覺不舒服,容易出現動悸感,或頭昏暈厥;體力低下,容易疲勞,持久力差,容易腹痛(痙攣),此種腹痛一般多呈陣發對性;容易失眠多夢;對于寒冷和疼痛較為敏感;易罹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壓、血管病、消化系統疾病和營養不良性疾病等。
桂枝類方:桂枝甘草湯、桂枝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加大黃湯、小建中湯。
(2)人參
主治:極度消瘦、食欲不振,脈微、沉、細者。
人參類方:獨參湯、麥門冬湯、生脈散、桂枝加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薯蕷丸等。
(3)當歸
四:實體
即體內毒素不能排出導致功能障礙的狀態。
體質特征:
經常腹痛便秘的人;經常飯后腹脹、噯氣反流的人;體型狀實腹部按之飽滿的人;患有膽囊炎、膽石癥胰腺炎的人;思維減慢或思維錯亂的人;容易頭昏頭痛、煩躁易怒的人;月經不調或閉經、或經來不暢、漏下不止的人。
調體藥物
(1)大黃
煩熱,是精神癥狀,急癥重癥可見譫語、煩躁、其人如狂、獨語如見鬼狀、目中不了了等;慢性病可表現為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情緒失控以及思維減慢或錯亂等。
大黃證的客觀指征為口燥舌黃,其舌質堅老,舌苔黃而干糙,或如干焦鍋巴狀-----此即黃煌教授總結的大黃舌!而與之相反的,對于見到舌面潤滑、口不燥渴的,我們就要慎用大黃了!所以仲景才有“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130條)的訓誡。
脈滑實,滑是指脈來流利、圓滑鼓指;二也指脈搏相對較快;實是指脈搏按之較為有力,可以提示患者的心功能較好,血壓可能較高,體格也比較壯實,此亦即所謂的“大黃脈”,脈實、脈滑,或沉實,或沉滑,或滑數均屬此類。
大黃體質:乃是實體中一種以積熱和(或)瘀血為特征的體質類型。其體格健壯或胖壯,肌肉豐滿,面紅有油光,口唇暗紅,皮膚易生瘡痘,腹部多充實、飽滿,腹壁脂肪厚,按之硬或脹痛,容易頭昏頭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煩躁易怒,情緒容易失控,思維或慢或錯亂等;食欲一般比較旺盛,但容易食后出現腹部的脹痛,容易大便秘結,容易出血。自覺身體發熱,容易感染,容易生癰疽疔瘡,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者血粘度偏高。女性多月經不調或閉經,或表現為月經不暢,漏下不止。導致上述各癥的常見誘因是:疾病、感染、創傷、中毒、精神緊張,長期飲食過量或沒有規律等。另據黃煌教授觀察總結,大黃體質多見于中、老年人。
大黃類方;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黃附子湯。
(2)枳實
所謂的痞,是一種患者自覺的堵悶不適感,滿為脹滿。而胸腹痞滿乃是患者感到其胸腹部脹悶、疼痛、堵塞不通。用手按壓,劍突以下可以明顯的感到其腹壁的肌肉堅硬而有抵抗感。患者還可訴說按壓后上腹部有不適感或疼痛感,這也就是張仲景所描述的“心下堅”和“心下硬”,同時多見其人大便干燥難解,或者數日一行,亦即所謂:“腹大滿不通”、“脾約”,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等。
枳實體質:乃是實體中以氣機的阻滯為突出特征的一種體質類型。其腹部一種多充實,按壓其腹部時會有明顯的抵抗感,容易出現腹痛、便秘,容易腹脹、噯氣或返流,容易出現頭痛,女性容易患有乳腺小葉增生。
五:痰體
乃機體易于出現感覺異常的狀態。
體質特征:體形肥胖的人;皮膚滋潤或油膩的人;主訴較多而且怪異的人;易于精神緊張的人;眼神飄忽不定的人;情感豐富而變化起伏大的人;平時易于驚恐或易于出現恐懼感的人;容易出現白大衣高血壓的人;容易出現恐高、暈車的人;易于惡心嘔吐的人;常常覺得咽喉有粘痰感、異物感的人;易于頭暈頭痛的人;易于失眠多夢的人;容易心悸的人;常常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的人;舌苔偏厚或干膩,或舌苔滑而粘膩或有齒痕舌的人。
調體藥物舉例
半夏
功效:止嘔、化痰、利咽、止痛、定悸、安眠。
主治嘔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所謂的嘔有惡心、干嘔、喜嘔、胃反之分,均為半夏所主治,但患者大多不渴。所謂的不渴,即口腔無明顯的干燥感,更沒有明顯的口渴感,甚至經常會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內水液,其舌面也可見濕潤、粘膩的舌苔。與此相反,如果患者有較為嚴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無津,此時雖然有嘔吐出現,也不宜使用半夏。嘔,不僅是一個即時性的癥狀,而應當將之看作是一種體質狀態。
半夏體質:患者的營養狀況比較好,眼睛大而明亮且有光彩;膚色則一般滋潤或油膩,或黃暗或有浮腫貌,但卻缺乏正常的光澤。形體中等但肥胖者居多----所謂的肥人多即指此而言,其主訴常較多而怪異,比如空間感的缺失,眼前常會出現恐怖的場面以及患者會覺得身體中藏有怪物、咽喉中有肉、胃中有米粒等等;情緒化傾向較為顯著而表情極為豐富,多疑多慮,經常對醫者反復詢問,同時易于精神緊張,如易有白大衣高血壓等;往往眼神飄忽不定,情感豐富而變化起伏又較大,平時容易大驚小怪、容易出現莫明其妙的恐懼感以及恐高和暈車等;還易于出現咽異感、咽中的粘痰感,在刷牙時或看到穢物時或精神壓抑時均易于出現惡心感等;易于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尤其是多有惡夢;容易出現心悸或肢體的麻木疼痛等;其脈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數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膩或舌苔滑而粘膩,其較典型的舌象表現為可見到舌的兩邊有兩條由細小的唾液泡沫堆積而成的白線,或有齒痕舌---此即所謂的半夏舌。
半夏的主治有以下兩個特征:
第一:異樣的反常的感覺
半夏是治嘔的圣藥,張仲景治療嘔吐必用半夏,而惡心和嘔吐的本身就是一種異常的主觀感覺和異常的反射,半夏厚樸湯主治咽中如有炙臠,如有如有,好像是有其實沒有什么炙臠的存在而純粹是患者的一種感覺異常,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將麻木感、冷感、熱感、堵塞感、重壓感、痛感、癢感、悸動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響感等等都可以看作是半夏證;此外,由感覺異常所導致的異常的反射和行為,如惡心嘔吐、食欲異常、性欲異常、語言異常、睡眠異常、情感異常等,都可以看作是半夏證的延伸。
第二:咽喉部不適感的延伸
我們看半夏證多集中于咽喉部位,比如惡心嘔吐、咽痛、失音以及咽中如有炙臠等,均是反映于咽喉部位的癥狀,這些癥狀表現每每在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恐懼時易于發作和出現;此外,咳嗽、氣喘也往往表現為咽喉的不適。
半夏類方:小半夏湯、半夏厚樸湯、溫膽湯、半夏瀉心湯。
六:濕體
乃是指機體的水液代謝障礙或紊亂的狀態
體質特征:
皮膚濕潤、潤澤而膚色黃白的人;肌肉松軟而易于汗出的人;經常皮膚發生濕疹而且流滋的人;口渴感明顯而小便不多的人;經常有浮腫或有浮腫貌的人;經常腹瀉的人;有高脂血癥、脂肪肝和高尿酸血癥痛風的人。
調體藥物舉例
(1)黃芪
功效:利水濕,長氣力,生肌
主治:汗出而腫,能食而無力者。
黃芪證的汗出,程度一般比較嚴重,常常是衣被盡濕,有的可以見到汗漬發黃,有的患者在進餐時出汗量多,以上半身為顯著;有的患者除了白天自汗以外,入夜仍然汗出,其表現為一覺醒來,其周身如浸在水中一樣。而需要引起我們醫者注意的是:臨床上有些患者來診時并不以汗出為主訴,但我們通過問診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時汗出得比較多,稍有體力活動就容易出汗。
黃芪證的腫,主要表現為全身性的浮腫,但多以下肢比較明顯,并且由于體位的變化,早晨面部有浮腫,而到下午時則下肢浮腫明顯;有些人雖無明顯的浮腫,但其肌肉松軟,猶如浮腫貌。由于浮腫患者常常自覺身體沉重,活動不靈活而關節重著疼痛。
適合使用黃芪的人,大多食欲較好,雖然進食量很大,但依然疲乏無力,即所謂的能食而無力,肌無力,此種情況既是一種癥狀,又是一種體質狀態。
黃芪體質:
這是濕體中表現為肌表有水的一種體質類型。其人的心血管功能以及腎功能一般較為低下,代謝系統也往往處于紊亂狀態。其體型多偏胖,但肌肉多松弛,皮膚多缺乏彈性,但卻比較濕潤。其面色多表現為黃暗,也有表現為暗紅者;其腹部的肌肉多為松軟,呈現腹部的肌肉萎縮而脂肪堆積,故其腹部的贅肉較多,而導致其肚臍深陷,按之無抵抗感及脹痛感,此即黃煌教授所說的黃芪肚;患者的食欲較好,能夠大量進食,而且不脹不痛,而有的患者也會訴說進食后會有一種腹滿感,但這是一種松墜的感覺,與枳實、大黃證的實滿是有明顯的不同和區別的;黃芪體質的患者平時多不喜運動或很少運動,食欲雖好,但卻容易疲乏、汗多、頭暈而且氣短,尤其是在運動時,多表現為力不從心;舌多淡胖或淡紅,或紫暗;黃芪體質也以中、老年人群較為多見,平時易于出汗、畏風,遇風冷時又易于過敏或感冒、傷風;或鼻塞,或咳喘,或大便稀溏、不成形,或表現為先干后溏;易于浮腫,特別是足腫;手足易于麻木,易于感染或潰瘍;易患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腰實、脫癥、頸椎病、骨質增生癥、肩周炎、中風后遺癥,糖尿病傷口不易愈合;自汗、盜汗、肥胖癥以及慢性鼻炎、感冒等;年老、久病、疲勞、運動缺乏,營養不良、濫用藥物的患者多見。
黃芪類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防己黃芪湯、玉屏風散。
(2)白術
功效:利水,止渴、止汗。
主治:渴而下利者。
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氣,多汗,心下滿痛,小便不利,浮腫。
所謂渴,是指患者自覺的口渴感,想飲水,想飲用熱的開水,但是卻喝不多,或僅漱口而已,而且常常覺得心下胃脘部痞滿不適,飲水后這種感覺更為明顯難受,胃內覺脹而有水聲,甚至吐水;或者多量或多次飲水以后,常常出現面部的浮腫。其舌面并不像白虎加人參湯證那樣的干燥無津、毛糙起裂,而是舌面常有薄白苔,舌質也不紅,舌體較大而且胖,舌邊常常會有齒痕。
所謂的下利好腹瀉,其大便多呈水樣,或大便溏薄而不成形,其糞體往往松散而不粘臭,或先干后溏;根據《傷寒論》的相關條文以及臨床觀察證實,渴而下利乃是使用白術的必見證,如果患者表現為口渴而大便干結如栗,或煩渴引飲者,則絕非白術主治而必當禁用白術了。
所謂的冒眩,即指患者自覺頭暈眼花,如坐舟車之中,同時或可兼見嘔吐清水等癥。
四肢沉重疼痛即身體困重,或腰腹沉重,或有關節疼痛,患者的肌肉多見松軟,由于易于疲乏而致懶于活動,稍動則氣喘吁吁,而且動則易于出汗,汗出如水,或汗色發黃。
所謂的心下逆滿,是指上腹部發脹,尤其是在喝水以后,常可表現為食欲不振,甚至吐水或吐出清涎。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的量少及排出不暢而言。
從上述我們不難看出,白術與黃芪的主治極其相似,均有利水的作用,亦均可用于治療浮腫、小便不利、眩暈等癥,而其區別在于:黃芪主治在表之水,故浮腫和汗出的表現較為明顯;而白術則主治偏于在里之水,故以口渴、身重、眩暈、大便的性狀改變更為明顯和突出。
白術體質:
這是濕體中一種以水濕內停為特征的體質類型。其臨床表現多見代謝、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的癥狀;其人不論體型胖瘦,一般多呈黃腫貌,肌肉松軟,容易浮腫,特別是早晨尤為明顯,如眼瞼浮腫、口渴,喝水后上腹部易有振水音,進食后易于腹瀉,特別是進食脂肪餐后更為明顯;容易罹患脂肪肝等疾病;易于眩暈。其舌體多胖大而有齒痕,舌色則多淡者。
白術類方:五苓散、苓桂術甘湯等。
(3)麻黃
見前寒體調體藥物舉例中,故茲從略。
七:瘀體
指機體血液循環不良的狀態。
體質特征:面色暗紅或潮紅的人;面部皮膚粗糙或鼻翼毛細血管擴張的人;眼圈發黑、唇色暗紅的人;舌質紫暗的人;皮膚干燥而起鱗屑的人;容易頭昏、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的人;容易頭痛、失眠、煩躁的人;少腹部有壓痛的人;容易有腰痛、腿痛的人;闌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的人。
調體藥物舉例
(1)芍藥
功效:解痙、止痛,通便。
主治:攣急,尤其是以腳攣急、腹中急痛或身疼痛者為多見。
所謂的身體痛,多為腰背的酸痛、四肢的疼痛,較為嚴重的可以導致步履困難,例如坐骨神經痛也可以表現為痙攣性。
芍藥兼治便秘,表現為腹部急痛而伴有大便秘結如栗狀者,最為適宜。經驗證明,芍藥用至30克以上時即有通便的作用。《傷寒論》280條有“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的提示,可以為我們反證芍藥的這一作用。芍藥用于通便時多與大黃同用。另外,芍藥也能“利小便”《本經》,比如含有芍藥的真武湯、桂枝茯苓丸等均可以用于肝硬化腹水以及腎病導致的浮腫等疾患。
芍藥有兩人品種,即白芍和赤芍。通常認為白芍以解痙止痛為優,適用于痙攣性的疼痛或便秘等;而赤芍則長于活血止痛,適用于舌質紫暗而出血者。
芍藥體質:乃是瘀體中的一種痙攣性的體質狀態。患者往往易于便秘,易于腹痛,易于肌肉痙攣。而其體型則胖瘦皆有,但大多肌肉較為堅緊,尤其是其腹壁的肌肉比較緊張。
芍藥類方: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散、四逆散、當歸芍藥散。
(2)丹皮
功效:通經活血,止痛,止血,破癥瘕,治癰腫。
主治:少腹痛而出血者。
丹皮與桃仁的主治非常相近,都用于治療瘀血之證,但丹皮則長于止痛止血;桃仁長于破癥瘕;換言之,瘀血而有形者用桃仁,瘀血而無形者則用丹皮;還有,丹皮與桂枝也都同樣可以用于瘀血的治療,但丹皮性涼,用于出血者多;而桂枝則性溫,多用于動悸和自汗者。
丹皮類方:大黃牡丹皮湯、桂枝茯苓丸。
(3)桃仁
功效:活血,通經,破癓瘕,潤膚,通便。
主治:肌膚甲錯者。
八:郁體
乃是機體機能紊亂失調的狀態。
體質特征:
面色發黃或青黃的人;胸脅苦滿的人;容易腹痛便秘或腹瀉的人;情緒波動大的人;上身不怕冷而四肢發冷的人;對溫度變化敏感而怕冷的人;容易肌肉痙攣的人;容易頭痛的人。
調體藥物舉例
(1)柴胡
功效:解郁、退熱。
主治:往來寒熱而胸脅苦滿者。凡胸脅苦滿、往來寒熱而兼嘔者,或兼四肢逆冷者,或兼默默不欲飲食者,均為柴胡的主治范圍。
往來寒熱,是作為一組癥候群,可以出現在許多系統的疾病當中,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女性月經病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寒熱往來,第一:指患者發冷發熱持續較長的時間,即比較長時間的體溫不正常,許多發熱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多日的可以看作是寒熱往來;第二:是指患者的自我感覺,即一種寒熱交替感,或忽而惡風怕冷,肌膚粟起,又忽然身熱而煩;或是表現為心胸熱而四肢寒,或上部熱而下體寒,或者是半身熱而半身寒等;第三:是一種過敏狀態,如一些患者對溫度變化的自我感覺過敏,其表現為特別畏風、怕吹空調等;另外,對濕度、氣壓、光照、氣候、居住環境、音響、氣味等的變化過敏乃至心理的過敏或可說是敏感都可以將之視為往來寒熱的延伸。
而往來寒熱當中,“往來”也有特殊意義,亦可包括三種情況,第一是指疾病的遷延性、病程的慢性化,臨床上可見于許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女性月經病等都是這種有“往來”特征的疾病;第二:是指有節律性,或日節律、或周節律,或月節律等;比如失眠,患者常常時至深夜而毫無睡意是表現為日節律者;目前常見的星期一綜合征則表現為周節律;而女性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征、乳腺小葉增生癥等則表現為月節律;另一些過敏性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花粉癥、過敏性鼻炎等則又表現為季節性,這亦可以將之理解為一種節律性;第三是指沒有明顯的節律,表現為時發時止而不可捉摸,比如癲癇及一些神經癥、過敏性疾病等;日本曾報道用柴胡桂枝湯治療癲癇,就是以“往來”和“休作有時”為辨證依據和選方用藥的切入點的。所以,臨床上對具有發病呈周期性或時發時止特征的疾病,經常會使用柴胡類方予以治療。
胸脅苦滿是患者的自覺癥狀,也是一種他覺癥狀。所謂自覺癥狀,是指患者自覺的胸膈間的氣塞滿悶感和脅肋下的氣脹填滿感,患者常常以“胸悶胸痛”、“無法呼吸”、“想要深呼吸”、“腹脹”、“心里不舒服”等等來向醫者進行表述,此時常常會伴有上腹部的不適感,腹脹、噯氣等軀體癥狀;而所謂的他覺癥狀,即是指醫者沿患者的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內按壓,此時醫者的指端會感覺有抵抗感,同時患者也會訴說有用痛不適感者。
此外,胸脅部的腫塊也屬于胸脅苦滿的范疇,如乳房的脹痛與結塊、分泌異常、腋下的腫塊等,均有使用柴胡劑的機會。
柴胡帶:乃是指頭面、肩、頸及身體兩側部位的疼痛、腫塊等,也可歸屬于胸脅苦滿的范疇,如偏頭痛、耳部疾患,頸肩部的酸痛,胸鎖乳突肌的疼痛,甲狀腺的腫脹,耳疾以及腰胯部的疼痛,腹股溝的腫塊、疼痛等,均可以考慮使用柴胡類方。所以,胸脅部、身體的側面以及腹股溝等部位稱之為柴胡帶。
胸脅苦滿還指患者的心理處于一種抑郁痛苦的狀態,患者可表現為情緒低落,神情漠然,可以出現食欲不振,也可以出現煩躁、惡心、口干口苦,咽喉異物感等;有的患者還可以出現睡眠障、疑病心理等。
柴胡證的或然證較多,如“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等。我們從以上的多種癥狀可以得知,柴胡證的覆蓋面很大,其所主治的不僅僅是一個或某幾個癥狀,也不是一種疾病,而應該是一種體質狀態,一種涉及免疫系統、肝膽淋巴系統、精神神經系統的病理性體質。
柴胡體質:體型中等或偏瘦,營養狀況良好,神情抑郁。主訴以自覺癥狀為多,而且自我的評價較差,對于外界的適應性亦較差;對于氣溫、季節的變化反應卻較敏;情緒的波動較大,其食欲和性欲易受情緒的影響,而其情緒的起伏也比較大,胸脅部以及頸肩部的癥狀較多見,或胸悶痛,上腹部或兩脅下按之有抵抗感或不適感,或壓痛,或為反應性的肌緊張,或有乳房、甲狀腺疾病、肩頸部疾病、肌肉痙攣等;患者的四肢多冷,女性則多見月經的周期不準,經前則多見精神不夠穩定以及乳房脹痛和結塊等;容易腹痛腹瀉,容易全身疼痛等。
柴胡體質易患疾病譜:大多為急性疾病的遷延期或多見于一些慢性病,如肝膽疾病、結核病、循環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精神病、抑郁癥,神經癥,甲狀腺疾病、乳房疾病、內分泌疾病、耳鼻、眼睛的疾病、
常見誘因:極度恐懼或長期的精神抑郁以及疲勞、受涼,經期感冒等。
柴胡類方: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四逆散。
(2)川芎
功效:解郁、止痛、活血
主治:腹痛、胸痛、頭痛。
川芎所主治的胸腹痛,其疼痛的性質多為脹痛、刺痛,有時疼痛的程度也會較為劇烈,甚至會令人暴亡,此即所謂的“心下毒痛”。
川芎還能治療頭痛,如《本經》謂川芎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后世方如《局方》川芎茶調散、《斗門方》治偏頭痛單方以及《衛生寶鑒》中的川芎散、《宣明論方》中的川芎丸皆用川芎。
川芎與大黃同用,可以治療風熱壅盛,頭昏目眩、大便艱難以及風熱發狂,脈弦緊而洪等,方如《楊氏家藏方》的芎黃丸,還有《醫學發明》的芎黃湯等;
川芎與葛根同用,可以改善腦部供血而多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頭痛頭暈、胸悶、胸痛及耳鳴等疾患。
川芎還多用于情志病及頭部疾病,比如酸棗仁湯以及后世的越鞠丸,柴胡舒肝散、通竅活血湯等。